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杂志 北大期刊

New Films

杂志简介:《电影新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4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新主流”与“新国潮”电影研究、明星研究、电影史研究、海上影谭、海上影谭

主管单位: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电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东方《东方电影》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6777
国内刊号:31-1145/J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1611
总被引量:2143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27
期刊他引率:1
  • 《唐山大地震》:让观众相信是项复杂工程

    作者:冯锦芳 刊期:2010年第05期

    截至8月16日,《唐山大地震》票房已达6亿,并继续向7亿进发。此刻对这部电影的毁或誉,都无损于它商业和口碑上的成功——因为,这已是中国电影市场2010年之夏的现实。

  • 《海洋天堂》:质朴真诚之作

    作者:夏梦 刊期:2010年第05期

    《海洋天堂》在热闹喧嚣的贺岁档上映,却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拥挤档期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事实上,这部电影探讨了一个并不轻松的社会话题——关注孤独症家庭、思考如何让这个群体获得社会力量的帮助。电影主题没有流于概念性的表达并且能够打动观众,概因创作者清醒地遵循"人就是最

  • 口述历史·纪实性·底层叙事——从贾樟柯《海上传奇》、《24城记》谈起

    作者:黄望莉 刊期:2010年第05期

    贾樟柯2009年的《24城记》和2010年暑期档的《海上传奇》两部公映的影片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贾樟柯都采用了口述历史的叙事形式,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大时代下的个体的喜怒哀乐;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下的心灵史。

  • 青年的现实、未来与挑战——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之“新坐标——华语电影,青年制造”综述

    作者:吴凑春 刊期:2010年第05期

    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年人才就是一个国家电影的未来。在电影产业化的今天,如何培育青年导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2010年6月14日,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之"新坐标——华语电影,青年制造"举行,两岸三地众多电影人围绕"青年制造"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拍电影需要疯狂、大胆、打破规则——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师班“做自己的电影”综述

    作者:李若真 刊期:2010年第05期

    导演是电影的灵魂,是创造力的代言。列奥·卡拉克斯,出生于1960年,84年以电影处女作《男孩遇见女孩》轰动法国影坛。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导演,卡拉克斯曾经以离经叛道的叙事、风格强烈的影像,震撼并影响了许多人。如果说摄影机是电影导演手中的笔,那么对于卡拉克斯来说,摄影机更像是生命的图

  • 促进欧美亚纪录片发展——2010年上海电视节第一届EAA(欧洲、美洲、亚洲纪录片论坛)纪要一

    作者:田怡 冯越 刊期:2010年第05期

    上海电视节的"MIDA导演计划"以及其前身"真实中国导演计划"是历届上海电视节论坛的重点项目。"MIDA导演计划"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于2006年起推出,包括纪录片专业培训及委托制作项目。历届"导演计划"中涌现出很多富有潜力的导演,提案

  • 国际传播中的亚洲形象——2010年上海电视节第一届EAA(欧洲、美洲、亚洲纪录片论坛)纪要二

    作者:田怡 冯越 刊期:2010年第05期

    2010年6月8日下午,上海电视节"EAA"论坛就国际传播中的亚洲形象问题进行探讨。在国际间,纪录片的传播和交流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如何表达才能让对方理解自己,如何表达才能够清晰和准确,如何说出关键词,什么是国际传

  • 坚守与缺失——中国少年儿童影片浅探

    作者:任殷 刊期:2010年第05期

    在少年儿童精神成长的过程中,电影以它具像的感染力、影响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百多年的电影历史不断书写着少年儿童的生活图景,描画着生动有趣的少年儿童形象。新中国60年的少年儿童电影在积极健康的基调中发展,成为少年儿童的诤友和精神乐园。其成绩斐然。

  • 传记片创作要有新拓展

    作者:周斌 刊期:2010年第05期

    近几年来,传记片创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不仅影片数量逐年增加,而且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受到观众欢迎并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影片,如《梅兰芳》(2008)、《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叶问》(2008)、《袁隆平》(2009)、《邓稼先》(2009)、《铁人》(2009)、《可爱的中国》(2009)、《潘作良》

  • 左翼电影与好莱坞:爱慕还是对抗——以孙瑜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李欣 刊期:2010年第05期

    女性形象常常是现代性种种矛盾的集结点,因此,她也是解读中国现代电影叙事的钥匙。上世纪30年代,作为左翼影人的重要代表,导演孙瑜继承了女性受难的苦情戏传统模式,并挪用和改写了好莱坞电影的女性影像,在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青春女性形象。对这些女性形象的个案分析,将有助重新审视左翼电影与好莱坞之间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复...

  • 涛声依旧——上海、徐州举行电影艺术家徐韬百年诞辰纪念暨电影艺术研讨活动

    作者:黄一庆 刊期:2010年第05期

    徐韬(原名徐保斋),中国著名电影导演,1910年出生于徐州。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与同学赵丹、王为一等人一起投身进步戏剧活动,曾担任学生会主席及美专剧团团长。1932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在工厂、学校组织排演进步戏剧,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上海成立业余剧人协会,徐韬担任理事和实验剧团演出部主任,执导《娜拉》、《钦差...

  • 我的爸爸徐韬

    作者:徐小沛 刊期:2010年第05期

    我记忆中看过爸爸所拍的第一部电影是《草原上的人们》。当年,爸爸带着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拍的第一部少数民族片子,去苏联参加了电影节。我已经不记得电影的细节了,但是那一首带着内蒙古草原抒情风格的主题曲《十五的月亮》(又名《敖包相会》)传唱至今。后来我上学懂事后,常常听到同学们说,"徐小沛就是徐韬的女儿……"我才知道爸爸算是个...

  • 难忘《摩雅傣》之缘

    作者:公浦 刊期:2010年第05期

    上世纪50年代,久负盛名的徐韬导演就已拍摄了《草原上的人们》、《海魂》、《小康人家》等多部电影,我非常景仰、十分敬佩。1959年,当徐韬同志在上影的许多剧本中选择了《摩雅傣》,并准备执导时,我们才有缘相会,成为终生难忘的朋友。

  • 电影银幕成投资热点

    作者:费蓉蓉 刊期:2010年第05期

    一、电影银幕成投资热点《法制晚报》报道,2010年上半年银幕激增577块,相当于2009年全年增加量。电影票房的连年增长、政府的大力支持,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影院建设。国内电影票房快速增长,已成为影院建设对投资者的最大诱惑。一方面,很多院线纷纷计划扩大影院建设,另一方

  • 最后一封情书(美国电影故事)

    作者:甄儿 刊期:2010年第05期

    导演:赖斯·郝斯托主演:钱宁·塔图姆阿曼达·塞弗里德上映日期:2010年3月26日(影片改编自最畅销小说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小说《分手信》。好莱坞新生代偶像演绎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影片上映首周便挤下了蝉联七周的票房冠军的《阿凡达》,拔得票房头筹。)邂逅2001年春天,查尔斯顿的海边,一次不算太浪漫的邂逅,正在休假中的军人约翰结识了漂亮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