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网络时代专业电影批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冯岭 刊期:2019年第16期

    在网络时代,具有学理性、引导性、独立性的专业电影批评貌似在场,实际上在面对网络,面对转型中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之时却疲软,并发生了错位。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如何去健全电影批评评价的机制,如何恢复评价机制的活力,如何确立电影批评在这个时代的生存位置。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有赖于确立...

  • 在历史记忆建构与娱乐兼顾之间徘徊——近五十年来明代倭乱题材影视剧综论

    作者:万晴川; 万思蔚 刊期:2019年第16期

    在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近50年间,出品了近20部涉及明代倭乱题材的影视剧。这些影片一方面立足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对明代倭乱历史进行精准叙事,讲述保家卫国的故事,塑造抗倭英雄群像,建构民族历史记忆和认知谱系;另一方面又受到商业化的影响,迎合观众,追求娱乐化,因而大部分倭乱题材影片都被处理成武打片,结构落入了比武决胜负的俗套...

  • 人类学纪录片感觉经验的声音书写

    作者:张芳瑜 刊期:2019年第16期

    古老而悠久的听觉语言系统在当代人类学纪录片感觉经验的书写中重新纳入研究视野。各种听觉材料都在向人们述说着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凝集着多重感觉的交融共生。借由“人声文本”与“非人声文本”的共同作用提供“场”信息结构完整、原始“感觉”信息鲜活生动的人类学研究样本。声音书写在纷繁复杂的四重维度中展开,通过能指与所指的结合最终完...

  • 蒙古族题材电影叙事范式的发展轨迹与影像呈现方式

    作者:张瑞坤; 南长森 刊期:2019年第16期

    文章以影视叙事学为基础,提出蒙古族题材电影叙事范式这一命题,将其放置在特定的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进而建构其影像艺术的呈现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蒙古族题材电影叙事范式的发展轨迹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表现意识形态话语的经典叙事范式;二是呈现改革开放成果的现代叙事范式;三是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反经典叙事范式。...

  • 日本治愈系电影类型特征初探

    作者:李秀萍 刊期:2019年第16期

    在新时期电影众多流派中,以抚慰、疗愈民众心灵创伤为己任的日本治愈系电影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虽然距离明确的电影类型尚有差距,但从类型化角度而言,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类型特征:观照、礼敬自然的视觉主题,回归日常生活,讲求留白,淡化戏剧冲突的极简主义叙事,集中指向自我认知和生命思考的故事内容,力求与观众建立隐性互动关系,努力弥合现...

  • 当代新闻事件在电影题材中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韩栋 刊期:2019年第16期

    从曾经新闻电影制片厂负责对国家重要事件进行剪辑并创作成电影,到如今的《亲爱的》《湄公河行动》等影片在院线火爆上映,这期间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思考。在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新闻与电影之间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下新闻与电影在新的社会时期相互融合产生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电影类型,即新闻事件改编电...

  • 唯美主义的悖反之物——当下大学生银幕形象“小清新”风格的反思

    作者:徐哲 刊期:2019年第16期

    青春校园电影塑造了诸多大学生形象,这些形象有着共同的“小清新”风格。“小清新”风格突出了大学生形象的自然纯真之美,突出了大学生形象唯美主义的美学诉求。然而,从唯美主义的内涵与大学生形象“小清新”风格的生成逻辑来看,“小清新”式的大学生形象形式上拥有精致之美,但却是商业逻辑的生产物,而非资本的批判武器。质言之,当下银幕上大学...

  • 哈萨克斯坦电影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作者:马晓云; 李宁 刊期:2019年第16期

    受沙俄和苏联时代电影艺术的熏陶与电影产业的影响,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继承了苏联电影产业的历史遗产,表现为创造艺术氛围良好,电影创作的艺术积累丰厚,但是电影产业制作水平较低的基本实情。为了哈萨克斯坦国产电影的可持续发展,哈萨克斯坦政府与电影从业者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电影发展的道路。哈萨克斯坦电影产业发展道路呈现出结合了历史与...

  • 国产青春题材电影的“脆性”结构——从《后来的我们》说起

    作者:司长强 刊期:2019年第16期

    本文以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为研究框架,借用工业领域专业词汇“脆性”为研究线索,以2018年上映的《后来的我们》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梳理近年来国产青春题材电影(2013-2018)在表达生存、情感、成长等层面所呈现出的“脆性”特质,展现了国产青春题材电影叙事和结构上的不稳定性、断裂特质和失衡状态,以一个时代...

  • 地域文化遗产在电影艺术的传播与利用

    作者:孟福利 刊期:2019年第16期

    论文以电影艺术与文化遗产的关联性为切入点,笔者借鉴电影艺术学、人文地理学、媒介地理学等的既往研究方法与成果,选取《火焰山来的鼓手》为研究对象,探索地域特色文化遗产在电影艺术中的传播与利用研究。研究表明:电影艺术和民族特色文化符号与价值意向互为载体;电影艺术有利于对文化遗产的媒介图景的虚拟构建,同时电影中地方身份和特色地理景...

  • 口述历史纪录片《生于1978》的记忆价值

    作者:张高洁 刊期:2019年第16期

    “记忆”是口述历史的核心。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口述历史的一种呈现形式,通过影像生动直接地体现了“记忆”的价值,表达了隐形的历史真实,弥补了既有的史料空白,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生于1978》是北京电视台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的大型口述历史纪录片,以改革开放期间优秀企业家及其子女的口述史料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间的个人记...

  • 文化比较视域下的人格神形象与神性叙事

    作者:裴媛媛 刊期:2019年第16期

    “人格神”概念的提出源自于中西方文化对于神人关系的思考。人与神不是二元对立的存在,而是自他不分的一元整体。人性即是神性,神性即是人性,人神同构的基础构成人格神概念的理论前提。围绕人格神形象所展开的神性叙事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在人神关系方面的不同理解。比较中西方影视作品中的“人格神”形象,体现为如下三方面的差异:复仇与内省意识,...

  • 电影碎片化改编下的情感先行与意念共鸣——以《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为例

    作者:权英杰; 武丽 刊期:2019年第16期

    罪恶感、恐惧与折磨交织于生活当中。这更像是生活的荒谬,在影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之中,女主人公诃与母亲的日常生活时常呈现着焦躁与疯狂,在这部作品中,不安与愧疚被艺术性地放大,但宽容与爱也随之而来。影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反映了一对母女之间的话题,通过扎实的文本与技巧展现了多方位的情感,将观者与被观者的情感聚...

  • 融媒体时代下互动电影的叙事研究——以《黑镜:潘达斯奈基》为例

    作者:张晗 刊期:2019年第16期

    融媒体时代下,电影与电子游戏这两种有着亲密关系的媒介也走向了深度结合,呈现出多元互渗的新叙事特征,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即是互动电影。2018年底Netflix互动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正式上线,它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电影兼备了电子游戏的交互性,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传统电影叙事特征。本文试图在把握两者媒介特性的基础上,以《黑镜:潘达斯奈基》...

  • 新时代本土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观念研究

    作者:孙立 刊期:2019年第16期

    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已是时代潮流。现实主义电影艺术是一种创作方法,提倡电影创作出发点是现实,而不是观念。为了抵御外来电影对我国本土电影市场的冲击,深入理解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挖掘出现实主义具备的优点,解析好莱坞电影与现实主义电影在创作观念上的差异,无疑为扩充我国本土电影创作发展的思路、推动我国本土电影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