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中国生态电影的创作反思与审美走向

    作者:孙玮 刊期:2018年第22期

    作为自然观念的文化表征,生态电影不但将对自然生态的现实姿态加以影像呈现,也同时影响人类的审美观念的未来走向。因此,针对生态电影在创作样式、创作形式与文化伦理价值观念方面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从影视创作的领域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发我们对构建和谐生态的反思。在生态危机和生态矛盾日益激化的后现代社会,如何扩展创作视野,完善创作...

  • 后电影与后连贯性:不断更新的超验时空

    作者:林磊 刊期:2018年第22期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电影与其他的媒介(如电视、游戏等)产生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变成一个庞杂多变的融合体,出现了越来越难以用理论概括与提炼的局面。如何去对这种庞杂的电影经验做一个恰当的理论概括成了最棘手的问题。本文旨在从"后电影(Post-Cinema)"理论出发,重新挖掘当代电影的形式与风格,归纳出"后连贯性"的叙事特征,探讨当代电影的超验...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观众学批评的发展嬗变

    作者:李云凤 刊期:2018年第22期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电影观众人数和电影票房的大幅下降使得电影界开始重视电影观众问题,电影观众学批评由此兴起。90年代中后期,由于电影业发展不景气,电影观众学批评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沉寂。21世纪以后,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影观众学批评的兴盛,涌现了不少有代表性的批评文章。其批评视角及关注的问题包括:电影观众调查、观众观影的心理...

  • 后电影视域下网络大电影的文化特质及其意义后电影视域下网络大电影的文化特质及其意义

    作者:马楠楠; 张书端 刊期:2018年第22期

    网络大电影是数字技术催生的一种后电影美学形态,其文化特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制作模式和题材类型来看,网络大电影充分彰显了数字技术时代电影制作的民主化趋势和观众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异质性;其次,从接受方式来看,网络大电影体现了互联网时代艺术体验的深度交互性;最后,从影像生产来看,网络大电影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对应的是后现代状...

  • 21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价值与桎梏

    作者:周祥东; 张雅婷 刊期:2018年第22期

    在整个国度都在都市化与市场化进程中加速前进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荣耀与光环怦然碎裂。消费主义大潮对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原本就脆弱的生存空间给予了沉重一击时,作为历史与文化重要呈现方式,21世纪的民族影像在文化、艺术、经济三个维度上不断挣扎,以求获取重生。构建中国电影真正的体系,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必定不能处于失语状态,21世纪...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主旋律电影类型演变

    作者:王春晓 刊期:2018年第22期

    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对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影响至深。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到走向市场与大众的类型片,中国主旋律电影近40年来的类型演变,源于文化、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通过总结中国主旋律电影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纪后的发展,这近40年的创作类型、叙事策略和认同机制的演变规律,建构主流电影的美学范式,可以借此...

  • 20世纪40年代中国纪录片的历史叙述

    作者:范瑞利 刊期:2018年第22期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中国处于较为动荡的“战争”时局,且在动因上有着一定的连续性和交叉性。对于影视艺术形态而言,30年代的中国电影以纪实故事片、教育片、纪录片为主要类型,40年代则是纪录片空前繁荣和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新闻纪录素材(片)占据了主导。而受具体的政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裹挟影响,4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因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环...

  • 浅谈“亚洲电影共同体”建构的符号意义

    作者:张鑫 刊期:2018年第22期

    “想象共同体”是安德森提出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就像好莱坞这个共同体一样,打造亚洲电影的想象共同体大大有助于电影在亚洲地区的传播和协作。在文化多元的亚洲,观众对于电影文本的意义指向和理解必然要借助那些相通相融的东方文化符号。由此,影视工作者去发掘这些具有广泛东方意旨的影像符码对于亚洲电影共同体的建构就变得尤为关键,进而,这些符...

  • 浅析中国电影对日本IP的接纳与重构现状——以2017年中国银幕作品为例

    作者:吴宪 刊期:2018年第22期

    在2017年的中国银幕上,对日本IP(intellectual property)进行改编和翻拍的中国电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部接档的景象,这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对改编和翻拍的作品评价却未尽如人意,粗暴的机械化模仿和不合本土人文和行为逻辑的错误常被观众所诟病。因此成功的二度创作不仅要后续者们在细节上做出相应调整,使之...

  •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神话学论纲——约瑟夫·坎贝尔“现代神话观”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张洪友 刊期:2018年第22期

    科幻电影是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部分,也是展示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方式。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融合神话与科学之间的冲突,从而为科幻电影的创造开拓了空间。虽然传统神话遭受科学的冲击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是高度发达的科学也同样带来宏大的宇宙景象,在这种宏大的宇宙景象的启迪下,一个包容全人类的人人平等的现代神话终将产生。虽然科...

  • 罗素兄弟:杂耍蒙太奇的当代演绎

    作者:卞月芳 刊期:2018年第22期

    美国导演安东尼·罗素与约瑟夫·罗素早年以喜剧如《欢迎来到科林伍德》《同居三人行》蜚声好莱坞,而《复仇者联盟3》等超级英雄电影则进一步奠定了二人在好莱坞的地位。罗素兄弟并不忌讳杂耍蒙太奇的使用,大量非同一时空的镜头在他们的手中实现了巧妙的组接,或服务于短时间内交代大量信息,或服务于不同叙事线的切换,或被用于表现人物的情感与回忆...

  • 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外国文学微电影叙事

    作者:卢艳玲 刊期:2018年第22期

    微媒体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当代审美文化观念的变化,传统精英文化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当代审美文化出现了大众性、通俗性、娱乐性等特点,外国文学名著的微电影改编便是这一文化语境之下文化由精英性向大众性转变的具体体现之一。从外国文学名著到微电影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转换,其叙事模式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外国文学名著微电影改编具有叙述话...

  • 影视剧中的西北边疆英雄类型与文化

    作者:王月 刊期:2018年第22期

    21世纪以来央视播出的主流影视剧塑造了大量西北边疆英雄形象,本文对其进行文本解读和文化分析。剧作中的西北边疆英雄人物形象可归类为舍生取义的革命英雄、励精图治的创业英雄、保家卫国的边防英雄、心系群众的民间英雄和忠君爱国的历史英雄五种。国家话语主体以该人物形象群为中介和索引,塑造了多元的西北边疆形象,为国家的西部战略及至全球...

  • 十七年电影人民性文艺观的艺术品格

    作者:付薇薇; 毛攀云 刊期:2018年第22期

    十七年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创作高峰,涌现出大量优秀电影作品,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新中国十七年电影重视人物的思想性、内容的时代性、艺术的民族性、人民的主体性。电影人努力表现人民、讴歌人民、服务人民。电影艺术在题材、人物、电影美术、镜头语言、电影风格等方面无不表征“人民性”文艺品格,成了中国电影史上鲜明的美学...

  • 国产穿越题材电影的叙事空间研究

    作者:李敏 刊期:2018年第22期

    国产穿越题材电影将空间形态与时间跨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穿越”的情节设定不仅仅是时间的跨越,更实现了空间的整合与并置。电影借“穿越”将实体化的现实空间、意象化的隐喻空间、虚拟化的象征空间进行区隔,注重空间循环呈现的叙事视角变化,不仅表现出与穿越题材电视剧不同的人物策略和故事架构,同时以更为象征化的方式将现代人的生存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