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大美之美——论奥斯卡“大片”艺术之“大”

    作者:王丽媛 马立新 刊期:2012年第15期

    奥斯卡“大片”艺术的突出本体特征之一就是“大美”。所谓大美是指奥斯卡大片塑造的无与伦比的形式美,尤以奇观最为突出,它向观众呈现了一场场震撼人心、华美瑰丽、惊险刺激的视听盛宴。在奥斯卡大片中,奇观作为艺术的目的,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促使观众壮美情感的自由运动。大美主要有两种突出表现形式:一是卓越的视觉奇观,主要包括气势...

  • 双重映像——伦敦2012申奥片的叙事解读

    作者:黄东亮 李志敏 刊期:2012年第15期

    在民族性与全球化并存的跨文化传播语境中,作为一种国家形象的视觉表征,伦敦2012年申奥片策略性地规避了宏大叙事,独辟蹊径地结合双重语境,采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叙述视角,运用线性流动且有逻辑联系的叙事结构,对伦敦的实力与体育精神进行了复合式叙述,成功地在银幕上建构起了伦敦作为申办城市的双重映像。本文尝试从叙事学与符...

  • 略论“十七年电影”的人文精神及其民族性

    作者:赵峻 刊期:2012年第15期

    “十七年电影”并非只是一个过时的政治标本。在其显著的政治话语形态之中,在其“英雄典型论”等原则之下,作为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十七年电影”有其一定的文化价值。其在人物塑造上对吃苦耐劳、善良淳朴、热爱祖国等品质的推举及其对个人幸福和美的追求,所蕴含和表达出的和合互助、重信守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是“十七年电影”深受...

  • 探析意识流电影的影像风格

    作者:康捷 刊期:2012年第15期

    意识流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首次运用到电影创作之后就开始在世界电影史中大放异彩,随着第一部意识流影片《杨梅树下话当年》的诞生,其就开始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意识流影片被人们逐渐认可被欣赏,也先后出现了一大批十分有才气的电影人,开始在影坛崭露头角。本文主要从影像风格方面分析意识流电影的艺术魅力,通过...

  • 传播中的选择:一次对中国电影史的检阅

    作者:安岚 刊期:2012年第15期

    用自己的逻辑去剪裁历史,有什么样的电影观和电影史观就会相应的产生什么样的电影史。把中国电影史的书写放到一个大众传播的视野中来考查,它包括了三个层面的选择:信息传播者的选择、媒介守门人的选择和信息接受者的选择。以上三个层面的选择形成一股合力使得中国电影史的书写和传播出现了部分信息的不真实和部分信息的缺失。中国需要一部融...

  • 好莱坞黑色电影叙事模式的嬗变

    作者:王霄 刊期:2012年第15期

    在好莱坞电影的发展过程中,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式随着时展变化也在不断地演变。黑色电影产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国,是美国的暴力题材、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和法国存在主义思想的结合体。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黑色电影的叙事模式从经典黑色电影时期到新黑色电影时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角色模式从偏重女性转为偏重男性,情节模式从一个黑暗世界的...

  • 第五代电影传播与农民启蒙主体(一)--以电影《菊豆》为例的符号学分析

    作者:颜小芳 刊期:2012年第15期

    电影《菊豆》表现了不甘受压抑的原始生命力与不甘被挑战的象征秩序之间的搏斗和较量。不甘受压抑的原始生命力与不甘被挑战的象征秩序分别对应克里斯蒂娃所说的两种主体:“统一主体”和“过程主体”。前者相当于拉康象征秩序中的主体,而后者则相当于象征秩序中的异端,具有一定的反抗性。根据克里斯蒂娃的理论,女性个体的身体,成为其反抗象...

  • 略论影视艺术中的审美欣赏

    作者:廖华 刊期:2012年第15期

    审美欣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它是通过直觉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联想、想象,从而在情感上达到主客体的融合一致。审美欣赏作为一种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可以让欣赏者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让人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而影视艺术作为集中的美的体现,它的审美过程就是审美主体欣赏与领悟的过程。本文试...

  • 美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

    作者:杜玲玲 刊期:2012年第15期

    近100年来,美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塑造了无数的女性形象。女性在人类情感上占据独特的地位,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银屏上女性形象的风采史,就是一部电影艺术的发展史。本文站在女性的视角下,将美国电影与女权运动、电影分级制度等时代背景相结合,分析经典好莱坞时期、新好莱坞时期以及现代好莱坞时期美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

  • 好莱坞影片对美国道德和家庭的攻击

    作者:刘夏君 刊期:2012年第15期

    如今的好莱坞没有表现美国人崇尚的价值观,却大肆反映传统道德和传统家庭的负面情景。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的好莱坞影片的主旨,展示了好莱坞影片对美国传统道德和传统家庭的攻击。

  • 电影话剧台词的表达技法

    作者:张海燕 刊期:2012年第15期

    本文通过对电影话剧台词与生活语言的对比,研究台词语言的特点,提出台词作为艺术语言的定位与表达的特殊要求,分析电影话剧台词的朗诵技巧与表现方法。

  • 解读电影《艺术家》中的镜子意象

    作者:向聪颖 刊期:2012年第15期

    法国影片《艺术家》(The Artist)以其黑白默片的独特风格刷新了当下人们的审美感受。引人深思的是,电影画面中出现了许多具有类似镜子映照功能的物体,如银幕、橱窗、玻璃桌、眼睛等。这一系列类似镜子的意象的出现看似偶然,却处处体现着导演的精心谋划。影片中,这些很普通的镜子意象常常出现在人物心理转变的关键时刻,是人物进行自我认知...

  • 王家卫电影后现代主义影像风格下的现代主义作者观念

    作者:张然 刊期:2012年第15期

    王家卫的电影有着显著的后现代主义影像风格,而在这种影像风格下却一直反复讲述着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精神内核。这一精神内核使其电影具有强大的内在感染力,并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们同样强烈的关注与认同。而现今学界却多将研究重点执于一端,要么单独研究后现代主义影像风格,要么着力探讨现代主义精神内核。本文则将尝试性地分析后现代...

  • 周星驰电影与流行语“无厘头”

    作者:王振顶 刊期:2012年第15期

    周星驰电影成功地反映了“无厘头”方言文化,更促进了流行语“无厘头”跨出方言,走进共同语普通话中,填补了普通话表达的空位。周星驰电影及其各方言版促进了“无厘头”词语的流行,并成为“无厘头”文化的代表。“无厘头”的词典解释,列举香港影星周星驰主演的影片作典型代表,反映出周星驰电影与流行语“无厘头”的关系及其对方言文化遗产...

  •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对中国文化转型的影响

    作者:王虎 刊期:2012年第15期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成功转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周星驰电影运用戏谑夸张的搞笑手法,在看似荒诞不经的表象下,实质上传达着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文化精神。周星驰电影中所体现的无厘头文化,暗合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对既有传统秩序的消解与破坏,解构了曾经不容置疑的传统价值体系。对传统伦理关系的颠覆,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