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关于对电影分级制度意见的调研与分析

    作者:潘先伟 刊期:2011年第11期

    电影分级制在世界不少国家都已经实施,即使非常严格的伊斯兰教国家,也实施了电影分级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那么,中国电影是否可以实行分级制呢?最近十年来,各界对电影分级的呼吁不断,但国家相关部门最终做出裁决:中国电影现阶段不适宜进行分级。本文是教育部的人文规划研究课题,对电影分级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结论是:绝大多数的...

  • 雅俗共赏:近年来贺岁电影的美学追求

    作者:胡柏一 刊期:2011年第11期

    贺岁电影呈现出繁荣的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形态多样,追求既叫好又叫座。同时在电影大众化的追求方面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并显示出一定的成绩。本文以内地三年来的贺岁电影为视点,分析贺岁电影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指出在电影美学追求上的缺失及对电影发展所带来的诸多启示,以期贺岁电影能走出浮躁,牢记使命,使观众看到更多更好的雅俗共赏的...

  • “十七年”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视觉造型特征分析

    作者:杨鹏 刊期:2011年第11期

    在"十七年"主流革命电影普遍"重叙事、轻造型"的情况下,作为"艺术探索"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却呈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电影造型意识"。影片中边疆地区的山川风貌、民族舞蹈、民族服饰等视觉造型元素的运用,使"十七年"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产生了一种"陌生化"和"奇观性"的审美效应,并以其新鲜的美感引起全国亿万电影观众的极大兴...

  • 人类学影片的美学精神及四种主要形式

    作者:李光庆 刊期:2011年第11期

    本文认为"真"是人类学影片美学精神的根本,为达到"真"的目的,拍摄者绞尽脑汁,动用了包括艺术和科学的手段。由于对"真"的不同层次的揭示,运用的方法的不同,影片呈现不同的美学面貌,可概括为科学美、纪实美、戏剧美和文学美四种。影片美学面貌的千姿百态既是人类学影片繁荣的象征,也是人类学影片得以长足发展的保证。

  • 如何构建电影文学之审美文化记叙学

    作者:冯志 刊期:2011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对目前新时代的文化之全球化语境之中文学审美的快速发展以及比较文化学的深入研究的发展状况来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叙述了电影文学的繁荣盛况以及电影审美活动亟待建构其自身的审美文化记叙学。与此同时,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建构审美文化记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一定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 从中国电影的发展看其在对外交流中的定位

    作者:王贝 刊期:2011年第11期

    从电影传入中国到现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肩负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电影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给中国电影以准确的定位,拍摄什么题材的影片,以有利于对外弘扬中华文化,提升我国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是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拟就这方面的相...

  • 影像叙事风格及表现方式的历史维度

    作者:雍晴 唐雪莲 刊期:2011年第11期

    影像叙事艺术已有百年历史,有人断言此种艺术已经走到了尽头,虽然人们深知此种言论莫不同摄像产生之初时唱衰绘画一样短视,但是对影像叙事艺术的重新认识和梳理也实在必要。本文就站在历史的角度,从风格和表现形式两个角度入手对电影和动画进行进一步的融合概括,将各种影像叙事风格以及其各自占主体地位的表现方式进行对位式归纳,从而更进一步认...

  • 中国电影批评的娱乐“单向度”趋势

    作者:张旭 于双娜 刊期:2011年第11期

    中国电影批评的主要类型有三种:官方批评、专业批评以及其他批评。中国电影批评"单向度"的核心表现为娱乐化与不负责任。电影批评是对创作的阐释和引导,是一项独立的事业。电影批评应该具有破坏性,刺破所有的虚假;它还应该具有建设性,树立起电影批评的独立品格。电影批评应当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 潜伏在日本自杀影像中的生死观——以日本二战题材电影为例

    作者:王晓蕾 刊期:2011年第11期

    "死亡"在日本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古及今,日本的文化里无不充斥着死亡的气息,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从社会现实中明显地看到这一点。樱花是日本文化的图腾,"宁愿短暂,只要灿烂"表达的不仅仅是樱花对生命的理解,同时也体现出了日本文化对于死亡的诠释。日本人对于樱花的喜爱代表着其本国人民对死亡瞬间的生命闪光和永恒的静寂的追求...

  • 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中的跨文化现象

    作者:王楠 刊期:2011年第11期

    好莱坞是现代世界最发达的电影基地,好莱坞电影当中已经运用了很多中国元素。这种运用在文化意义上表现得很复杂,好莱坞运用中国元素的主要目的就是谋求商业方面的利益,这是好莱坞当中的商业观念所决定的,好莱坞电影的生产机制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而且,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还是出于文化渗透的目的,也标志着世界文化的发展进入了全球化时...

  • 当前美国主流电影的中国元素研究

    作者:蔡其伦 魏丽娟 刊期:2011年第11期

    当前中国引进的美国主流电影中频现中国元素,这些表现中国元素的取材也逐渐出现了新变化和新趋势。本文对当前美国主流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特点进行研究,发现新变化并加以分析,从而找出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 冯小刚贺岁电影模式探究

    作者:傅国春 赵然 刊期:2011年第11期

    冯小刚作为中国现今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其巨大的成功有目共睹,冯氏贺岁电影已经成为其特有的招牌。身为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消费者最多的电影导演之一,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在故事结构、人物设置、语言表述等方面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故事的荒诞与可信,人物的狡黠与可爱、语言的戏谑与哲理,上述看似矛盾的因素都在电影里并存,并带有鲜明的冯氏幽默...

  • 论热门电影、小品中的后现代艺术消极影响

    作者:王伟 刊期:2011年第11期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理念已经为作者和受众广泛接受,冯小刚电影、赵本山春晚小品等的人气指数一直居高不下便是很好的佐证。然而,作为理性的观察者,我们不会仅仅满足于期待"解构",人类文明螺旋式的发展路径会召唤我们对不断"解构"后"重构"点的选择与凝聚给予更加强烈的关注。因为,被"解构"的永远是现实,而只有诞生于解构废墟上的未来...

  • 流行与循环:新世纪武侠电影十年

    作者:肖显惠 刊期:2011年第11期

    新世纪武侠电影十年发展间呈现出特殊境遇下的流行与阶段性循环特点。从徐克以《蜀山》实现武侠电影由纪实美学到诗意美学以来,武侠电影的浪漫主义以数字技术为助推不断发展。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开始,一批武侠电影从美学呈现到情节内容都回归到了现实主义。而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手段与话语狂欢也成为某些武侠电影的取向。武侠电影的现实主义、浪...

  • 艺术抑或商业:“中国式大片”的平衡法则

    作者:张玉香 刊期:2011年第11期

    作为一部以内地观众为主的商业大片,《十月围城》可谓票房与口碑俱佳。本文针对新世纪中国商业大片所存在的问题,以《十月围城》为例,从其主题立意、人物塑造、叙事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式大片"要想票房与口碑"双赢",必须把握艺术与商业间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