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新世纪长影“绿色影片”的文化视野与现实观照

    作者:李克 李艳华 刊期:2011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体现在电影创作中,那就是国内外电影人拍摄了大量环保题材影片。在新世纪的10年中,长影的电影创作者也同样关注环保题材,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绿色影片"。这些"绿色影片"以广阔的文化视野观照现实社会,影片中的环保意识体现了长影人对生态问题的忧患与思考,也体现了东北人传统思想中对大...

  • 中西电影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

    作者:周引莉 刊期:2011年第07期

    通过一些中西影片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人常以道德为标准,西方人常以科学为标准;中国人重主观感性,西方人重客观理性;中国人家庭伦理观念重,提倡尊老爱幼、共享天伦,而西方人往往家庭结构简单,提倡独立自主、人人平等;中国文化主张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西方文化主张创新精神与个性自由,等等。在中国电影中,个体价值往往在群体价值之下,西方则相...

  • 网络时代的电影传播研究——电影传播的要素、变化及特征

    作者:杨晓茹 刊期:2011年第07期

    互联网给电影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充分体现了"我的电影我做主"的时代精神。本文以网络传播为研究背景,分析网络时代电影传播的要素及传播过程中的变化,总结电影传播的核心特征。通过分析、总结,试图给网络环境下的电影传播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并使电影更好地发挥其传播价值。

  • 经典动画的空间意象探微

    作者:杨艾璐 刊期:2011年第07期

    生命的符码印记了空间本身的建构意义,以此为切点关注经典动画的研究成为文艺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影视动画作品以图像诠释主题,其对空间意象的建构展示了一个独特的"成长维度";本文以"现世""思维""转换""通连""异域"为观照层面,以"惯常的生活""奇异的想象""符号的传递""黑暗的预设"与"现实的超越"为论域,对经典动画的...

  • 电影与人生:居里夫人的“滑动门”

    作者:李平 刊期:2011年第07期

    本文从电影《滑动门》(Sliding Doors)中女主角的不同命运,联想到居里夫人经历的"滑动门"。通过介绍传记及同名电影《居里夫人》(Madame Curie)中所缺失而不为人知的两次恋情,探讨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滑动门"。电影和教材都是生活的艺术化、文学化,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人生,而人生也正是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探险,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 贺岁片《大笑江湖》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作者:杨春慧 刊期:2011年第07期

    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对贺岁片《大笑江湖》进行了点评。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影语言的符号消费,影片通过恶搞武侠人物姓名以及经典电影桥段以取得幽默嘲讽的效果。接下来从图像、数字、动画、方言、音乐等方面阐述该片所选择的各种模态及其意义潜势,并且探讨了模态之间的关系。笔者指出,对于电影的意义构建而言,模态资源不是简单相加的...

  • 谈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作者:张琳琳 刊期:2011年第07期

    电影差不多从它一诞生,就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音乐是伴随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音乐与电影具有一种天然缘分,这是源于音乐与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直接的在时空间、时间和节奏中体现世界的两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电影诞辰百年之际,我们回首百年中国电影音乐,从《义勇军进行曲》到《英雄赞歌》,从《九九艳阳天》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 生活模仿影像

    作者:方秀珍 刊期:2011年第07期

    文明史以来,人类的生活经验和未来想象以各种形式流传下来,代际口传的史诗和书写的故事秘密地塑造着人类的历史。20世纪以来,满载故事的影像承担起塑造历史的功能。《戏梦巴黎》是关于影像塑造历史的电影:主人公生活在影像之中,从刻意的仿效到无意识的复制,影像已经深深地嵌入他们的生活,规定着他们的生活;生活不再是源自自我,因为自我是由影像...

  • 谈徐克武侠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作者:刘妙祎 刊期:2011年第07期

    在香港这片影视创作的沃土上,徐克凭借自身的独特视角,营造了一个奇幻的"新武侠"世界,掀起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三次高潮,人称"徐克时代"。在徐克的武侠电影世界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女性人物角色,她们个性鲜明,形象立体,各有千秋,在各自的电影中都有着独特的文化意味和审美价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本就精彩的电影又增色不少。

  • 论20世纪30年代影片视听语言的民族特色

    作者:张丽 刊期:2011年第07期

    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影片为例,对该时期影片视听语言的民族特色做了具体分析,30年代影片人物形象追求民族个性、民族情感,场景设计具有中国书画意境特色,影片节奏表现出中国美学独有的"气韵"特征,在声画空间的塑造上,大胆使用具有民族、民间特点的音乐,是一个集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于一体的视听系统。对30年代影片视听语言的分析不仅为民族风...

  • “欧·亨利”式写作风格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作者:马岩峰 刊期:2011年第07期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独创的"欧·亨利"式写作风格在西方文学创作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经过近一百年的中外电影文化传播,"欧·亨利"式风格走进了中国电影的剧本里,融入了中国电影的创作中,又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电影人所接受传承,发扬光大,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与腾飞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本文阐释了"欧·亨利"式风格...

  • 从《上海之吻》谈香蕉人的文化身份问题

    作者:潘荣成 刊期:2011年第07期

    电影《上海之吻》凸显了生活在海外的华裔新生代,由于有着中式外表却心怀西式思想而游走于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边缘的生存状态。在探寻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中,他们常常被一方面想要摆脱与中国有关的一切而另一方面由于父辈的影响,却又无法彻底割舍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心态所困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海外华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尽早分到一...

  • 电影《狐火》对原著悲剧性内涵的消解

    作者:刘可 刊期:2011年第07期

    电影《狐火》改编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小说《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小说通过讲述20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州一个少女帮派"狐火"的兴衰,展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饱受阶级与性别迫害的下层女性的悲剧命运。本文尝试从叙事学的角度,主要是从叙事情节和叙述人两个层面来比较电影与原著的差异,从而说明电影的改编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原著深刻的社...

  • 挖掘燕赵民间艺术元素 探索动漫产业链新模式

    作者:戎宁 刊期:2011年第07期

    民间文化及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燕赵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这些体现本土特征及人文精神的民间文化,不仅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品,也是燕赵新型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产业腾飞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对燕赵民间文化艺术和动漫产业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科...

  • 从传统视觉艺术角度看国产动画振兴之路

    作者:郭锦龙 刊期:2011年第07期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动画设计中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应用中的缺失等问题,论述了当前中国动画设计发掘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现代动画设计在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中可能借鉴的种类以及动画设计中要使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要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重新塑造新时代的具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