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电影商业美学与中国西部电影

    作者:徐文松 刊期:2010年第24期

    电影商业美学与电影艺术美学并不是两个平行的研究范畴,当前众多在文本层面讨论电影艺术与商业博弈的行为不仅是对电影商业美学的根本误读,而且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实践中都缺乏理论引导意义。本文以已有的商业美学研究体系为参照,尝试厘清当前艺术与商业纠结一团的电影商业美学研究状态,简要勾勒电影商业美学的研究体系,并运用它的整体观照原则,...

  • 谈电影叙事中的人称

    作者:赵世佳 刊期:2010年第24期

    本文根据电影叙事中存在"源叙述者"和"影片的大叙述者"两个叙事者,对电影叙事的三种人称进行如下分析:电影中第一人称是对叙述者"我"的偏离,原因在于"影片的大叙述者"时刻提醒着观众画面上的人物是一个他者;第二人称只在电影故事内,其形式与第一人称相似,不过是偏离的对象变成了故事受述者,并且认为故事叙述中不存在针对外在受述者的第...

  • 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作者:刘琨 刊期:2010年第24期

    暴力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美学范畴,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在学界和媒介上流行起来。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暴力美学在电影中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含义。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后在香港发展成熟。暴力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在不同导演的电影中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而其中最基础的审美特征是对暴力的适度化呈现。

  • 长镜头书写隐性情感

    作者:程浩浩 刊期:2010年第24期

    以安德烈.巴赞电影理论体系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其审美理想主要强调写实主义美学思想,对电影史上著名的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另辟蹊径,从照相本体、创作主体、审美接受三个方面出发,进而研究分析得出长镜头蕴含隐性情感的理论,希望对长镜头理论的丰富和实践运用的多样化作一些探索。

  • 《暮色》系列影片吸血鬼形象的分析

    作者:陈娟 刊期:2010年第24期

    欲望潜意识对银幕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具有显著倾向的观看行为往往能够折射出银幕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暮色》系列影片缔造新世纪吸血鬼影片的票房奇迹,完成了吸血鬼影片巨大的美学风格转变,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吸血鬼热潮,将吸血鬼影片与时尚文化结合在一起。吸血鬼这一银幕题材的深度挖掘进入了新阶段,细腻、唯美的影像叙事所表现的爱...

  • 《入殓师》中的生命意蕴探析

    作者:张笑涛 刊期:2010年第24期

    日本影片《入殓师》以"入殓师"职业为视角,通过主人公对职业的反省,对生死的大悟,对爱的体味,以其丰富的生命意蕴,既赢得了奥斯卡大奖,也征服了观众的心。《入殓师》中谈及生死,谈及职业,谈及人性大爱、父子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等,是一部值得收藏和反复品味的经典电影。

  • 性别认同与想象中的台湾新新电影

    作者:刘骋 刊期:2010年第24期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性别维度分析台湾新新电影中反复言说的主体成长过程中吊诡的性别认同,通过男性想象、性别游移和同情三个方面论述,指出台湾电影经历了一个从女性到男性、非男非女的模糊性别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元性取向的过程,并进一步揭示出台湾影片从对单纯的男性成长的想象转变为对边缘性、殊异性的痴迷,意味着以多元化的、差异身份自由选择的...

  • 体育电影《永不退缩》中的意蕴解读

    作者:徐泉森 刊期:2010年第24期

    本文对美国第一部以综合格斗运动为蓝本的电影《永不退缩》所表现出的意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层次剖析,认为该片既然是以暴力的打斗场面为故事主要内容,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部单纯描写"暴力"的影视作品,但是其中却体现出了美国的体育精神和美国格斗文化开始蔓延这两大主题,该片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催人励志、使年轻人戒掉浮躁、以平和的心态...

  • 探讨中国电影市场营销团队专业化

    作者:陈静 杨涛 刊期:2010年第24期

    中国的电影营销产业,涉及调研→制作→发行→放映四个主要环节,而每个环节又会牵涉到许多相关领域,是一个庞大的营销体系。笔者对电影营销团队的专业化进行探讨,虽然不可能通过三言两语的叙述,就可以描绘整个的电影营销过程,只是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对中国电影市场营销未来趋势的一个思考方向。

  • 从日本电影看日本人的家族意识——以《男人难当》系列电影为例

    作者:路秀丽 刊期:2010年第24期

    "游走于日本各地的寅次郎常常为乡愁所困,情不自禁回到故乡。家人虽然因为寅次郎常常干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而倍感头疼,可又打心眼儿里盼着阿寅下次早些归来。"①风靡日本多年的系列电影《男人难当——寅次郎的故事》描述了这样一个时而令人捧腹、时而令人心酸的日本男人及其家人的故事。对日本人来说,家和家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本...

  • 库斯图里卡电影中的家庭关系隐喻——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电影论略(一)

    作者:王永收 刊期:2010年第24期

    家的表述是库斯图里卡电影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的多部电影中,家是最基本的叙事单位,所有的故事与表达均以家为构架展开。在一系列家庭内部成员关系的塑造中,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情人关系较为突出。通过对这些家庭关系的隐喻,作者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所处的环境进行了描述和展现;同时,通过隐喻手法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作品完成了对历史、政...

  • 从饮食角度解析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作者:程春燕 刊期:2010年第24期

    本文以饮食为视角,选取了李安的《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作为电影文本,探讨了海外华人在离散情境中的饮食文化冲突及通过饮食寻找文化认同感的需求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饮食在海外呈现的后现代特点,说明了饮食文化在离散情境中重要的形塑身份的作用,中国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变化和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过程,海外华人的身份也在文化交融中不断地...

  • 黑泽明电影中的英雄与智者形象

    作者:韩向阳 刊期:2010年第24期

    刚过世的世界级大导演黑泽明透过他最擅长的电影的艺术形式,环绕着"何为英雄"与"英雄的出路"这个他最在乎的议题为我们塑造几种英雄形象:乱世中的人道主义贵族英雄;个人式的意志集合出来的集体英雄;人化的神话英雄;孤寂悲凉的遁世智者。黑泽明同时用现代剧与历史剧来对应探讨,将剧情背景置于乱世景观之中,来凸显其英雄的决断能力。

  • 谈金基德电影的边缘镜像

    作者:郑殿辉 刊期:2010年第24期

    韩国导演金基德以惯用色情、暴力、死亡在韩国电影界独树一帜,其作品大都反映被主流意识形态疏离了的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包括妓女、罪犯、小偷、黑帮、战争后遗症人群等。影片往往通过疏离与救赎的叙事方式,通过身体自残的描写与死亡意境的营造,通过失语和长镜头等表现方式,对边缘人群的悲剧命运进行真实描绘,让观众倾听那些来自边缘世界声嘶力竭...

  • 光与影之歌:岩井俊二的电影世界

    作者:曹飞越 刊期:2010年第24期

    岩井俊二,日本电影导演、作家及纪录片导演,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他是少数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力和极高知名度的日本新生代导演。对于其清新唯美的电影作品,人们有着非凡的喜爱与憧憬之情。因为其电影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拥有一般电影所不具备的深度。甚至可以说,岩井俊二的电影在商业和文艺这两种气息的平衡上,他完全做到了两者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