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新闻·历史·影像——解释学视阈下的文本意义

    作者:王伟 刊期:2009年第03期

    发生在图像时代下的“9·11”,深刻改变了世界,经由大众传媒之强势介入,使不少已经被反复讨论且尘埃落定的传播议题,有了重新审视的必要。本文从主体间性的交往视阈出发,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层面上,沟通新闻传播、历史传承、影像再现的辩证关系,在意义论的哲学基础上创构“解释”和“传播”的相互联系,进而在图像时代的现实语境,来重新审视...

  • 电影媒介属性论

    作者:姚汝勇 杨玉霞 刊期:2009年第03期

    电影是20世纪科技的产物,它是被发明出来的,有发明原理。研究电影,我们必须透过繁杂的表象找到它的本质。只有抓住电影的本“性”,我们才能科学地认识电影、有效地利用电影。本文从“科技的产物”入手,对电影发展中产生的商品性、艺术性、纪录性等“属性观”进行辨析,以期揭示出“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的根本所在。

  • 浪漫英雄与日常生活——2007、2008年香港黑帮类型电影的现实主义倾向和浪漫传统

    作者:梅笑冰 刊期:2009年第03期

    与以往同类型电影相比,2007、2008年出现的香港黑帮片采用相似的叙述模式和象征意象,显示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倾向。同时,作为类型电影,往日的浪漫传统经过改装和变异,或者构成作品的大叙述结构,赋予主人公的行动以终极意义和动机,或者以具有浓厚象征意味的意象形式存在。现实与浪漫、虚无与意义、日常生活与神话象征等异质元素共存共生...

  • 当代好莱坞灾难片中的生命意识

    作者:钟蔚 刊期:2009年第03期

    好莱坞的灾难片表现了“天人对抗”的模式,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心理。这一模式可分为自然灾难型与人为灾难型,两种类型的影片尽管在内容等方面有着种种区别,但都共同反映了制作者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考。影片中分外渺小却自视甚高的个体对于自然界疯狂的掠夺终招来走向毁灭的恐惧。由...

  • 历史的存在与虚无:《鸦片战争》解析

    作者:尹兴 杜勇军 尹燕 刊期:2009年第03期

    在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所有悖论中,历史的“真实”与“虚构”这一矛盾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悖论关系。因为历史剧命名,本身就潜含着“历史”的“真实”与“剧”的艺术“虚构”这两个维度。“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是用来指导和批评历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鸦片战争》通过无数凝重的电影画面,艺术地再现了那场给中国人带来耻辱的战争。比照历...

  • 从黑人电影看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变迁

    作者:马海英 刊期:2009年第03期

    黑人影人始终凭借固有的艺术天赋和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在电影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是黑人影人不断证明自身价值的历史,也是不断争取平等、捍卫肤色荣誉的历史,其中经历了一个由边缘到主流、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并见证着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变迁。

  • 失语与失散——华裔老年妇女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解读

    作者:罗艳丽 刊期:2009年第03期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美国电影中一直不乏华人面孔。好莱坞电影《喜福会》和《辣妈辣妹》中华裔老女人,她们或沉默无语或用语法混乱的中文式英语去交流;她们在荧屏上代表了在美国现实生活中失语的一群华裔。通过这两部影片,可以解读华裔老年妇女在美国社会中的失语与失散,而这种形象不利于使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中拥有平等对话...

  • 韩国影视中儒家思想对我国影视剧的启示

    作者:任晓燕 任晓鸡 刊期: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韩国影视剧受到很多中国观众的青睐,原因之一是其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比较韩国影视,中国影视对儒家思想彰显不足。因此,中国影视人士必须重视并继承本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弘扬,使中国影视彰显儒家思想的文化底蕴,在世界影坛上增强竞争力,在世界文化之林树立自己东方文明古国的新形象。

  • 性论电影中美的救赎

    作者:赵建峰 刊期:2009年第03期

    文学艺术以其发乎心灵的灵动之美直抵灵魂深处。它通过人们凭直觉就可以感受到的美,给人生活的希望,甚至唤醒生命,尤其在一个思想贫乏、制度恶劣、人性荒芜的特殊社会境遇下。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窃听风暴》中.给人们展现了艺术之美对人的救赎作用,展示了审美之光所照亮的自由之路。

  • 回归精神家园——皮克斯动画代码分析

    作者:张明渊 刊期:2009年第03期

    根据叙事学的代码/功能规则,皮克斯动画包含隐身者、主体、辅助者、阻碍者和被拯救者等五个代码。皮克斯动画在人物设置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如打破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模式、突出女性角色代码的多样性等,并成功地在其影片中塑造了正反两个隐身者形象:美国社会世俗价值观和美国中产阶级理想价值观。这两个隐身者形象是对美国中产阶级的概括,...

  •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民族性探析

    作者:李恒 李轶天 刊期:2009年第03期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进步的一种历史趋势,对文化及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电影一方面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电影无疑是目前中国老百姓日常消费中的最重要的文化大餐,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要打下民族特点的烙印。因而,面对全球化,中国电影应如何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性则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电影思想内容、电影语...

  • 战争的阴影和成长的救赎——评《黄石的孩子》

    作者:秦香丽 刊期:2009年第03期

    《黄石的孩子》讲述的是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孩子,怎样在何克完美的爱的救赎下成长的故事。并且很大程度上,将过去那种对战争的控诉转化为一个成长的故事,并以此负载起多重题旨。战争的阴影集中体现为仇恨和敌视以及对死亡、对未来的恐惧,成长和救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和战争的阴影较量的过程。

  • 流动、转换的叙述视点与平行交错的环状叙事结构——对岩井俊二《情书》的创作研究之三

    作者:符抒 刊期:2009年第03期

    一部影片真正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如何以它的叙事修辞手段,包括流动、转换的视点,交错重叠的时空与相应的叙事结构,把一个故事讲述得出神入化,引人注目,并且成功地征服与控制观众的反应。这就是《情书》带给我们创作上的又一宝贵启示。

  • 走进人民心里的贺岁片——以冯小刚系列电影为中心

    作者:贺忠 刊期:2009年第03期

    现代生活节奏很快,人对生活的不安全感也与日俱增,但生活的本体是美好的,人总是需要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去迎接生活,去寻找快乐,在新春之际尤其如此,于是贺岁片应运而生。

  • 试论中国贺岁片“武侠时代”的兴起

    作者:汪未晗 刊期:2009年第03期

    自《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大奖之后,西方便掀起了一股“武侠热”。2002年底,张艺谋便抱着“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心态推出了《英雄》加入“贺岁档”竞争。该片在国内取得2.5亿的票房成绩,并成为首部进入海外主流院线大规模发行的中国电影,最终以3000万美元的投资取得了全球总计1.77亿的票房,成为国产商业大片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