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谈中国电影音乐创作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作者:陈辉; 单建鑫 刊期:2007年第17期

    21世纪的中国电影音乐,呈现出古典、民族、流行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局面。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电影创作中无处不在,寻求新型个性特征的彰显是当代电影音乐创作的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使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其性格更具有民族性。本文对当代电影音乐的传统音乐文化特征与音乐创作进行分析,来探讨当代影视音乐的中国传统民族民间...

  • 新时期乡土电影精神流变探析

    作者:肖文 刊期:2007年第17期

    新时期乡土电影精神流变上经历了从思想启蒙到到精神救赎:从新时期伊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创作从乡土社会的立场出发,对乡民进行思想启蒙成了其最重要的命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其创作则从现代城市的立场出发,对现代城市人进行精神救赎成了其最重要的命题。

  • 王全安电影的悲剧美和现实美

    作者:田军; 陈雪华 刊期:2007年第17期

    当代中国影坛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与第五代导演开创的宏大史诗性影片背道而驰,前者选材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处于现代化城市进程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惑与焦虑,敏锐的捕捉和反映时代变迁对人们灵魂世界所造成的影响。王全安作为其中新兴的代表人物,虽自1999年以来只拍摄了三部"小制作"的独立电影,却在著名的国际电影节上接连斩获大...

  • 当下电影艺术批评研究的国际视野

    作者:祝明杰 刊期:2007年第17期

    电影艺术批评是电影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当下世界电影艺术批评的研究现状为参照系,分析和总结当下世界电影艺术批评的特点,从而指导当下中国电影艺术批评和电影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实践。

  • 开拓后电影时代的中国电影

    作者:李涛; 句磊; 刘瑞红 刊期:2007年第17期

    在中国的电影研究中,政治社会学、艺术美学一直不仅是电影研究的主流而且几乎是全部的价值理念和方法。但是,随着电影的产业属性越来越明显,电影经济对电影艺术、电影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原来的研究方法就可能不完全适应对电影学术的要求,也无法对电影的生产起到正确地指导作用。因此要借鉴好莱坞电影发展的模式,建立起后电影时...

  • 历史题材电影电视作品与大众心理诉求——以消费时代的帝王将相历史小说和电视剧为中心

    作者:蔡贤富 刊期:2007年第17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帝王将相为代表的名人历史小说和历史剧持续繁荣。在消费时代,历史题材作品用符合世俗欣赏口味的内容和形式投大众之喜好。对官场、宫廷、帝王生活等陌生内容的展示,对人性欲望的凸显,以及传达大众的政治期盼和现实要求,契合当下大众的心理,历史在世俗化中消解了严肃与神圣。

  • 民俗语境与影像建构:蒙古族题材电影创作风格散论

    作者:江小林 刊期:2007年第17期

    本文试图在影视人类学视域下以他者的目光审视影视中的民俗语境,探讨蒙古族题材电影的创作风格。在力图进入影片中民俗世界的同时,揭示民俗背后隐喻的文化内涵,着重探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因子在影视镜像中显现出的独特品质及其意蕴。

  • 论自然景物在电影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肖智成 刊期:2007年第17期

    电影对自然景物的处理与运用,不只是单纯的景物描绘,而是成为结合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自然景物在电影语境中有着多样的形态,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与独特作用。

  • 中国名著影视改编现象之批判

    作者:康怡 刊期:2007年第17期

    名著影视改编已成为世界电影之林的一道风景。中国电影在名著影视改编上不成功的原因,本文认为主要由电影体制的特殊性、电影在一定时间的特殊地位、电影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的。

  • 科学与艺术融合关系的SSK机理分析

    作者:胡广丽 刊期:2007年第17期

    对于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关系,既有史实论证,又有机理分析。对于后者而言,又可分为客观、主观两极。对于客观一极而言,强调艺术向科学的靠拢;本文论证地是主观一极,强调科学向艺术的靠拢,采纳的是SSK科学建构论的观点。

  • 亦炸药亦解药——甄子丹版《导火线》启示

    作者:卢炜 刊期:2007年第17期

    甄子丹版《导火线》在2007年酷暑中热映,昭示两方面意义:其一是动作影片狂热的风格宛如引爆数量惊人的炸药,展现影视暴力美学的高峰;其二是一剂解药,为当下陷入困顿中的香港电影提供一条可资参考的突围之路。

  • 当英雄走下神坛——试论《导火线》对完美英雄主义的颠覆

    作者:蔡丽平 刊期:2007年第17期

    英雄主义是中国电影重要的演绎主题,英雄崇拜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成因。当电影沦为政治之手掌握下的工具时,塑造出的只能是脸谱化、公式化的"高、大、全"式英雄人物;而当电影真正走向自身时,便会塑造出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性化英雄形象。本文在回顾当代电影在英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发展流变的同时,着重探究影片《导火线》在此领域对于中国当代...

  • 《导火线》:精彩,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张金华; 汪代明 刊期:2007年第17期

    电影《导火线》既是导演叶伟信与甄子丹合作步入佳境,品牌价值渐显的开始。而且也是第一出品方——长影集团,以全新姿态打造商业大片重回影院的标志。该片在武打设计、人物刻画、故事铺排、视听效果上是近几年港片中难得的可以为之叫好的动作大片。虽然在人物关系处理上不足尚存,但却是瑕不掩瑜的佳作。

  • 从《导火线》看中国电影“大片化”的方向

    作者:闫岑 刊期:2007年第17期

    近几年香港的功夫电影大有'梅开二度'之势,《导火线》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商业电影'大片化'的一个方向。

  • 电影《导火线》创作艺术解读

    作者:李德龙 刊期:2007年第17期

    电影《导火线》在形式美和观赏性的创作追求、谐趣和惊险的风格组构、情感抚慰和宣泄的功能传递等方面都做出了努力的追寻,从而满足了观众对动作功夫的集体无意识的喜好,迎合了当代消费文化审美体验,这也正是其创作艺术特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