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双向阐释下的诗意人生——电影《面纱》的改编策略

    作者:高红梅 刊期:2007年第14期

    好莱坞电影《面纱》改编自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的同名小说,影片编导成功运用双向阐释的策略,对原著中的中国元素和结局加以重新演绎,获得了成功。

  • 平民意识——论影片《红与黑》人物形象于连的精神世界

    作者:付丹 刊期:2007年第14期

    于连是电影文学中《红与黑》中主要人物形象。他出身平民,为了争取幸福生活,努力实现出人头地的目标,但最终失败的结局。他的毁灭不仅有外在的因素,内在思想上的因素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 论建立英语影视教学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作者:杨先明 刊期:2007年第14期

    英语影视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提高学习者英语水平、加强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由于理论界、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还未对其重要性加以足够重视,导致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完全发挥。本文认为,很有必要建立英语影视教学理论体系,以充分发挥影视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方鸿渐人生困境之原因

    作者:周蓬华 刊期:2007年第14期

    《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生是灰色的人生,是逐渐败坏的人生。方鸿渐决不是强者,因为他缺乏面对苦难的勇气,因而,他最后被苦难毁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 人与山水和谐的绝唱——唐亚平电视文艺“三部曲”解读

    作者:喻子涵 刊期:2007年第14期

    唐亚平编导的《侗族大歌》、《苗族舞蹈》、《布依歌舞》电视文艺专题"三部曲",从"人与山水的和谐"这一主题切入是十分正确的,体现了一个电视艺术家的国际眼光、艺术水准与人文关怀。"三部曲"采用最直觉的电视语言,从平视的角度不露痕迹地记录和叙述,真实地还原了苗、侗、布依三个古老民族鲜活的原生态音乐、歌舞和习俗。声音的旋律、舞步的韵律...

  • 论百年话剧场面机制的生成与变迁

    作者:刘文辉 刊期:2007年第14期

    早期文明剧的戏剧场面机制十分粗疏,场面的生成与转换依附于戏剧情节的主导,针对文明剧的弊端,曹禺等现代职业剧人致力于以"人"为基点的戏剧场面机制,成果突出。当代探索剧的创作者家们厌倦了写实主义的理论教义,大胆突破舞台幻觉,强调哲理表述,戏剧场面走向仪式化和游戏化。独具特色的民族话剧场面机制尚有待完善。

  • 论媚俗艺术中的欲望本质

    作者:陈远刚 刊期:2007年第14期

    本文通过对叔本华"媚美"这一概念的阐述,得出了媚俗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现代人欲望的突现和满足,并从媚俗艺术的消费性、炫耀性、娱乐性三方面对这一本质加以阐述;媚俗艺术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与媚美相比,它具有对现实的逃避性和虚假性。

  • DV作品的文化解读——以近年来部分获奖作品为例

    作者:许建; 杨晓林 刊期:2007年第14期

    本文通过对叔本华"媚美"这一概念的阐述,得出了媚俗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现代人欲望的突现和满足,并从媚俗艺术的消费性、炫耀性、娱乐性三方面对这一本质加以阐述;媚俗艺术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与媚美相比,它具有对现实的逃避性和虚假性。

  • 殊声而合响 异翮而同飞——《三峡好人》与《四川好人》之比

    作者:卢炜 刊期:2007年第14期

    贾樟柯《三峡好人》与布莱希特《四川好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可比性。一方面,贾樟柯本影片接受布莱希特的事实影响;另一方面,两个作品之间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个性与地域的差异并不能妨碍他们的成功。

  • 审美的诉求和道德的诉求——从《雷雨》看中国影视的审美接受

    作者:焦彩萍 刊期:2007年第14期

    《雷雨》的序幕和尾声的接受历程是漫长而艰难的,这里存在着作者创作的审判追求和中国受众心理的错位认同,是审美诉求和道德诉求的偏差。

  • 三维动画电影的审美新特点

    作者:赖义德 刊期:2007年第14期

    三维动画电影是一门新兴的电影艺术,其视觉语言的独特性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吸引了不同年龄的观众的喜爱,三维动画电影的诞生也使电影的欣赏方法与其审美形式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手法多样化;2.场景的立体装饰化;3.空间和场面的无限放大化;4.千奇百怪的变形化;5.富有创造力的特效变化。

  • 浅谈悲剧电影

    作者:陈辉; 谢芬校 刊期:2007年第14期

    悲剧概念出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靠怜悯和同情来实现自我净化。恰好,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使人们通过影像来感受世间的种种悲剧冲突,从而获得启示和感受。这就是悲剧电影为何有着这样持久和震撼的魅力所在。

  • 喜剧性中父权、文化的平衡——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探析

    作者:高媛媛 刊期:2007年第14期

    华裔导演李安将于2007年9月28日,携新作《色戒》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角逐。在翘首期盼的同时,再来回溯他的电影生涯早期的奠基作品。本文从他扬名国际影坛"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入手,从"喜剧性"这一全新角度,对李安早期电影中的家庭伦理的幻灭与重构,人与人之间可以定位又难以捉摸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当下中国...

  • 探寻电影《冷山》的文本渊源

    作者:刘聪颖 刊期:2007年第14期

    探寻电影《冷山》的中西文本渊源,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上与《奥德赛》平行展开;在主题表达上融入中国唐代诗僧寒山的禅诗哲理,体现中西文学的完美交融。

  • 雨果小说在电影语境中的后结构主义重述 《巴黎圣母院》——从小说到电影

    作者:袁文平 刊期:2007年第14期

    《巴黎圣母院》四次从小说走向银屏,不唯是内容元素的取舍或浓缩,更重要的是两种媒介系统、两种语言间的生成转换。每一次名著的电影重述,不仅是一次再创造,而且是一次更高层次的后结构主义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