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女权主义姿态下操持着男性话语的女性——《无穷动》中女性形象刍议

    作者:杨晓林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近几年来,中国涌现了许多女性电影,2001年的《今年夏天》、2002年的《西施眼》、《哭泣女人》、《心心》、2003年的《我和爸爸》、《我的美丽乡愁》、2004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5年的《青红》、《红颜》、《姐姐词典》、《孔雀》等,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从不同侧面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个人的情感和欲望等...

  • 女性·权利·权力——由电影《无穷动》引发的思考

    作者:古晶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女人,脂粉红唇的女人,你首先想到什么?女人,出入上流社会的女人,奢华、油俗,时而无聊时而发狂,你又想到什么?《无穷动》融合了以上的全部元素,看过与否并不重要。当这些形容词堆叠在一起,想必你的反应都会往“低俗”一词上靠。更不用说看过的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在电影院里大骂故事的不知所云、情节的繁冗琐碎,让人胸口憋闷、坐立不安...

  • 论第六代电影的蒙太奇手法

    作者:张彦丽; 倪鑫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普多夫金曾说“在作家身上是风格,在导演身上就是他对蒙太奇的独特理解”。[1](P.74)热拉尔·贝东也认为“它可以确定风格,揭示对世界的创见。”[2](P.81)从此意义上说一代导演的个性与其影片的蒙太奇特征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独特崭新的蒙太奇风格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崭新导演群落的诞生。第六代导演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在...

  • 李云龙这只“擦边球”

    作者:唐韧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黄永玉先生有一个深刻的文艺见解:好作品经常是“擦边球”。这个理凡爱好乒乓球的都知道。那些虽然像界外,偏又沾了一点桌边的球,对方难以判断又难以防御,经常得分,解说人情不自禁喊一声“好球!”的,好多都是这种球。2005年过去,全国收视率之冠揭晓,是有争议的《亮剑》,不管怎么争议,李云龙这只“撩边球”得分,得高分。在单位里向高...

  • “视听盛宴热”反思

    作者:唐韧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在近年国产片制作中,摆“视听盛宴”是一个时髦,能弄到钱的都想过把瘾。但是吃过“视听盛宴”的观众,回味过去的品尝,现在脑海里又剩下了什么呢?眩目的光耀与色彩?优美的舞蹈化打斗?恢弘的万箭排空?重复出现的某些高科技镜头?看电影的确是被叫做“看”电影,但观众可并不是在那里“视”“听”,他需要眼耳心脑并用,要求感动或思考。“视

  • 无关缉凶,只为追忆那段忘却的历史:《杀人回忆》

    作者:郭瑞佳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杀人回忆》2003年韩国最卖座电影,是由韩国新晋导演奉俊吴执导,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影星宋康吴和金相庆联袂主演。本片改编自一出舞台剧《Come to See Me》,导演奉俊吴以1986~1991年韩国数宗至今仍未破获的杀人案件为蓝本,讲述小镇警察和汉城来的探员一同侦察连环杀人案,结果却因自身的原因和大局势的关系而让凶手逍遥法外的故

  • 《看上去很美》:一部隐晦的电影

    作者:宋国栓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看上去很美》搬上银幕后,评论也纷至沓来。在众多的评论中,可谓各有千秋,良莠不齐。张元导演在新浪网与网友见面时,谈到该片是以小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同时也是给大人看的电影。对于前者并没有引起什么争议,但是对于后者却产生了不同的评价,甚至有网友批评导演对电影的掌控,已经超出了小孩子的视野,...

  •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中思考人生形式和生命形态——论电影《孔雀》的主旨和表现手法

    作者:孟昕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电影《孔雀》获得众多荣誉与好评,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部看不懂的作品。如果将对电影的理解与对文学作品的赏评结合起来,电影深刻的内涵与细腻的技术手法便会清晰地呈现出来:透过小人物的生活进程表达对人生存方式与命运的悲悯情怀体现了电影深沉的人文关怀;冷静超脱但难掩深挚情感的叙述方式体现了电影含蓄的美学追求;现实主...

  • 无尽的魅力,永恒的苍凉——论张爱玲作品的影视改编

    作者:蓝秀平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张爱玲作品在大陆再次风靡一时,她的很多作品也被成功改编为影视剧,张爱玲任创作中对现代影视艺术的借鉴,使她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广大市民读者的口味;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悲剧性主题,又使她的作品在审美层次上符合市民读者的多种审美需求。这使张爱玲的作品可以超越时代、超越读者的文化水平而

  • 从《男人们的大和》看日本二战反思文化负面性

    作者:周志柏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岁末年初,日本电影《男人们的大和》在全日本热映,掀起一股“大和”热,与“大和”舰相关的书籍、玩具等也一路畅销。“大和”是二战中日军吨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战列规,曾被视为“大日本帝国的象征与希望”。该舰于1945午4月被美军击沉,葬身海底。影片讲述的就是规上三千余名年轻士兵与亲人生离死别,与战舰同归于尽的悲惨往事。据该...

  • 布尔迪厄影视理论及在中国的传播

    作者:曾耀农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布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也是与哈贝马斯齐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布尔迫厄的研究视野遍及哲学、美学、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他博大精深的多学科研究中,美学与艺术理论一直是他关注的中心,出版了《摄影:中产阶级艺术》、《区分: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教育、...

  • 诡异瑰丽的影像世界——浅析李碧华电影的美学特征

    作者:陈丽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在香港当代作家中,其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的次数最多,并且能够成功地运用电影这个艺术样式来言说小说叙述所要表达的生命体验,实现文学和电影联姻的最成功的范例无疑就是深居简出的女作家李碧华。1988年,她的首部小说作品《胭脂扣》被导演关锦鹏搬上银幕,影片在香港轰动一时,夺得了当年金马奖众多奖项,以及第十届巴黎三大洲电影金球奖、...

  • 银幕因他而生辉——痛悼恩师王启民(续)

    作者:李俊岩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他在摄影造型上非常大胆,比如他过去拍的几部经典片子《独立大队》、《兵临城下》、《甲午风云》都可以找到这种例子。就是拍出的画面,既能突破常规,又能让你看了以后感受到这样处理合情合理,不但揭示了主题,而且恰如其分地描写出此时此境的人物的那种内心活动,为影片主题的开掘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启民大师的探索永无止境。他...

  • 苦苦追求——《高天红电影剧本选》序

    作者:张笑天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30年前,因长影要把我的小说《雁鸣湖畔》搬上银幕,和天红走到一起了。那年月压制人才,天红已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多年,才首次允许他组建“青年摄制组”,拍他的处女作。天红为人质朴,很有兄长之风。他既是一个有才华的导演,又是一名优秀的电影剧作家,在与他的合作中获益匪浅。此后,经他和朋友的不厌其烦的推荐,苏云厂长又惊动了当时的...

  • 电影理念与良知的不懈追求——《高天红电影剧本选》序

    作者:朱晶 刊期:2006年第06期

    <正>高天红是一位正直又多才多艺的电影导演。作为上世纪中国最大、力量最雄厚的电影群体,长影的艺术骨干分别由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人厂的三拨人构成。天红先生属于60年代早期——1962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到长春。我和天红相识于80年代中期,当时正值他创作的鼎盛期。我在《电影文学》工作,他是常到编辑部谈天、送稿的导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