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青红》:穿越时代隧道的青春祭奠

    作者:朱洁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影坛,可谓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创作的分水岭。随着第五代导演从边缘到中心,从底层到上流地位的改变,他们不仅失去了观念的前卫性、艺术的创造性,更失去了对生命与生活的新鲜体验。第

  • 羞怯与自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中国式表达

    作者: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际,根据上个世纪初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的电影搬上了银幕。1948年,美国也曾根据这部小说拍摄过一部电影《巫山云》。比较而言,由中国新晋女导演徐静蕾执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可算是外国男性作品的中国女性电影版本。影片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孤独爱情:从13岁起,她就爱...

  • 民间世界的坚守与失落——张艺谋电影的意识形态读解

    作者:龚金平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在马恩经典论述中,意识形态是主导人或者社会集团的思想和表征系统。而在一些现代西方学者看来,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教条,一个思想、信念、概念等的复合体",[1]更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与其说是一个明确表述的信条的系统,不如说是一套形象、象征,偶尔还是我们在无意识层面‘体验’的概念。"[2]因此,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应该是宽泛的。(...

  • 香港喜剧片的前世今生

    作者:孙慰川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喜剧片在香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香港电影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喜剧片是一个十分重要且非常繁荣的类型。香港喜剧片经历了一个日益通俗化的嬗变过程,即越来越以都市平民的审美趣味为归依。而正是这一点,使当代香港喜剧片既日渐不同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之前的香港喜剧片,也愈来愈不同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现当代喜剧片,更逐渐拉开...

  • 抗争与宰制——电影《孔雀》、《世界》和《青红》的女性形象表征

    作者:李道全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今年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繁亮相:顾长卫的《孔雀》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青红》接着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同为第六代导演的贾樟柯作品《世界》也有幸作为'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中国唯一参赛作品'。三部电影的轮番上演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让人们对中国电影有了更多的期待。然而综观三部电影,虽然讲述不...

  • 个体的反叛与自赎——评《昨天》与《发条橙子》

    作者:李新宇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一片茶叶在水中飘飘而升,又悠悠而落。一个因吸毒而幻视幻听的少年最后听到录音机里传来新生婴儿的啼声;一个不良少年经历了比他更肮脏的社会的"洗礼"后,歇斯底里地呐喊:"我痊愈了!";我们感到了几多悲凉、几多感动,这意味着道德的沦落还是繁荣,个体的反叛还是自赎?两部均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的片子,如列农的音乐和贝多芬交响曲,已流入...

  • 真实的存在与虚无的幽灵

    作者:周清平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在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有30余部作品参展,《可可西里》、《花腰新娘》、《天下无贼》、《上学路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成为最后赢家,分享了各种奖项。获奖影片中《可可西里》、《墩子的故事》具有强烈的纪实风格,《可可西里》采用的是记录风格的现实主义,受到很多专家的好评,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该片创造了新的美学...

  • 试谈冯氏电影中的几点特色——兼论冯氏贺岁片风行内地的社会性心理因素

    作者:王鹏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自1997年拍摄电影《甲方乙方》以来,冯小刚可谓是异军突起,他以一种独特的诙谐风格给中国电影增添了一笔亮色。其冯氏电影也逐渐享誉大江南北,尤其是其贺岁大片《大腕》更是创下了前无古人的国产片票房奇迹,开辟了中国电影商业化运营的新时代。在经历了一度的沉默之后,他又一次在岁末年初以其独特的冯氏幽默掀起了轩然巨波。在这里,...

  • “后电影时代”的“怪味文化套餐”——关于艺术文化的思考

    作者:段大明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从20世纪中叶起,每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图像进入千家万户时,那里的电影业便迅速衰退而进入"后电影时代"。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70年代的欧洲、80年代的日本乃至90年代的中国,莫不如此。也正是在中国电影进入急剧衰退期的同时,大陆的冯小刚与香港的周星驰,却各自埋头打造着自己的电影品牌——冯氏"贺岁片"与周氏"无厘头电影"。岁...

  • 电影事业家苏云逝世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卓越的电影事业家,原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电影基金会名誉会长苏云同志,因病于2005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午80岁。苏云同志1938年参加八路军太行山剧团,1941年进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鲁迅艺术学校美术系学习,1943年在七月剧社任舞美工作。1948年随西北电影工学队到东北兴...

  • 独特文化背景下女性命运的关注与书写——《奥萨玛》与《下午五点》中女性形象建构分析与文化解读

    作者:徐文明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近年来,随着西亚电影不断获得国际成功,关于女性处境与命运的西亚影片也不断引起国际影坛的特别关注。阿富汗题材的影片《奥萨玛》与《下午五点》即是这类影片在近期最为成功的两部。这两部新近出现的阿富汗女性题材的电影在女性形象塑造中表现出诸多相似之处,将它们放置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仅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同时也会带给我们当下...

  • 跨越文学和影视的互文性——浅谈《危险的关系》及其改编电影

    作者:陈东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对于我国广大读者来说,拉克洛这个名字恐怕是很陌生的,他的代表作品《危险的关系》更是所知之人甚少。然而正是这部书'在1785年春初版两千册时,转瞬售罄,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1785年拉克洛也因此书被选为拉罗舍尔学院院士,声名大噪。'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当拉克洛醉心于这部'不凡之作'时,他也被世人视为危险人物,扣上了'...

  • 上帝派来接替雷伊的人——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作者:房芳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一、阿巴斯简介谈到电影,极少有人会想起伊朗。长久以来,这片绮丽的土地一直由欧美大国把持。即使将焦点对准亚洲,为世人所瞩目的也是中国、日本、印度等与西方接触较密的国家。相形之下,封闭而又动荡的小国伊朗完全可以被电影文化界忽略。这一悲哀的境况终于由一位不同凡响的电影导演改变,他就是现今影迷们不时挂在嘴边的阿巴斯。阿...

  • 1959年: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潮

    作者:陈吉德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并没有立刻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批判《武训传》、三反五反、批判胡风、肃反、反右派、、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使得电影步履艰难地前行着。直到1959年才迎来第一个高潮、一个昙花一现般的却令国人兴奋不已的高潮。这一年共生产故事片和戏曲片81部,数量虽然低于1958年的105部,但总体质量却有明显提高。《五朵金花...

  • 小白楼“闹鬼”

    作者:丁灿邦 刊期:2005年第08期

    <正> 长影"小白楼"的名气,在全国电影圈中无人不知,那些年搞电影编剧的,惟能进小白楼感到荣耀。我有幸于1983年10月及1984年3月两次进住小白楼,修改电影剧本《帆板姑娘》。通过学习、实践,实践、学习,在责任编辑高为人、总编辑室许多老师、领导的帮助下,最终完成了《帆板姑娘》的创作。住在小白楼的日日夜夜留下许多美好有趣的回忆。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