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肉用杂交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正文】

肉用杂交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作者:刘倚帆; 谭秀文; 游伟; 张相伦; 姜富贵; 宋恩亮; 万发春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济南250100; 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 济南250100; 山东省肉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 济南250100; 山东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中心; 济南250100
犊牛   小肠上皮细胞   联合消化法   细胞鉴定   核型分析  

摘要:本试验旨在建立肉用杂交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为研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营养吸收、免疫调控及肠道屏障功能提供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选用新生未吮乳的肉用杂交犊牛的空肠组织,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法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应用相差消化法和相差贴壁法对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纯化。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免疫荧光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来鉴定细胞。结果表明:1)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法得到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经纯化后得到90%以上纯度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代至10代以上;2)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为“S”形,符合细胞增殖规律;3)免疫荧光鉴定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角蛋白13和绒毛蛋白;4)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边缘有微绒毛结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清晰可见;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细胞内含有60条染色体,形态正常,呈二倍体核型。综上所述,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及相差贴壁纯化成功得到犊牛小肠上皮细胞,为研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吸收、免疫调控和肠道屏障功能提供了细胞素材。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