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台

大舞台杂志 省级期刊

Great Stage

杂志简介:《大舞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0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研究、戏剧评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专栏、兴会随笔、剧本新作、艺海钩沉、美术空间、音乐舞蹈、影视传媒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3-1200
国内刊号:13-1004/J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13154
总被引量:10920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128
期刊他引率:1
  • 《盆兰图》

    作者:朱英(清) 刊期:2019年第04期

  • 地方戏的守望与传承

    作者:张鹤林; 齐丽梅 刊期:2019年第04期

    入行我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父亲和叔叔、婶婶都以唱戏为生。父亲小时候,常被他的师傅带着去高阳听昆曲。当时高阳的昆曲表演非常精彩独到。父亲曾提到当时看过的《牡丹亭》,表演之细腻、唱腔之婉转、化妆之讲究令人惊叹,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十分讲究。我父亲的师傅带他们观摩这些经典剧目以后,回来再指导他们琢磨自己的一招一式。

  • 一生只为戏痴狂

    作者:齐花坦(讲述); 范红亚(整理)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从童工到学戏小时候因家里生活困难,我12岁就在印花厂当童工捡纸团。厂长是一个票友,他非常喜欢京剧,见我岁数很小,眼睛长得大大的,向我二姐建议让我去学戏。于是,我就去培新剧社参加考试。考试时,老师让我唱戏,我说我不会唱戏;说你喊喊嗓子,我也不会;你能唱歌吗?

  • 坚守戏曲本体 致敬传统文化

    作者:张秀元(讲述); 孟彦军(整理)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一、土生土长的戏曲导演我是从十二岁进了察哈尔省少年晋剧团,后来察哈尔省撤销了,整个剧团就归属到河北省戏曲学校。我们是建校第一批学生,河北省一个梆子团的学员队和我们这个剧团结合,就成立了河北省戏曲学校。我五九年毕业被分配到张家口青年晋剧团,从任演员、副导演、编导室主任、副团长、团长。从小在舞台上,我总觉得有点儿不太适应,当时...

  • 从小说到戏曲的转换之道——以陈涌泉对鲁迅小说的戏曲改编为例

    作者:杜芳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陈涌泉的众多作品中,对小说的戏曲改编无疑有着巨大的亮点和独特性,本文以此为切入口,专题讨论陈涌泉在小说与戏曲这两种各异其曲又有着极大相通性的艺术样态之间的成功探索,梳理从小说到戏曲的转换之道。

  • 立足传统 革故鼎新——记吴同先生戏曲音乐创作理念与实践

    作者:张小飞; 关琛 刊期:2019年第04期

    吴同先生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项目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退休琴师。他从1958年开始从事晋剧音乐创作工作,先后创作传统戏《三请樊梨花》《杨八姐救兄》《窦娥冤》《潘杨讼》《秦香莲后传》,现代戏《龙江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杜鹃山》以及近代历史剧《小刀会》等近百出剧目。吴同先生所创作的...

  • 雕刻人性——论屠格涅夫的五部剧作

    作者:张川平 刊期:2019年第04期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作品,《猎人笔记》《罗亭》《父与子》《前夜》等经典佳作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特别是他塑造的小说人物罗亭,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多余的人'的典型形象。其实,屠格涅夫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剧作家,他的剧本有着和小说一样精准细腻、精雕细刻的特点,《绳在细处断——屠格涅夫戏剧集》便是作...

  • 戏曲艺术传唱的情与理——以河北评剧新典范《新卖妙郎》为例

    作者:田贺君; 屈子园 刊期:2019年第04期

    '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设身处地,似我非我。'[1]这是中国戏曲的精华所在,然而,戏曲的神韵是无法脱离舞台而独立存在的。因此,相较于绘画、电影等艺术门类,戏曲艺术的传承就显得尤为困难。一出戏,得以流传广布的方式有这样几种:第一种,以故事的方式被人传述。比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第二种,核心唱段广为唱诵。

  • 淮剧《武训先生》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杨斌 刊期:2019年第04期

    由上海淮剧团创排的淮剧《武训先生》于2017年5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该剧由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编剧,韩剑英导演,讲述了武训为穷人办学的故事。20岁的武训在姨夫张老辫家帮工三年,本想领到工钱回家置地娶妻,谁知张老辫欺负武训不识字,在帮工契约上做了手脚。武训三年帮工分文未得,与其相恋三年的女佣梨花也被卖与他人。武训由此悟出...

  • 怀念老友丁振远先生

    作者:胡世铎 刊期:2019年第04期

    到今年7月25日,丁振远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丁振远退休前是天津青年京剧团的剧作家。他青年时就读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河北衡水教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省直单位,先在省话剧院后调到省京剧团任编剧。当时省京创作组的组长是宋丕芳,成员有毛达志、梁庆云、丁振远和我。

  • 草台班记事(四)

    作者:王祥夫 刊期:2019年第04期

    正队那天最后说,'现在不文化革命了,要是还文化革命,你们一个一个都是现行反革命。'正队又说一句,'把检查,一人一份,都马上交上来。'人们听了也只是嘻嘻哈哈。不久,又出了一件事。这天,正队在会上说了一个让人兴奋的消息,那就是要准备去省里演出。这次演出说来也怪了,是省里的一个人发了话,要把地方小戏来一回调演。

  • 康庄大道

    作者:刘世纲 刊期:2019年第04期

    人物冀永望省直某单位驻康庄村的扶贫干部,男高音,45岁。张亚萍冀永望的妻子,某大学教授,女高音,42岁。郑金兰康庄村养鸡专业户,女高音,45岁。高二河康庄村农家乐经营者,次男高音,40岁。王彩花康庄村手工业经营者,次女高音,50岁。王老太太郑金兰的婆婆,性格执拗,70岁,女中音。王晓芳郑金兰的女儿,大学生,长相俊俏,22岁,女高音。王银山郑金兰的丈...

  • 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型之路——由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谈起

    作者:马涧椋 刊期:2019年第04期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砥砺前行。观看河北梆子《李保国》演出后,高亢的唱腔、明快的节奏、感人的事迹久久在耳边回荡,让人不能平静,让人思虑万千。在感动之余、在沉思之后,尝试对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做一番粗浅解读。一、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一)它是对重要批示精神的深切回应。

  • 程式符号与传统戏曲的传播效度——基于艺术的符号性及其解释机制

    作者:刘莉 刊期:2019年第04期

    本文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分析程式符号在戏曲传播编码解码过程中的释义机制及其对受众接受产生的影响,指出戏曲传播在当下面临困境的原因在于戏曲程式符号的规约性伴随着解释项的更改而产生变迁,戏曲符号意义的'解释社群'逐渐破裂,导致戏曲在传播中遭遇解码障碍,影响受众的'解码立场',造成了戏曲传播效度低下的局面。对此本文提出了通过提高戏曲...

  • 《绣襦记·打子》三种不同版本之比较研究

    作者:陈浩楠 刊期:2019年第04期

    《绣襦记》从唐朝流传至今,仍具有强烈的舞台生命力,其不仅有文本的经典性,更有着一代又一代戏曲艺术家们不断地改编与出色演绎。本文将以《绣襦记》中的经典一折——《打子》作为研究对象,对昆剧、京剧、川剧的舞台呈现版本进行比较研究,以求对不同剧种的文本改编、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舞台表现手段与方式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