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台

大舞台杂志 省级期刊

Great Stage

杂志简介:《大舞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0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研究、戏剧评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专栏、兴会随笔、剧本新作、艺海钩沉、美术空间、音乐舞蹈、影视传媒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3-1200
国内刊号:13-1004/J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13154
总被引量:10920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128
期刊他引率:1
  • 沉舟侧畔千帆过——近30年河北省河北梆子创作概述

    作者:王露霞 刊期:2012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对近30年来河北省河北梆子发展脉络的梳理。尤其是重点分析了在此期间产生重大影响的几部河北梆子剧目的艺术得失,指出了河北省河北梆子艺术家在近30年的时间内,感应时代脉搏,在充分尊重河北梆子艺术规律、批判地继承河北梆子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的前提下,积极改革,勇于创新,较为顺利地进行着传统河北梆子的现代性转型。

  • 《雾蒙山》的叙事模式及其隐含的价值冲突

    作者:张红武 刊期:2012年第11期

    《雾蒙山》通过一个村庄几个小人物的生命片段展示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她揭开我们并不久远的记忆伤疤,形成一种“残忍”式的反差,她在拷问我们,到底是什么使我们越远离那个时代就越觉得震撼和不可思议?如何反思那个个体一旦被政治话语所划定,命运就先行预设的年代?如何弥合一己生命完全依附于政治生活所深受的创伤?

  • “丑角”爸爸,我为你喝彩

    作者:宋小杰; 赵君 刊期:2012年第11期

    由河北影视集团制作有限公司、河北电视台等联合出品拍摄的都市亲情剧《丑角爸爸》,讲述了以京剧名丑赵青山为代表的老一辈艺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坚守与弘扬。通过两代京剧演员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是一部展现京剧艺术文化内涵的精品力作,剧中如山般深重的父爱令人动容。

  • 英模题材舞台呈现的成功尝试——评话剧《约定无期限》

    作者:翟羿; 孙彦君 刊期:2012年第11期

    以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为题材创作文艺作品,放大其道德、精神效应以引领社会风尚,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价值和地位。而这种真人真事题材或称英模题材,如果不通过一定的美学方式对原生态的英模素材加以转换,是难以成为优秀艺术作品的。搞不好还会使观众认为直白的说教味浓艺术性差而产生反感。保定艺研所所长、国家一级编剧张晓阳创...

  • 文化视角下的湖南湘剧与祁剧比较研究

    作者:毛莉杰; 陈瑾 刊期:2012年第11期

    2006年至2008年湘剧和祁剧先后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者作为湖南主要的地方戏曲成为湖湘文化的著名标签。在祁剧与湘剧形成和发展的几百年间,他们在各自的流传区域逐渐壮大,唱腔、曲牌吸收了其他戏曲和当地民歌、小调的因素,日益成熟和丰富。然而,作为两种不同的戏曲形式,它们也有着自身的艺术特点,从比较的研究方法入手,阐述...

  • 《长生殿》与《桃花扇》艺术比较论

    作者:颜欢 刊期:2012年第11期

    清初剧坛上,洪异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两部轰动全国的传奇巨著。洪异的《长生殿》取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剧爱情故事,作者借爱情之故,抒发了政治的兴衰之感;孔尚任的《桃花扇》取材于南明王朝的亡国史,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抒发了对南明的亡国之恨。本文就两部戏剧在主题思想、结构艺术、兴亡意识...

  • 武汉地区业余楚剧团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朱家骏 刊期:2012年第11期

    楚剧是湖北本土的特色剧种,是由黄陂、黄冈、孝感一带的花鼓戏发展而来。它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武汉是楚剧的中心地区,两个专业的楚剧团——湖北省楚剧院和武汉市楚剧团都位于武汉,且武汉的楚剧团体分为专业和业余两个类别,又由于业余楚剧团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而且对楚剧的传承起到了...

  • 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的艺术特征

    作者:胡娟 刊期:2012年第11期

    豫剧《铡刀下的红梅》坚守红色经典精神内涵,为主流戏剧创作提供了范本。该剧目保留着豫剧传统特征,融合姊妹艺术形式,丰满了典型人物艺术形象,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该剧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是一部具有诗化现实主义风格和当代审美品位的戏曲艺术杰作。

  • 试论戏曲表演与戏剧、影视表演的异同

    作者:郭彦亭 刊期:2012年第11期

    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并成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遗憾的是前两种戏剧已消失在历史的慢慢长河中了,而中国戏曲仍然熠熠生辉。应该说中国戏曲是不朽的文化经典,是成熟的文化载体。究竟是什么原因,能使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延绵至今,长久不衰。让我们层层剥茧,进行文化上的梳理,从中感悟文化给“表演艺术”带来的生命力。

  • 中文版《妈妈咪呀》对本土音乐剧未来发展的启示

    作者:安庆武 刊期:2012年第11期

    《妈妈咪呀》是西方音乐剧作品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作品的中文版作为中国音乐剧利用国际资源创作改编戏剧的一种新的模式,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型演出舞台上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虽然该剧仍旧摆脱不了改编嫁接国外戏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生硬等缺陷,但作为一个取材发源于国外的艺术形式能有这样的成...

  • 探析传统皮影视觉艺术

    作者:晏莉 刊期:2012年第11期

    皮影是对皮影人物制品和皮影戏的通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明清时期流传极广,具有较高的文化地位。本文拟通过对皮影艺术的现状、艺术特征等方面的探讨,尝试对皮影艺术中视觉元素进行研究,希望对皮影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当代民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一份努力。

  • 昆曲衰落的原因

    作者:王扬扬 刊期:2012年第11期

    昆曲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代表作,是我们祖国的瑰宝。昆曲在发展的数百年间,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剧目曲调,然而从晚明开始,昆曲经常在封建贵族及宫廷中演出.,日益脱离人民,脱离现实,形式主义的倾向日趋严重,到清代中叶便转入衰落时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芒。本文分析了昆曲衰落的外因和内因,希望对昆曲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与抉择

    作者:封晓东 刊期:2012年第11期

    中国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中,民族戏曲是其不可磨灭的瑰宝。可是近几年来,不论是自身条件还是外部环境的限制,地方戏曲似乎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视线,地方戏曲文化的发展走向了低迷时期。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对地方戏曲的认识,从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困境谈起,就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的突破点及对策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

  • 论《牡丹亭》中春香的形象特征

    作者:李艳 刊期:2012年第11期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在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虽经过了改编、删减,但此剧中的侍女春香这个角色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本文主要论述春香的形象特征,揭示她赢得观众喜爱的原因。

  • 小提琴曲《牧歌》分析

    作者:赵鹏程 刊期:2012年第11期

    小提琴曲《牧歌》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小提琴曲。该曲的音乐风格清新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形式技巧在音乐材料的重复与发展、调性布局、曲式结构等方面具有多样化的音乐发展手法,使得该曲成为形式与内容统一,中西合璧的优秀经典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