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台

大舞台杂志 省级期刊

Great Stage

杂志简介:《大舞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0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研究、戏剧评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专栏、兴会随笔、剧本新作、艺海钩沉、美术空间、音乐舞蹈、影视传媒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3-1200
国内刊号:13-1004/J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13154
总被引量:10920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128
期刊他引率:1
  • 花团锦簇 珠联璧合——河北画院专业画院暨省会美术馆联盟成立

    刊期:2012年第04期

    为了整合全省优秀画家,形成整体优势,河北画院国画院、油画院、版画院、雕塑院四大专业画院与河北省省会美术馆联盟成立仪式于2012年3月22日下午在河北画院举行,白云乡等全省百名优秀美术创作者、艺术家受聘为画院院长、研究员等职。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

  • 试论“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及其文化取向

    作者:王离湘 刊期:2012年第04期

    “学习雷锋,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燕赵大地徐徐吹来文明春风,给全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同时,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由此所反映的核心价值及其文化取向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与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践活动的核心价值及其文化取向

    刊期:2012年第04期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句话告诉我们,善行是一个远大的目标,也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事情。践行“善行河北”要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开始,既要不停地践行善,也要经常地反思善。要时时刻刻以“善”的标准要求自己,把“善行”作为人生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到具体事情中,发挥...

  • 更新观念 破除瓶颈 大力推进艺术精品生产

    作者:刘浩琳; 张兴隆 刊期:2012年第04期

    我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是一个文化大省。在省委、省政府“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方针指导下,我省近些年加大了舞台艺术创作力度,创排出了一些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如京剧《响九霄》,河北梆子《日头日头照山乡》《女人九香》,话剧《寻找》《日出而作》《喊山》,交响乐《柏坡交响》《民歌河北》,杂技《奥运情缘》等,这些剧目...

  • 晋察冀解放区喜剧创作模式浅议

    作者:杜滇峰; 刘京 刊期:2012年第04期

    在我国的戏剧创作中,用戏谑的创作心态、自由的游戏精神、轻松的笔触、幽默的语言,勾勒出滑稽的人物,一直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方式。话剧进入我国后,这种创作风格也转接到话剧创作上。如在二三十年代以丁西林为代表的话剧,《一只马蜂》《甜蜜的嘴唇》《寒暑表》《一个女人和一条狗》等。此类喜剧主要体现为一种奇妙而精辟的言语组合,它在...

  • 明清戏曲选本《玉簪记》

    作者:侯苏 刊期:2012年第04期

    戏曲选本是中国戏曲史的一部分,研究戏曲作品离不开对戏曲选本的考察。高濂的《玉簪记》是明代传奇中杰出的作品之一,在戏曲选本里屡屡中选,足见其流传之广,深受人们欢迎。通过考察昆腔系统与诸腔系统《玉簪记》的选录情况可知,由于声腔系统之间的差异与接受方式的不同,形成了《玉簪记》的昆腔与诸腔并行发展的状态,而不是所谓的"昆山腔系诸腔...

  •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审美原则

    作者:方龙龙 刊期:2012年第04期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人与世界即人与自然形成的一种社会与自然的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的过程。我们知道,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同的。

  • 音乐剧舞美设计浅析

    作者:章宏治 刊期:2012年第04期

    "音乐剧"这种集歌、舞、剧于一身的表演艺术形式,从19世纪开始形成以来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演变以及历次重大变迁,以其无与伦比的票房收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使音乐剧成为当代最重要的,也是最具商机的表演形式之一。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有了音乐剧方面的尝试。1994年下半年,

  • 裘派《赤桑镇》唱腔赏析

    作者:李鹏达 刊期:2012年第04期

    裘盛戎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名净裘桂仙之子。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裘盛戎八岁开始从父学戏,为后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2岁,他就学会了20多出戏,进富连成科班,经肖长华、孙盛文、王连平等教导,艺事更加精进,不久便有许多观众喜欢他的戏。

  • 戏剧演唱要表现丰富的心灵

    作者:李顺心 刊期:2012年第04期

    戏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表现艺术。在演唱中,演员肩负着两重任务,一是以扎实的基本功通过形体的表演,将内容展现出来;二是以个人的娴熟的唱腔,声情并茂地表演角色,二者合一,才能将戏剧这门艺术在舞台方寸之地淋漓尽致地送给观众。《刘胡兰》是一个英雄悲壮的咏叹调,描写的是一位15岁的少女,为了掩护

  • 心灵的碰撞 情感的交流

    作者:孙文 刊期:2012年第04期

    我国的戏曲,是剧、歌、舞、技四者有机融合的舞台艺术,是载歌载舞、唱白相间的民族传统戏剧形式,经过历代艺术家的长期实践和创造,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并独具一格的戏剧体系,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通过二十多年的舞台实践,深刻体会到,它除了以"四功五法"为手段神形兼备的表演方式和以虚拟为主的自由时

  • 二人转与观众的零距离互动

    作者:齐向军 刊期:2012年第04期

    二人转是以"观众的世界"为世界的,以"观众的思考"去思考的。二人转才是真正的"贫困的戏剧",它要在空旷的舞台上演出"千军万马",除了观众,它是一无所有。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观众的参与和交流,"二人"是无法实现"演"的艺术创造的。

  • 黄梅戏《青铜之恋》的艺术创新

    作者:王丽娟 刊期:2012年第04期

    2004年,由铜陵市黄梅戏剧团创排的现代都市黄梅戏《青铜之恋》,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献演,获全国五十五周年全国优秀现代戏剧目奖。在上海逸夫舞台等地演出近30场,后被中央电视台拍摄并在戏曲频道播出,重播多达17次之多。但人们对于这部戏褒贬不一,引起了戏剧界的争议。其争议的关键就是:艺术创新,即该剧将都市生活和具有乡村

  • 对传承口梆子音乐的一点浅见

    作者:马少平 刊期:2012年第04期

    张家口晋剧(口梆子)已被列入部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作为从事口梆子工作的一员,笔者在喜悦兴奋之余,还想站在本专业角度,对口梆子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谈一点自己的浅见,求教于专家和同行们。探究源流了解变革历程口梆子形成于清代中叶,盛行于道光、咸丰年间,唱腔委婉流畅、优美甜润,以自身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清新的艺术

  • 浅析民族声乐与豫剧唱法之异同

    作者:葛芳香 刊期:2012年第04期

    民族声乐是在戏曲艺术的土壤里发展起来的,是传统戏曲繁衍的一个分支。豫剧就是民族声乐的重要源头之一。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在借鉴西方歌唱艺术的基础上,豫剧和民族声乐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气息、咬字吐字、风格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浅显的分析比较,希望能给声乐爱好者提供一点借鉴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