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台

大舞台杂志 省级期刊

Great Stage

杂志简介:《大舞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0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研究、戏剧评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专栏、兴会随笔、剧本新作、艺海钩沉、美术空间、音乐舞蹈、影视传媒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3-1200
国内刊号:13-1004/J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13154
总被引量:10920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128
期刊他引率:1
  •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文化自觉——河北省文化厅召开郭乃群现象研讨会侧记

    作者:本刊记者 刊期:2009年第04期

    5月21日至24日,魔幻舞台剧《黄粱梦》在省会上演,观众反应强烈,省会的演出市场出现了久违的火爆场面。该剧的出品人就是邯郸武安民营企业家郭乃群先生,《黄粱梦》仅仅是郭乃群投资文化事业的一个缩影,几年来,他先后向文化事业投资数千万元。郭乃群先生资助文化事业的善举,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月22日,在《黄粱梦》成功演出之际,...

  • “火把节”仪式音乐中的文化认同

    作者:李建富 刊期:2009年第04期

    文化记忆.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力。文化记忆的内容通常是一个社会群体共同拥有的过去,其中包括传说中的神话也包括有据可查的信史。文字和仪式就是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媒体。彝族“火把节”通过各种具体的仪式行为唤醒了本民族的集体记忆力,复苏文化记忆,也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认同。

  • 滦州影系的宗教仪式功能简论

    作者:李跃忠 刊期:2009年第04期

    滦州影戏和其他地区的影戏一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但作为一种地域性极强的民间小戏.这些功能在具体内容、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滦州影戏具有很强的宗教仪式功能,这主要是体现在请神仪式、“例戏”演出、“扫台”等仪式上,也表现在某些特定场合如丧仪演出等的演出过程中。

  • 贤寓调音乐调查与研究

    作者:毛一春 刊期:2009年第04期

    贤寓调音乐主要包括曲牌和唱腔两部分。曲牌音乐与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无很大差别;唱腔音乐主要包括当地自由小调、自由小调的发展、蹦板调、蹦板调的发展、京剧的发展等。其本质是音乐文化流播过程中产生的本土化变迁。

  • 论合唱在我国社会音乐生活中的特色与价值

    作者:张小霜; 潘豫伟 刊期:2009年第04期

    合唱作为20世纪初传入我国的西方音乐形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成为社会音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音乐形式,它的社会功能日益显现,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音乐形式认真加以总结,对这一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加以分析。使这种音乐形式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 浅谈巴洛克音乐

    作者:王晓丹 刊期:2009年第04期

    音乐史中.称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即1600—1750)的150年间.为巴洛克音乐时代。巴洛克源自葡萄牙语baroeo,指珍珠不规整的形状。原指豪华、浮华的建筑风格,用于形容意大利的建筑。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音量宏大,气息宽广,风格庄重;在乐谱中普遍使用数字低音,故亦称“数字低音时代”。这个时代的音乐从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

  • 常山战鼓:从民间花会节目到文化精品

    作者:武亚然; 王明霞 刊期:2009年第04期

    正定是历史文化名城,民风古朴。入腊岁末挝鼓除祟的古傩之风,传流至今。每年一进腊月,许多村子将鼓置放公众聚集的场地.击鼓鸣金,人们用鼓声报丰收之喜悦,祈祷来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 论舞美艺术在音乐剧中的重要性

    作者:李娜 刊期:2009年第04期

    “音乐剧”是一种集歌、舞、剧于一身的表演艺术形式。音乐剧以其优美动听的音乐和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观众,其千变万化的舞美设计更是带来了超乎想象的视觉享受。

  • 燕赵民间舞蹈文化对推动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研究

    作者:张冬梅; 谭壮; 孙姗姗 刊期:2009年第04期

    舞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近几年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商机及更大的发展空间,旅游业作为舞蹈文化的传播载体.同样也促进了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民族舞蹈文化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提供了契机。

  • 吴桥杂技文化生态发展的历史渊源及其保护

    作者:周志平; 侯堪茂 刊期:2009年第04期

    吴桥杂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其杂技艺术已在吴桥附近地区方圆数百里的范围内普及。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杂技文化生态区。对这一独特的文化区实施生态保护,是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杂技文化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之举。

  • 太行山的石头——观话剧《日出而作》

    作者:毛时安 刊期:2009年第04期

    由著名编剧刘锦云创作,河北省话剧院演出的话剧《日出而作》,是近年戏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极为风格化的作品。

  • 从生存出发--看话剧《日出而作》

    作者:刘彦君 刊期:2009年第04期

    薄雾和炊烟笼罩的清晨和日暮,伴随着鸡鸣、犬吠、鸟啼和牲口的叫声,河北太行山脚下一个村庄中的一天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运转。70年代初期,一个挂满了奖状、锦旗、标语的生产队队部的院子,承载着全村老少爷们和大姑娘小媳妇们的日常生活和有关他们的稀罕人、稀罕事。开大会、选队长、农转非、招工人,聊天闲扯、干活打歇、迎来送往,甚至是生老...

  • 自由心灵的呼唤——话剧《日出而作》观后随笔

    作者:王蕴明 刊期:2009年第04期

    在当今中国戏剧这个圈子里,刘锦云已是名副其实的著名剧作家。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的《狗儿爷涅槃》堪称为新时期话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锦云出身农民,又在农村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他对农村和农民有着先天的熟悉与感情。锦云修业于大学文科,具有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极聪明睿智。所以他的作品大都不同凡俗,有自己独到的发现,生活气息...

  • 关于话剧《日出而作》

    作者:张先 刊期:2009年第04期

    一、关于主题:这是一部史诗性的,完成宏大叙事的作品,虽然情节时间为一天的长度。一个偏僻的村落,却展示了中国农民(起码是北方)生存状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缩影。创作者通过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的具体生活内容,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任何历史动荡,社会变革的最后承载者和接受者非农民莫属。体现了创作者深刻的历史责任感和悲天悯...

  • 《日出而作》中的金大翠

    作者:许清瑞 刊期:2009年第04期

    河北省话剧院近期上演的话剧《日出而作》是以人物为纲结构的一场戏剧,其中几个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耐人寻味。特别是其中的金大翠,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舞台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