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摘

读书文摘杂志 省级期刊

Reading Digest

杂志简介:《读书文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672/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历史-鉴往可以昭来、人物-真名士自风流、文化-风风雨雨的故事、闲话-闲话不闲

主管单位: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1-7724
国内刊号:42-1672/G2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5556
总被引量:548
H指数:6
  • 《铸剑》的叙事学分析——隐喻义探究

    作者:隋明霞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从根本上来说,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手段,通常是在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中寻求其相似性,然后将源域事物特点向目标域事物映射的过程。它最初是作为一种修辞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后来叙事学家们将其引入到叙事学研究当中来。

  • 速读征稿启事

    刊期:2017年第01期

  • 浅谈《魔法师的外甥》中的隐喻

    作者:王巧 刊期:2017年第01期

    《纳尼亚传奇》成书于1950—1956年间,作为一套儿童游历冒险系列小说,其将神话元素、基督教思想和时代精神完美结合,受到了广泛的赞誉。美国伊利诺维顿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在其英文系开设了该书的选读课程。本文拟就《魔法师的外甥》这一部作品,结合故事情节,简单梳理分析其中隐喻的基督教思想...

  • 国内外哥特小说研究现状述评

    作者:陈飞亚 刊期:2017年第01期

  • 论《鲜血梅花》中的“河流”意象

    作者:陶莎 刊期:2017年第01期

    余华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意蕴深刻的意象。在他的《鲜血梅花》这部小说中,树叶、河流、阳光等自然意象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这些意象与阮海阔等人物形象一起,共同丰富了整部作品的寓意。在众多自然意象中,“河流”这个意象出现了多次。河的流向、对岸等都象征着命运的偶然性,流动的河水本身则是欲望的代表。伴随着河流的出现,人物改变了其寻找方向...

  • 论莱辛的女性意识——从《天黑前的夏天》看莱辛的婚姻观

    作者:王琴 刊期:2017年第01期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后期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位45岁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妇女凯特·布朗的外出工作又回归家庭的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婚姻对女主人公的自我认识的压抑、生存能力的压抑和向往性自由的压抑,反应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家庭妇女的生存现状。

  •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作者:常丁祎 刊期:2017年第01期

    《诗经》作为四书五经的其一,可谓是凝结了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其写作及构思大部分取自民间歌谣,然后经由太师进行谱曲,最终整理出来的也就是现今的《诗经》了。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多战乱纷争,致使很大一部分主要意在反映对统治者或者时局的担忧,利用反讽的手法加上优美的语句来间接地抒发自己的见解。《诗经》中所包括的风、雅、颂中其一的风也...

  • 小说《维莱特》中的沉默寡言——论露西·斯诺对约翰医师的得不到回报的单恋

    作者:巩志如 刊期:2017年第01期

    小说《维莱特》中,女主人公露西·斯诺虽然深爱着格雷厄姆·布列顿(约翰医师),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她深刻地明白自己对约翰医师的爱慕之情只能是单方面的,得不到回报的,所以她一直沉默寡言。

  • 浅析杜甫的咏史怀古

    作者:秦昱子 刊期:2017年第01期

    唐朝诗人杜甫被世人称为“诗圣”,其诗歌作品或沉郁顿挫,或借故咏今,均向世人展现了一位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并且对世事变迁与人民疾苦怀有深切同情与沉痛哀思的诗人形象。其诗歌以历史事件发展变迁为主体线索,用借故咏今或咏史怀古的方式,记录了唐朝从盛世逐步走向衰落的全过程,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大量参考文献。本文将深刻挖掘杜甫的...

  • “一个大写的X”的篇章功能及其相关结构

    作者:孙青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个大写的X”是网络上非常流行的一个结构,这一结构在篇章中的表达功能主要是评价和判定,表达的主观性较强,通过框架结构来表示主观大量,它还有一些相关结构和的扩展形式,本文最后总结了这一构式的流行原因及发展趋势。

  • 此岸的漂泊与彼岸的安宁——浅谈洛夫《背向大海》的诗性抒写

    作者:裴园园 刊期:2017年第01期

    洛夫的《背向大海》将现代诗的笔法与古典的意象完美融合,既让人体味到诗禅互动下的内心安宁也凸显了生命个体的焦灼和对尘世的难以释怀。在“面向大海”与“背向大海”的抉择中展现了诗人追寻“此岸”或“彼岸”的矛盾内心。本文就将通过解读文本的方式感知诗人的心路历程并探究其诗学意义,以此加深对诗人的诗歌美学及风格的理解。

  • 西班牙文学教学法:堂·吉诃德的忧郁症

    作者:Ainhoa; Segura; Zariquiegui 刊期:2017年第01期

    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提供了许多可供世人探讨、研究的观点。本文旨在让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该作品中所蕴含的当时的医学观点。医学这个新的作品切入面可以帮助教西班牙文学的教师们通过一个新的视角向学生们介绍塞万提斯的这部伟大作品。忧郁症直到十八世纪都一直在在西方医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对忧郁症的理念进行探讨,然...

  • 论《环绕地球80天》的美学特征

    作者:吴绍杰 刊期:2017年第01期

  • 诵读经典诗文 培养人文素养

    作者:张清英 刊期:2017年第01期

  • 对比《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特质

    作者:崔思睿 刊期:2017年第01期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存在较大差异性,是其生活环境造成的,宝钗虚伪、内里不一、市侩、损人利己、夫贵妇荣;黛玉尊重他人、感情专一、宽容、天性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