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地球杂志 部级期刊

The Earth

杂志简介:《地球》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67/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特别策划、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草木葳蕤、地球史话、青少年园地、丝路画卷、特别报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中国地质博物馆
国际刊号:1000-405X
国内刊号:11-1467/P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4349
总被引量:552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共筑新时代“蓝色梦想”

    作者:周大新 刊期:2019年第11期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100年前,著名军事理论家马汉在代表作《海权论》中曾经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这个预言已逐渐变成现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在人类生存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最早的生命诞生于海洋,时至今日海洋仍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或缺的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系统。

  • 中国海洋经济进入新时代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开幕

    作者:乔思伟; 孙安然; 张海勇(图); 杨征(图) 刊期:2019年第11期

    2019年10月15日,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发来贺信,对海博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在开幕式上宣读了的贺信。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佛得角共和国工业、贸易与能源部部长亚历山大...

  • 科学人文融合 共创美好未来第四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

    作者:李华昌; 张易平; 张彦臻; 刘邦华(图) 刊期:2019年第11期

    科学人文交融,共论人类未来。10月19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15位科学家和人文社会学家齐聚海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交流思想,建言献策,与现场3000多名师生一起共同畅想人类的未来。

  • 自然资源与中华文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11期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系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 中华文明的“铜”年时代

    作者:顾善闻; 卞跃跃 刊期:2019年第11期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虽然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但是依然有少量光芒闪耀的自然铜被先民们采集使用。最早被人类发现利用的铜矿资源,都是颜色鲜艳,易于发现的自然铜或者铜的氧化矿石,这些好看的含铜元素的石头大多被采集用于制作各类装饰品。其中铜的氧化带通常位于整个矿床的顶部,作为寻找铜矿的标志,在近代地质科学诞生...

  • 我国铜矿资源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作者:毛冰(文/图) 刊期:2019年第11期

    铜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已经十分常见,然而铜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却不高,只占0.00007%左右。按照目前的开采标准,地质体中铜的含量达到0.2%以上才可以作为能创造经济价值铜矿体,也就是说,地质体的铜的含量需要达到地壳中铜含量平均值的约3000倍以上,才能称作铜矿床。

  • 蓝铜矿历史长河中奔腾的浪花

    作者:马志飞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地球上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等多种含铜矿物,都可以作为炼铜的原材料,但最重要、分布最广泛的铜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黄铜矿具有和铜相似的外表,呈铜黄色或绿黄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是一种含铜的硫化物,主要形成于火成岩及其接触变质带中。在200℃-300℃的中温热液环境中,常常形成以铜、铅、锌为主的硫化物...

  • 石中美人--孔雀石

    作者:王妍(文/图) 刊期:2019年第11期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石之美者谓之玉。……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是指具有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因此,中国古人所谓的“玉”,并非特指某一种玉石,而是对那些美丽而稀有石头的统称。孔雀石就是人类历史长河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玉。

  • 钻资源的应用历史和发展

    作者:公凡影; 周园园; 于晓飞; 王春女 刊期:2019年第11期

    钻的应用历史和消费在历史上,钻这个元素一度被认为是“恶魔”.原因是很早以前在德国萨克森州的一处铜银多金属矿床中,工人们在开采一些外表像银的矿石过程中,造成了碑和二氧化硫等元素中毒,当时工人们便认为这种矿石是“恶魔”,其实这个“恶魔”矿石就是辉钻矿。

  • 漫谈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作者:丁建华 刊期:2019年第11期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做什么的?刚刚经历的建国70周年盛大阅兵中,当天安门广场开过钢铁洪流,当天空中飞过轰鸣的战机,您想到了什么?作为一名矿业人,除了澎湃、震撼和自豪,当然会想到支撑这些伟大成就的矿产资源。

  • 揭开“南红玛瑙”的神秘面纱

    作者:张锦让; 王子正; 郭阳; 朱斯豹; 陆生林; 杨苑(图)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在众多颜色的玛瑙中,天然红色玛瑙特别是“南红玛瑙”,由于其产量极为稀少、颜色鲜艳、品质优越,从古至今备受世人所珍视。“南红玛瑙”,或许因拥有鲜艳的红色并且主要产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而得名,又或许因具有中国人偏爱的喜庆色“红色”与质地像和田玉般“油润”细腻的感觉,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爰,是我国非常受欢迎的玉石品种。

  • 解密黑土地

    作者:刘凯; 戴慧敏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土壤经常被叫做地球的皮肤,人有不同的肤色,土壤亦然。在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里,分布着五色土,青红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着广阔的中华大地。其中的黑土,有人形容她是一两土出二两油,也有人说黑土地上插根筷子也能发芽,因此黑土也被叫做"土中之王",那么黑土地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解密黑土地.

  • 南极埃默里冰架分离出大冰山

    作者:刘建强(文/图) 刊期:2019年第11期

    南极遥远,难以到达。每年雪龙船奔赴南极考察之前,卫星作为南北极考察和海上航行的服务保障先遣队,通常会在出发前对极地工作区域及航线上冰山进行遥感监测,了解极地环境状态,给出海上与冰区的最佳航线,并为冰上卸货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换个角度看地震

    作者:唐驰 刊期:2019年第11期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了6.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包括成都主城区在内的不少地方都提前发岀了地震预警,并通过电视、大喇叭等多种手段提醒民众及时避险。

  • 你知道地震砂土液化岩柱吗

    作者:苏德辰; 张焯; 任建光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地震,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1990年至2018年间,全球5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1667次,其中7-7.9级地震平均每年15次,8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1次。沉积物从松软的堆积过程开始,要经历上万年甚至数十万年或更长时间的压实和胶结等作用,才能完全固结成岩,期间还会遭受无数次大小不同的地震事件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