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地球学报 祁连山主要矿床组合及其成矿动力学分析 【正文】

祁连山主要矿床组合及其成矿动力学分析

作者:李文渊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54;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
成矿带   矿床构造   超地幔柱   矿床组合   成矿动力  

摘要:祁连山早古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构造上划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和南祁连3个构造单元;成矿区划上一般分为北祁连成矿亚带和南祁连成矿亚带,后者由中祁连和南祁连2个构造单元组成。总体上北祁连由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向北洋-洋俯冲的沟-弧-盆相和残留的大陆裂谷相火山岩系组成为特点,成矿主要表现为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床,西段为洋-陆碰撞的岩浆弧相的构造环境,有夕卡岩型的钨矿床发现;南祁连主要为大陆裂谷或陆间裂谷构造环境的复理石相、火山碎屑岩相和中祁连的古老基底组成,有岩浆铜镍矿床、铬铁矿矿床和大型造山型金矿床发现。祁连山中元古代早期曾是全球性超地幔作用的“热点”位置,金川超大型Cu-Ni-PGE矿床即是其超地幔柱作用的结果,早古生代增生作用推移至北祁连北侧,南祁连拉水峡一带可能是南侧金川式矿床的重要找矿选区;早古生代北祁连有限洋盆为古亚洲大洋诱发的边缘海环境,边缘海独特的的消亡历程形式形成了特征的成矿组合响应。祁连山晚期地处青藏高原北缘整体受地壳缩短影响,造山前构造形迹和矿化岩相遭受显著改造,并形成“造山型”矿床。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