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Geophysics

杂志简介:《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98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大气、行星、地球动力学、重磁电及地震学、地热学)、应用地球物理学Ⅰ(油气及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地球...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国际刊号:1004-2903
国内刊号:11-2982/P
全年订价:¥ 176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2
复合影响因子:0.94
总发文量:4098
总被引量:44487
H指数:66
引用半衰期:7.0992
立即指数:0.0811
期刊他引率:0.7426
平均引文率:37.1568
  • 南极半岛鲍威尔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沉积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作者:丁巍伟; 董崇志; 林秀斌 刊期: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南极半岛鲍威尔盆地及邻区多道地震数据、重磁数据及测井数据的综合解译,对其地层结构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过程以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地震剖面的解释共划分出4个层序界面,5个构造沉积单元.研究结果表明鲍威尔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弧后盆地,始新世以来西侧太平洋板块向南极半岛之下持续的俯冲,以及东侧新生代...

  • 利用GRACE星间距离变率数据反演地球表层质量变化的Mascon方法

    作者:郭飞霄; 肖云; 汪菲菲 刊期:2014年第06期

    研究了利用GRACE星间距离变率数据反演地球表层质量变化的Mascon方法.推导分析了Mascon方法的数学模型,总结了该方法的解算处理步骤.推导过程表明:Mascon方法在解算处理时分离了不同区域质量变化对地球重力场的影响,且仅用卫星飞临研究区域上空的星间距离变率观测数据,可以提高解算结果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并且通过增加时间-空间约束方程,使得...

  • 带控制点的三维密度界面反演方法

    作者:胡立天; 郝天珧 刊期:2014年第06期

    利用重力资料反演密度界面对于研究盆地、区域构造和深部构造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密度基准面深度和界面密度差的不准确性降低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使用已知深度的控制点,在逐步迭代中计算出最合适的密度基准面深度和界面密度差,使反演结果和控制点拟合最好.理论模型和南海地区的莫霍反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计算出最合适的密度基准面深度和界...

  • 全球岩石圈结构的快速求算及其结构特征

    作者:姜永涛; 张永志; 王帅; 刘宁 刊期:2014年第06期

    确定岩石圈结构对研究其起源和进化特征,解释不同岩石圈结构对其下部地幔对流和周边板块构造运动的浅层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1D岩石圈均衡理论,推导了一种快速求算岩石圈结构的方法,利用最新的CRUST1.0地壳模型,计算了全球岩石圈结构.通过与岩石圈已有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海洋地区的岩石圈厚度与洋壳地质年龄呈正关系...

  • 浅层地表热传输计算方法综述

    作者:刘迁迁; 魏东平; 孙振添; 韩鹏 刊期:2014年第06期

    利用变温层温度序列获得大地热流与利用浅海或湖底连续观测的沉积物温度序列求解浅海或湖底沉积物热流时,对序列中来自大气或海水的高频温度信息的处理及浅地表介质热性质的获取都涉及到浅层地表热传输方面知识的运用.本文在将国内外浅层地表热量传输领域整体知识梳理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五类浅地表传热模型,两类典型的土壤体积热...

  • 深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亮点”构造

    作者:卢占武; 高锐; 王海燕; 李文辉; 李洪强 刊期:2014年第06期

    深地震反射剖面方法是目前探测地壳结构最为精细的方法之一.在大量的深地震反射调查工作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地壳内部存在很多具有异常高振幅特征的"亮点"反射.与以往石油勘探中能够反映油气聚集的"亮点"反射不同的是,这些深地震反射的"亮点"构造通常位于中地壳尺度,其成因往往与板块俯冲、地壳增厚等地质事件有关.本文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

  • 1991-02-25特大太阳耀斑与南极VLF相位的相关性

    作者:牛有田; 李玲; 赵协中; 李丹丹; 位书军; 毕永兴 刊期:2014年第06期

    试验观测了南极地区VLF信号在1991-02-25特大太阳耀斑爆发时及随后几天的相位变化情况.根据观测结果,结合相应的拟合公式,对电离层的降低高度、太阳耀斑的级别、粒子沉降时间及太阳风速度进行推算.与NGDC的卫星观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吻合较好.由此证明,仅通过观测VLF信号的相位,就可来预测太阳耀斑和粒子沉降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级别.

  • 朱诺-温哥华-旧金山-墨西哥城地震区未来震情研判

    作者:秦四清; 薛雷; 李培; 李国梁 刊期:2014年第06期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划定了朱诺-温哥华-旧金山-墨西哥城地震区,分析了其历史巨震孕育过程和未来震情.研究表明:1964年阿拉斯加MW9.2级地震并非该地震区当前孕育周期的主震事件,未来该区将发生MW9.2~9.6级地震.预计向临界状态演化过程中,该地震区还将发生不超过MW8.8级的preshock事件.

  • 中国历史地震目录某些地震参数修订建议

    作者:秦四清; 李培; 薛雷; 李国梁 刊期:2014年第06期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运用较大事件震级预测方法及强震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原则,考虑不同地震台网、学者给出的地震参数,对我国历史地震目录(公元2000年之前)某些地震参数提出了修订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 最小完整性震级对新疆及其邻区某些地震区震情分析的影响

    作者:秦四清; 薛雷; 李国梁; 李培 刊期:2014年第06期

    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对CBS(Cumulative Benioff Strain)值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对特定地震区强震发生时间窗口的判断.对某些地震区数据分析时若考虑最小完整性震级Mc,则可大大降低预测临界CBS值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为此,本文考虑Mc,对新疆及其邻区某些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重新研判,结果表明:Mc对拜城与库尔勒地震区的临界值和监测值影响不大...

  • 北亚造山带及蒙古国构造形成、演化研究进展

    作者:宋键; 吴庆举; 杨歧焱; 唐方头 刊期:2014年第06期

    针对北亚造山带及蒙古国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本文整理和分析了近年来北亚造山带及蒙古国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北亚造山带及蒙古国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针对北亚造山带的形成,提出了软碰撞模型、增生楔模型、印度尼西亚式模型等,各个模型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北亚造山带的形成.蒙古国由众多地体拼贴组成,其构造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联合卫星测高、卫星重力和Argo资料监测海水热含量变化

    作者:孙佳龙; 郭金运; 郭淑艳 刊期:2014年第06期

    本文利用卫星重力数据对2001-2007年由卫星测高数据计算的热比容海平面变化进行了改正,通过结合Argo数据计算了各层平均热膨胀系数,继而获取了全球、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水热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黑潮和墨西哥湾流分别使西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水温增加,从而导致该海域海水热含量变化较大.利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分析分别对全球海域、大西洋海域和印度...

  • 基于PPP技术实时识别和校正强震仪基线偏移

    作者:涂锐; 王利; 刘站科 刊期:2014年第06期

    强震仪的基线漂移误差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误差,它的准确确定是恢复高精度同震速度和位移信息的前提.当前,各种经验的基线校正方法因不能准确客观描述基线漂移的特性,改正后的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PP技术实时识别和校正强震仪基线漂移的方法.该方法将两种传感器的数据在观测值域进行紧组合处理,一方面强震仪的基线漂移误差可以...

  • 实测1~100kHz大地电磁场分析

    作者:薛军平; 龙霞; 席振铢; 张道军; 李瑞雪; 王鹤 刊期:2014年第06期

    通过实例分析实测1~100kHz的大地电磁场的幅度、相互正交的电场和磁场相位差、相关度等数据信息,表明当电磁场信号幅值较大且较平稳时,相应的相互正交的电场与磁场的相位差也较平稳,二者相关度也较高,表明相位差的平稳性和相关度高低能反映信噪比高低;根据近十年实测的中国范围内100个地区的1~100kHz频段大地电磁场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频率电磁...

  • 中国自动地震速报系统评估及策略

    作者:杨陈; 黄志斌; 高景春; 侯建民 刊期:2014年第06期

    本文对中国自动地震速报系统做了整体评估,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策略.通过对3套自动地震速报系统的综合评估,确定了自动速报信息对外"宁漏不误"原则和"多路综合触发"机制;通过基于"多路综合触发"机制的数据模拟评估,验证了该原则在对外时的可靠性.在不漏报国内有影响大震的前提下,舍弃监测能力薄弱地区的部分小震是可以接受的;遵循"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