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Geophysics

杂志简介:《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98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大气、行星、地球动力学、重磁电及地震学、地热学)、应用地球物理学Ⅰ(油气及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地球...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国际刊号:1004-2903
国内刊号:11-2982/P
全年订价:¥ 176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2
复合影响因子:0.94
总发文量:4098
总被引量:44487
H指数:66
引用半衰期:7.0992
立即指数:0.0811
期刊他引率:0.7426
平均引文率:37.1568
  • 地壳内部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m)石油与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滕吉文; 阮小敏; 张永谦 刊期:2010年第02期

    任何国家要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均必须依赖于大量能源的供给和消耗,当今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之际,现已成为世界上化石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预测在2012年前后在一次性化石能源消耗中将会超过关国,而成为世界上第一能源消耗大国.面临这种必然的格局,我国必须不失时机地、多元化地利用世界能源,同时又必须坚定的立足于本土,建立起安全、可靠...

  • 南海磁场特征研究

    作者:陈洁; 高德章; 温宁; 万荣胜 刊期:2010年第02期

    建立客观的磁力△T异常,获得可信的磁力△Z⊥异常、居里面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对于解决南海资源等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汇集我国历年在南海取得的磁力实测资料,重新处理、校正、整合,特别是追溯南海周边的国际地磁台的日变资料进行日变改正,形成的南海磁力△T异常,其资料品质得到了极大提高.采用全磁纬变...

  • 南黄海中古生代残留沉积地层的地震成像

    作者:张宝金; 成谷; 文鹏飞; 符溪; 王真理 刊期:2010年第02期

    文中展示了南黄海中古生代沉积地层的成像结果,显示南黄海隆起区存在较稳定的中古生代沉积地层残留区.南黄海中古生代残留沉积地层的成像问题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主要原因是以海底鸣震为主的层间多次波和与中古生界顶界面相关的长程多次波非常发育,致使有效反射波无法准确识别.本文利用平面波域层间多次波的可预测性,对地震数据平面波分解...

  • 平潭海域地震层序及地层层序特征

    作者:许江; 朱嘉; 张异彪; 赵绍华 刊期:2010年第02期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进行浅部地质勘探较经济有效的方法,应用DAS-1型高分辨率数字地震仪对平潭海域地层层序进行了探测研究.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根据地震反射波及反射界面特征,共划分出T01、T11、T02、T03、T04、T05及Tg等七个反射界面,其中以角度不整合界面T03为界将本区的沉积地层划为两大套,二者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构造运动;Tg...

  • 基于eCos的海底地震仪嵌入式软件系统

    作者:陈阳; 李江; 彭朝勇; 朱小毅; 段荣 刊期:2010年第02期

    针对海底地震仪在文件存储,数据通信等方面的观测要求.在海底地震仪的研制中引入了eCos(Embedded Configurable Operating System)系统,开发了基于该系统的具有数据采集、文件存储、仪器状态控制、网络数据通信、无线通信等功能的海底地震仪控制软件.本文在对海底地震仪的系统结构和工作模式作简要说明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eCos系统构建过程,海...

  • 影响松潘地区深反射地震数据品质的几种因素

    作者:王海燕; 高锐; 李秋生; 侯贺晟; Francis; Wu; 薛爱民; 卢占武; 庞永香 刊期:2010年第02期

    深反射地震剖面技术是揭示岩石圈精细结构的有效手段,获得高质量的原始资料是揭示岩石圈精细结构探讨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松潘地块地表奈件和地下地质构造复杂,资料信噪比低.本文针对松潘地区地表地质条件、激发接收条件及环境等因素,通过实例数据对比分析影响该工区原始单炮记录品质的主要原因,为反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工作提供几点参考...

  • 云南地区散射衰减、吸收衰减及尾波衰减的综合研究

    作者:王勤彩; 陈章立; 王中平; 郑斯华 刊期:2010年第02期

    利用云南省地震局遥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多流逝时间窗分析方法,得到了云南地区不同台站的散射衰减和吸收衰减,并通过单次散射模型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衰减.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散射衰减、吸收衰减、总衰减和尾波衰减空间分布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为界,均表现出西部低,东部高的特征.云南地区地震波衰减以吸收为主,2~4 Hz、4~8 Hz...

  • 基于Rayleigh积分的聚焦束估算层状介质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分辨率

    作者:姚刚; 刘学伟 刊期:2010年第02期

    通过对聚焦束计算过程的简化,用Rayleigh积分实现了三维层状介质的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束的计算.(1)用目标点处激发的地表响应代替CFP道集的形成;(2)用单频谐波计算代替全频率范围的计算;(3)用插入虚拟界面的方法实现了起伏界面的Rayleigh积分波场外推.此三点改进实现了在微机上进行三维层状介质的聚焦束计算,从而估算出三维观测系统的分辨率...

  • 微震记录的空间自相关法误差特性分析

    作者:文成哲; 刘财; 鹿琪; 郑松洙; 韩颜颜 刊期:2010年第02期

    本文定量研究了当面波能量分布不遵循各向均匀的假设时,运用空间自相关法(SPAC法)出现的误差.通过分析合成微震记录,研究了方位局限的入射、站台的数量对空间自相关系数的影响,明确了一些圆形排列的SPAC系数偏差空间构造.它可分为两个部分:低频域的零偏差部分和高频域的偏差部分.在高频偏差域,存在排列特色的周期特性.其角度周期是排列圆周上...

  • 汶川大地震前后电离层电子含量的扰动分析

    作者:赵莹; 张小红; 刘经南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为了分析地震前后电离层电子含量的变化,本文选取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前后10天电离层中的电子含量作为研究对象,使用IGS网站提供的VTEC数据,采取统计学分析方法,结合太阳和地磁活动信息,对此次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资料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和讨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地震前电离层电子含量会出现明显扰动,电离层中电子含量的异常变化有可能是地...

  • 安徽霍山戴家院遗址自然变形遗迹的发现及其特征初探

    作者:姚大全; 朔知; 陈安国; 沈小七 刊期:2010年第02期

    古遗址、古墓地发掘过程中的自然变形研究是反演或充实历史和史前变形历史记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近期我省地震部门会同省文物考古部门,对皖西霍山戴家院考古现场进行专题发掘调查,发现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裂缝,其中充填有砂线、砂脉.初步研究显示包括两期变形,且均显示高速变形特征,代表两次地震事件.发生时代约相当于西周晚期和春秋中晚期,...

  • 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综述

    作者:马淑芳; 韩大匡; 甘利灯; 张征; 杨昊 刊期:2010年第02期

    由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发展,最近十多年岩石物理学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它有机地把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地震特性联系起来.理论模型是进行岩石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归纳总结了基于岩石弹性性质的各种模型,主要包括层状模型、球形孔隙模型、包含体模型和接触模型,以及它们的假设条件、适用范围、局限性和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应...

  • 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顾春雷; 张毅; 徐如刚; 王雷 刊期:2010年第02期

    本文以九江-瑞昌Ms5.7级地震和汶川Ms8.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根据两个震区地震后观测所得地磁场三分量数据和"2005.0中国地磁图"项目所积累的地磁场三分量数据,建立了两个震区的岩石圈磁场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两个震区岩石圈磁场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三个独立分量地震前后的时空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地震与岩石圈磁场变化关系,寻找有效震磁变化信息...

  • 地震传感器的新技术与发展

    作者:王喜珍; 滕云田 刊期:2010年第02期

    宽频带、大动态、低噪声、低功耗、便携式、高度智能化是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简要回顾了地震传感器的发展,详细介绍了几种设计先进、性能优越、基于不同换能机理的新型地震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有些已经有原理样机,有些还处于概念设计中,它们将是未来宽频带地震仪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 基于球冠域的月球重力地形校正方法

    作者:周聪; 杜劲松; 梁青; 陈超; 吴云超; 吴静 刊期:2010年第02期

    利用卫星重力测量资料研究地球、月球与火星等星体的内部构造时,需要进行重力地形校正,计算全球布格重力异常,而在球坐标中实现地形校正计算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本文提出球坐标系中的球冠域地形校正计算方法,给出了该方法涉及的球坐标系之间坐标转换方法和球冠域内地形模型重构方法,并进行理论验证.作者利用嫦娥一号激光测高数据对月球重力进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