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Geophysics

杂志简介:《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98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大气、行星、地球动力学、重磁电及地震学、地热学)、应用地球物理学Ⅰ(油气及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地球...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国际刊号:1004-2903
国内刊号:11-2982/P
全年订价:¥ 176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2
复合影响因子:0.94
总发文量:4098
总被引量:44487
H指数:66
引用半衰期:7.0992
立即指数:0.0811
期刊他引率:0.7426
平均引文率:37.1568
  • 中国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的第一批重大成果其发展导向与核心科学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作者:滕吉文 刊期:2008年第02期

    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研究是深化认识高原本体和东亚壳、幔结构、隆升机制与大陆动力学响应的基础,故为中、外地球科学家们所瞩目.为此本文主要讨论以下4个方面问题:(1)问题的提出与背景;(2)率先进行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研究取得的第一批重要成果与进程;(3)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和得到的启迪与国际影响;(4)当今青藏高...

  • 北京近郊夜空气辉的观测和分析——中国第一批气辉观测数据(1986~1989)

    作者:朱岗崑 刊期:2008年第02期

    本文扼要介绍中美科学合作夜空气辉观测研究的成果.首先,气辉合作研制成一套四通道的气辉观测仪器,其次,在北京近郊怀柔和兴隆二台站进行观测.从1986年至1989年积累114日成功地提供我国第一批气辉观测数据.本文着重分析其中41次对绿线5577A和红线6300A的时间变化,进行频谱分析,探讨气辉与大气扰动(声重波)和气辉与大磁暴之间的关系.最后文末提...

  • 冲绳海槽地震海啸的数值试验研究

    作者:温燕玲; 朱元清; 宋治平; 李伟; 刘双庆 刊期:2008年第02期

    在分析东海水深与地震情况基础上,我们认为冲绳海槽地震具有引发海啸的条件,并对该区海啸传播过程采用单侧破裂方式的有限移动源模型和高阶Boussinesq方程做了一维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给出了海啸传播过程波形和速度变化图.我们从模拟结果得到初步结论:冲绳海槽特大地震海啸传播到上海近海在5小时后,近海波高在几十厘米范围内.

  • 板片深部俯冲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朱桂芝; 石耀霖; 张怀 刊期:2008年第02期

    高精度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了全球范围内形态各异的俯冲板片,这充分表明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本文简单回顾了影响板片俯冲的主要因素和对俯冲板片有关的,如对地震、火山、弧后变形等地球物理现象的各种合理解释.讨论中国东北新生代火山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是不同于一般俯冲带火山的成因.

  • 岩石正交各向异性的实验观测

    作者:魏建新; 狄帮让; 王椿镛 刊期:2008年第02期

    岩石速度各向异性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果这些因素在岩石中构成正交分布,就会出现正交各向异性.在实验室通过选择了三种不同岩性的岩石,采用超声脉冲测试方法中的横波偏振扫描方式,观测了岩石样品三个坐标方向上的横波速度变化,通过分析三个传播方向上出现横波分裂的差异,以及出现最大或最小快慢横波振幅的偏振方向发现,可从横波偏振方向和速度值判...

  • 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及其分布图像

    作者:刘红桂; 周红晖; 陈书清; 金春华 刊期:2008年第02期

    利用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次地震事件共487条垂直方向数字化波形记录,采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SSR法)计算得到了每条地震记录在0.6~10Hz范围内共51个频率点的Lg尾波Q值,并统计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的频率依赖关系.同时,利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在频率为1Hz处的衰减(Q0)值、频率依赖指数(η)值的空间分布,并...

  • 基于波动方程的目标导向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作者:蒋韬; 符力耘; 碗学检; 陶毅 刊期:2008年第02期

    本文提出了复杂构造地区的目标导向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使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来指导并在二维声波方程的一阶速度-应力方程中应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实现.使用了四阶精度的差分算子和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通过分析理论模型的模拟结果,展示了如何将地面地震响应与地下目标构造匹配.通过分析桥口地区实际地质模型的模拟结果,指出波动方程正演模...

  • 利用小波包分析进行地震相关热红外辐射异常信息检测

    作者:王亚丽; 陈桂华; 康春丽; 张倩 刊期:2008年第02期

    研究表明很多地震前后存在明显的热红外辐射异常.影响地物热红外辐射信息的因素很多,而地震相关的热红外辐射异常是强干扰背景下的弱信息,难以简单地将其提取出来.本文将地震相关的热红外辐射异常作为一种事件性的信号分析,通过小波包分析将热红外辐射信息的时间序列分解成不同频带的信号,通过分析各频带信号能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事件性信号检测.2...

  • 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预测震源区应力变化研究进展综述

    作者:郭梦秋; 符力耘 刊期:2008年第02期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除了与区域背景构造应力的增长变动有关,也是震源区应力增长及破裂发展的结果.因此地震观测资料必然携带有震源区应力应变增长及破裂发展的信息.随着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普及和数字地震仪性能的提高,用地震观测资料进行震源区应力变化和破裂过程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地震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岩石静态应力状态的变化对地震波传...

  • 基于固体潮的地震模拟预警系统的初步设计

    作者:李勇 刊期:2008年第02期

    基于地震震中所受日月和行星引潮力及其参数的分布特征,提出一种行星地球地震模拟预警系统的模型及设计方案.该模型理论上可方便地提供任何地点的地震预警信息,并试图成为地震研究的辅助手段.采用NEIC提供的1973~2003年全球完整的4018次M≥6级地震数据,建成其测试版,并作初步检测,其中包括对1976年唐山地震和2004年印度洋地震的检验,以及模拟对...

  • 水准椭球密度问题研究

    作者:郝晓光; 方剑; 柳林涛; 刘根友; 胡小刚 刊期:2008年第02期

    本文总结了作者等最近十年来对地球重力学“水准椭球密度问题”进行研究的初步结果,首次提出了“密度水准椭球”概念,给出了从“匀质椭球”、“参数椭球”、“纬向密度椭球”、“似水准椭球”到“密度水准椭球”的研究路线,并对该问题的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

  •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的研究

    作者:涂广红; 江为为; 朱东英; 徐亚 刊期:2008年第02期

    残留盆地由于埋深大、构造复杂等特点,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对残留盆地的勘探与解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运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对前新生代残留盆地进行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有效地解决油气勘探中的有关问题.本文以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控制局部,深层约束浅层”为指导思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重、磁...

  • 识别断裂构造的DCT法

    作者:张凤旭; 张凤琴; 孟令顺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为了提高欧拉反褶积(Euler法)的反演精度,提出基于DCT的Euler法确定断层断点位置的反演方法,从理论上给出了基于DCT的Euler齐次方程,指出异常导数的计算精度是影响Euler法反演精度的核心问题.台阶模型实验证实:用DCT法计算的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的最大误差为0.460×10^-9/s^2,均方差为0.189×10^-9/s^2,水平导数最大误差为0.182×10^-9/s^2,均...

  • 重磁异常解释断裂构造的处理方法及图示技术

    作者:赵希刚; 吴汉宁; 柏冠军; 王靖华 刊期:2008年第02期

    利用重磁异常解释断裂是地质构造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重磁异常解释断裂通常是在等值线图或剖面平面图上进行的,而重磁异常在进行等值线网格化成图时会造成微弱信息丢失,这些原因造成重磁异常解释断裂的多解性.本文对重磁异常数据在化极、曲面延拓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水平梯度法提取延拓曲面上的重磁异常梯度带,之后对断裂带进行窄化处理,通过图示...

  • 应用裂变径迹不同模式约束岩体冷却史的初步探讨—以滇西独龙江岩体为例

    作者:雷永良; 龚道好; 王先美; 钟大赉; 王雪松; 张进 刊期:2008年第02期

    在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来约束岩体冷却史的应用中,由于地质条件和磷灰石退火性质的限制,表观年龄往往不能直接代表特定地质事件的时间.利用封闭径迹的长度直方图模式和高程-年龄模式可定性地反映出岩体冷却史是否遭受过干扰.平均径迹长度-年龄(或香蕉图)模式、径迹年龄谱模式以及反演模拟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来限定地质过程中冷却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