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Geophysics

杂志简介:《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98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大气、行星、地球动力学、重磁电及地震学、地热学)、应用地球物理学Ⅰ(油气及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地球...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国际刊号:1004-2903
国内刊号:11-2982/P
全年订价:¥ 166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2
复合影响因子:0.94
总发文量:4098
总被引量:44487
H指数:66
引用半衰期:7.0992
立即指数:0.0811
期刊他引率:0.7426
平均引文率:37.1568
  • 中国空间天气研究进展

    作者:王水; 魏奉思 刊期:2007年第04期

    空间天气指太阳、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空间(地球磁层、电离层、热层和中高层大气)的状态及其变化,它能够影响到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危及人类的生存.空间天气计划包括观测和资料分析,研究和数值建模,预报和服务.本文评述了近十年来我国空间天气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成果.

  • 地下水变化的空间技术监测和预测

    作者:叶叔华; 黄珹 刊期:2007年第04期

    针对地下水变化的监测和预测的现状,提出了空间对地观测技术(InSAR、GPS和卫星重力技术)监测地下水变化的新手段,分析了其在监测和预测地下水变化的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同时建议我国应抓住机遇,尽早启动有关部门开展该领域的跨专业的研究.

  • 地磁场的三维巡测和综合建模

    作者:徐文耀 刊期:2007年第04期

    在1967~1971年期间,美国POGO系列卫星进行了地磁场总强度测量,接着,1979~1980年MAGSAT地磁卫星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分量测量.自此之后,卫星磁测沉静了20年.近年来,这一领域又重新进入高潮,其标志是1999年2月丹麦发射Orsted磁测卫星,2000年7月德国发射CHAMP磁测卫星,2000年11月阿根廷/美国合作发射SAC-C卫星.这一时期的磁测卫星还有南非和澳大利...

  • 中国电离层TEC现报系统

    作者:万卫星; 宁百齐; 刘立波; 丁锋; 毛田; 李国主; 熊波 刊期:2007年第04期

    作为最重要的电离层参量之一,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可以通过当前广泛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信标进行观测.我们在我国北起漠河、经北京和武汉、南到三亚四个观测站建立了GPS接收站,经单站数据处理后将原始的单站GPS TEC观测数据上载到北京数据处理中心;采用我们发展的经验基函数模式算法,用实测数据估算格点TEC并提供给用户,同时生...

  • 我国宇宙线空间物理学的进展

    作者:黄永年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介绍了宇宙线空间物理学在我国的形成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空间探测,有火箭探测、卫星探测;地面宇宙线台站观测;宇宙线的水下测量;(2)宇宙线空间物理学研究,有宇宙线的日地传输;宇宙线强度变化与CME事件;宇宙线的源物质与加速过程;宇宙线的地球物理效应.最后提到宇宙线与人体健康,特别是流行性感冒、大的太阳质子事件与地震现象、太...

  • 中国SLR在南半球观测取得良好进展

    作者:韩延本; 刘卫东; E.; Actis; R.; Podesta; 王谭强; 瞿锋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中国研制的人造卫星激光测距仪(SLR),安装在阿根廷与San Juan大学天文台开展SLR合作观测与研究的意义,以及这个SLR系统的指标和性能.该仪器系统于2006年初在阿根廷国立San Juan大学天文台工作以来,进展良好,取得了观测数量丰富、精度高的优良结果.该合作的进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设想也在文中做了介绍.

  • 高空大气涛动现象与太阳活动的联系

    作者:曲维政; 赵进平; 黄菲; 杨亮; 何晖; 邓声贵; 丁星云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根据全球高空1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EOF分析得知,存在于地面层大气中的南北向涛动现象~北极高空大气涛动和南极涛动,在高空大气中更为清楚,而且这种高空南北向涛动现象是波及全球的;存在于地面层大气中著名的纬向涛动现象~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SO)和北方涛动(North Oscillation,NO),在高空大气中则变得不甚清楚.表征北极高空大...

  •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征订启事

    刊期:2007年第04期

  • 行星地球地震预警系统(测试版)的初步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2007年第04期

    2006年3月,采用国家天文台自主研发的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测试版),曾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天灾年度预测报告简表”.该表给出了2008年8月奥运会期间,在北纬20°~70°、东经70°~140°区域内,计算得到的27个模拟地震指数最大的地点,表明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高.本文介绍了该项工作,同时指明其可能的应用前景--全...

  • 月球南北两极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作者:程安云; 王世杰; 李雄耀; 李瑞玲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着重对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对月探测中关于月球南北两极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包括地质地貌,水冰及其光照条件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对月球两极的探测活动中,获取月球两极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地形和地质等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而与此相关的光照,温度及同月球基地建设相关问题等研究将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且必将随着各国探测进程的发展取得更多...

  • 小波变换应用于日长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利华; 韩延本; 廖德春 刊期:2007年第04期

    随着空间测地技术的发展,日长变化的观测资料已经达到了空前高的程度,迫切需要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从这些高精度的观测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近些年,小波变换被应用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资料分析中,它通过伸缩和平移等运算对时间信号进行多尺度的细化分析,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本文主要介绍了小波变换应用于日长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该领...

  • 地球物理科学中两个有趣的问题

    作者:魏鼎文 刊期:2007年第04期

    1、关于大气O3层的形成,除了主过程--Chapman过程外,还可能另有一个过程,特别在两极地区,是为带电微粒的电化学过程.2、依照“斥力论”,地球大气外绷,应当类似于慧星,在夜的一侧,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 《系列世界地图》及其应用与推广

    作者:郝晓光; 徐汉卿; 刘根友; 汪冰; 薛怀平; 廖小韵; 方剑; 柳林涛; 胡小刚 刊期:2007年第04期

    《系列世界地图》是本世纪初诞生在我国的创新性地图作品,该图以东、西、南、北四种视角,从经度、纬度两种方向,准确地将世界地理和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回顾了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概况,给出了近几年《系列世界地图》在国家科考、国防科研和地学研究中的应用事例,介绍了《系列世界地图》的普及和推广...

  • 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研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

    作者:朱日祥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立足对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态势的分析认识,通过解剖华北克拉通研究实例,对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研究,特别对壳幔结构的地震学探测研究,对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做了回顾;探讨了从区域问题认识全球构造的研究思路.

  • 中国地球物理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发展空间和时代的挑战

    作者:滕吉文 刊期:2007年第04期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经济腾飞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进程中,地球物理学面临巨大的机遇,展现出多维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能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音!在这前提下,地球物理学家就必须超越已有的框架,穿过地平线,全方位的研究、探索、揭示、发现地球内部的奥秘.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