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地质学报 台湾峡谷HD133柱状样中重力流、底流交互沉积的证据 【正文】

台湾峡谷HD133柱状样中重力流、底流交互沉积的证据

作者:徐尚; 王英民; 彭学超; 邱燕; 李卫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2249;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510760; 英国石油美国分公司; 美国休斯顿77079
台湾峡谷   底流   重力流   交互作用  

摘要:在台湾峡谷水深3284m处全长699cnl的HDl33柱状样中共识别出1个厚沙层(厚127cm)和8个薄沙层(单层厚度8~15cm),这些沙层中含大量浅水底栖有孔虫,反映其为来自浅水区的陆源物质以重力流方式形成的沉积物。然而,单用重力流无法对这些沙层的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该样中的厚沙层以中沙为主,平均粒径范围1~2西,薄沙层以粉沙一细沙为主,平均粒径范围3~4面;沙层的分选系数小于2.5,局部接近于1,分选好一极好,长石/石英比值低,具有很高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在粒度特征上,其频率分布曲线为单峰,累积概率曲线为2~3段式;特别是在垂向序列上,沙层顶底呈突变接触;以上特征均表现为明显的牵引流特征。此外,在柱状样中发现含有太平洋深层水所特有的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culeata、Planulina wuellerstorfi、Eggerella bradyi种类,且大量生物壳呈棱角状破碎,表明该样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太平洋深层水的入侵,这些证据支持了前人关于研究区内可能发育活跃的底流作用的推断。综合分析认为HD133柱状样中的沙层是重力流和底流交互作用的产物。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