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地质学报 贺兰山三叠纪盆地构造属性再分析 【正文】

贺兰山三叠纪盆地构造属性再分析

作者:张进; 李锦轶; 马宗晋; 任文军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东方物探公司长庆物探处; 银川750006
贺兰山   走滑拉分   鄂尔多斯盆地  

摘要:对贺兰山北段三叠纪构造背景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周边同期构造事件的分析,结合最近的研究成果,认为贺兰山北部三叠纪沉积的构造背景类似于新生代早、中期莺歌海拉分盆地形成的环境。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由于巴彦乌拉山一狼山韧性剪切带的左行走滑,致使巴彦乌拉山崛起,它类似于目前的红河一哀牢山剪切带中的哀牢山,而在贺兰山北部由于该断层的左行走滑形成了走滑拉分盆地,堆积了巨厚的上三叠统延长组和侏罗系碎屑岩。虽然在三叠纪地理上贺兰山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可能相连,但两者的沉降机制并不相同,它们的关系可能类似于目前的莺歌海盆地与南海盆地的关系。在晚侏罗世,该地区的拉分盆地由于受到阿拉善地块的东向挤压而反转。造成巴彦乌拉山一狼山韧性剪切带左行活动的原因是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鄂尔多斯盆地相对于阿拉善地块的左行压扭运动,其动力则可能来自中朝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该模型不仅可以解释贺兰山北段三叠纪区别于鄂尔多斯盆地本部的强烈伸展,还能解释该地区分布局限的板内拉斑玄武岩的原因,而且也能够将晚三叠世巴彦乌拉山的隆起与该地区同时期的沉积以及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变形联系起来,而从区域上也可以解释同时期南蒙古地区发育的左行走滑构造及其相关沉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