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周刊

大观周刊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大观周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152/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周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热点问题研究、专题研究、新闻传媒研究、政法研究、经济问题探索、文化理论研究、科技创新论坛、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008-925X
国内刊号:53-1152/G0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周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29039
总被引量:2349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 持有正义、最弱意义的国家与乌托邦--诺齐克个人权利理论浅析

    作者:郑伟 刊期:2012年第47期

    诺齐克在他的成名作《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的前言里开宗明义:“个人拥有权利,有一些事情是任何人或任何群体都不能对他们做的,否则就会侵犯他们的权利”。这明确地表明他将权利视为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的道德标准以及对个人权利的重视。本文通过详细地论述诺齐克个人权利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个人权利理论的内涵-持有正义理论、个人权...

  • 绝对他者的救赎--波伏娃女性主义观中的“他者”特征初探

    作者:范海敏 刊期:2012年第47期

    波伏娃以一种女性主义的视角和对女性的“他者”境遇及生存状态做了全方位的剖析。本文试图对波伏娃的女性生存论的“他者”角色进行解读,认为“内在性”“绝对性”和异化是女性“他者”的重要特征,只有充分认识到女性的“他者”角色,才能,找寻一种适于实现女性超越性的存在形式。

  • 从时间观念来看中美文化的不同

    作者:张柳陟 刊期:2012年第47期

    时间是一种语言,一种无声的语言,是深层文化的结构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时间观念也不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熟悉和了解不同的时间观念和不同文化,有益于交际的成功。本文试图从时间观念、时间取向和时间使用方面来讨论中美文化的不同。

  • 浅论言尽意

    作者:国新婵 刊期:2012年第47期

    言尽意这一命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内部规律之一,言与意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争论和探讨的话题。本篇论文试图通过一个新的视角来阐释言尽意这一观点。即通过言的启发作用,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可以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可谓言尽意矣。所谓的言不尽意只是由于文学创作的主观因素的局限性而导致的,不可苛责于语言。

  • 老子的道本原说浅识新解

    作者:黄立新 刊期:2012年第47期

    文章围绕中国古代哲学的无、有这一对范畴,在弄清古代文献原文的原义、本义的基础上,解析了老子的道本原说。指出老子的无、有是专有概念。“无”、“有”皆指物;“无”、“有”合为道。道的主要涵义是本原,同时也具有本体和规律的涵义。老子的道本原说和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 曾国藩家书中的和谐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何胜 刊期:2012年第47期

    曾国藩家书传递出来的是一幅完美和谐的家庭拼图。曾国藩的家训伦理思想中与当今时代联系起来就体现在和谐上面,与己和谐,家人和谐以及与邻和谐。

  • 略论宋明理学二程的性本思想

    作者:张苗苗 刊期:2012年第47期

    二程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和洛学的开启者。明道和伊川二人在中国儒学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性本论”是二程思想的特色之所在,也是其哲学思想体系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二程的性格差异以及思想形成时间的长短不同,二程在其哲学理论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两大伟大发现的关系

    作者:石琛 刊期:2012年第47期

    唯物史观是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社会形态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有指导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又确证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 从清末女学服色章程看清政府改革动向

    作者:陈琛 刊期:2012年第47期

    1909年是丰富多彩的一年,这一年革命暗潮涌动、改革风生水起。清政府组织成立国会、资政院,准许地方咨议局召开;新型学堂逐渐走上正轨,学制和教学内容日益完善等。各种改革活动积极进行而且逐渐深入化、细节化,本文尝试从学堂女学生学服的改革奏折《学部奏遵拟女学服色章程》上简要分析清政府的改革意向。

  • 仁义礼智信与中国传统美德

    作者:肖映辉 郑容容 刊期:2012年第47期

    “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美德得发展历程,是中国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文明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借用“仁义礼智信”的形式,吸取其精华,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伦理道德范畴体系。本文从“仁义礼智信”的提出、发展和对中国道德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对...

  • 解放战争时期河北省国统区社会救济研究

    作者:张超 刊期:2012年第47期

    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内战不断,国民党河北省统治区内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国民党对难民展开了一定的社会救济工作。本文从难民产生原因及国民党社会救济的基本措施出发,介绍当时国民党在河北统治区内的社会救济工作。

  • 行为主义治疗的案例分析

    作者:陶莉 刊期:2012年第47期

    行为学派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环境的刺激和特约下形成和改变的,并强调通过学习过程改变行为。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来详细地阐述行为治疗技术之一的系统脱敏疗法在社会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浅析

    作者:杜洋 刊期:2012年第47期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结合社会现实情况,通过对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力图较为全面地揭示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彰显其对解决当代社会生态问题的重要作用和时代意义。

  • 浅谈社会发展中的主体选择性

    作者:史超 刊期:2012年第47期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并且遵循着自身固有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在肯定了社会历史客观规律性的同时,承认主体的选择性。选择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的本质与机制所在。正是在选择的过程中,主体才表现并实现着其自身的主体性。

  • 浅析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

    作者:黄海燕 刊期:2012年第47期

    1、理论背景 1.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球化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使用过“全球化”这一术语,而是用“世界历史”这一特定概念作为全球化概念的历史表述,有关科学的预见和精辟的论证概括起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