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杂志简介:《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456/T,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文学、语言学、法学、外语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国际刊号:1009-0312
国内刊号:44-1456/T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7
复合影响因子:0.39
总发文量:1683
总被引量:3028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4.5982
立即指数:0.0184
期刊他引率:0.9647
平均引文率:7.8098
  • 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效应比较研究——以东莞市和株洲市为例

    作者:陈肯界 刊期:2019年第04期

    本文选取东莞和株洲这两座城市作为样本,研究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效应,最终得出,东莞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级阶段,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已经不能满足该进程的融资需求,东莞的产业结构升级要更加依赖资本市场和直接金融;相反,株洲则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低级阶段,其金融支持仍然还是主要靠间接融资。

  •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营商环境优化研究——基于对东莞企业的调查

    作者:毛馨苑; 田金龙; 游倩君; 刘川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下,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前列”必须审视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东莞为例,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适应性等五个角度,对营商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表明,目前东莞营商环境建设创新经验领跑全国,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创新优势。...

  • 叶公超与“京派”新诗形式讨论

    作者:姚家育 刊期:2019年第04期

    抗战前“京派”新诗形式讨论是平津文坛、学界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的结果,朱光潜、叶公超、梁宗岱、罗念生等学者围绕《大公报·文艺·诗特刊》和《文学杂志》深入探讨新诗的形式问题。叶公超原创性地提出新诗“说话的节奏”,赋予“音组”以现代诗学理论内涵,揭示了新诗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某种本质联系。诗是什么,新诗应该怎样写,是朱光潜设定的新诗形...

  • 周作人文学风格论要

    作者:关峰 刊期:2019年第04期

    周作人从文学之意义与使命出发,开拓了文学的现代性路径,也奠定了他文学观的基础。前期他提出“以虚灵之物为上古之方舟”“掐臂见血”“视觉的盛宴”等文章观念,只是在流行的背景下,“文学观”一词才取得了自身的合法性。周作人人道主义的理论中虽然包含个人和人类两极,但他自由和解放的基点更倾向于“个人”的自觉。周作人认定文字“无可言”,...

  • 先锋诗歌世俗化写作认同危机的诗学透视

    作者:滕斌 刊期:2019年第04期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世俗化程度的加快,诗歌的世俗化写作已从部分诗人的创作倾向演变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创作潮流。“世俗化”的表现领域和策略在整体上推进了先锋诗歌美学变革的同时,对凡俗经验及细节的择纳与认同也出现了诸多危机表征。究其深层原因,未经删选的世俗细节被以一种话语霸权的姿态直接复制进入诗歌,主体精神逃逸的诗人失去了介入公共领...

  • 论《菲德拉的爱》对“菲德拉情结”的改写

    作者:黄思敏 刊期:2019年第04期

    “菲德拉情结”作为经典的文学母题,与其相关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不在少数,剧作家通过不断地改写经典,为其注入新的内涵。萨拉·凯恩作为直面戏剧的代表作家,因其作品中暴力血腥的描写而闻名,而《菲德拉的爱》也沿袭了她的创作风格,凯恩通过消解文本的神话色彩、转移叙事重心和融汇后现代文化等方式改写这一母题,使其成为“菲德拉情结”改写传统中别...

  • 纪弦在“路易士”时期的诗观考述

    作者:李艳 刊期:2019年第04期

    台湾现代诗学的开创者纪弦,1933年首次以“路易士”为笔名出版《易士诗集》,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笔名为“纪弦”。在纪弦以“路易士”为笔名的十余年间,正是其诗学观念萌芽并渐趋成熟的时期。“路易士”时期的纪弦本着自由主义的文学品格开始写诗,在以后的文学活动中受“第三种人”文艺观影响,坚持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进行诗歌创作。在“...

  • 论路翎作品《谷》中人物心理的双向运动

    作者:许丽宁 刊期:2019年第04期

    作为七月派的代表作家,路翎笔下的人物充满着时代和作家自身双重特色,而他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与描绘更是独具一格。在中篇小说《谷》中,变动的人物心理时常呈现出双向运动的特点。首先是单一人物的心理从一个极端瞬间转移到另一个极端,其次对立人物的心理之间也存在着心理状态的互相转化。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成为《谷》中刻画林伟奇和左莎两个对...

  • 从《文字学概要》看裘锡圭的文字观与方法论

    作者:封珊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不少学者对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进行过评介,而书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和隐藏在背后的文字观常为人所忽略,因此本文把关注点聚焦在裘锡圭先生的文字观及方法论上,试图从全书的宏观角度加以剖析。首先将其文字观提炼为系统观和发展观,系统观包括厘清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自成体系的一套术语、重视俗体字的作用三个方面;发展观包括古文字的划分...

  • “先豰,字彘子”辨误——兼论名字训诂法的合理运用

    作者:王栋 刊期:2019年第04期

    《左传·宣公十二年》称“先縠(hú)”为彘子,未明其源。汉代服虔、西晋杜预、唐代孔颖达、宋代王应麟只谓先縠又名彘子,也没有作出解释。直到明代冯梦龙《新列国志》方才首次提出“先縠,字彘子”,清代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等学者亦持此说,并进一步认为古人名字相应,“先縠”当作“先豰”。经过考证文献记载和分析《左传》称谓,我们发现“彘子”并...

  • 现代汉语中“说”表“批评”义的来源

    作者:王博 刊期:2019年第04期

    现代汉语中"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批评"义,这一语言现象在北方方言区普遍存在,但其来源至今仍没有得到解释。在方言研究中,现实语料与历史文献检索方法的综合运用相辅相成,通过对共时方言分布和历时语义演变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进而得出现代汉语中"说"表"批评"义来源于明代"数说"一词合音之后的意义转移。

  • 论我国实施“环强险”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柴丽杰 刊期:2019年第04期

    旨在运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实施"环强险"所面临的困境和出路进行分析.在我国, "环强险"的实施不仅受制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区域分布不平衡和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能力不平衡的现实, 而且, 在制度上既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也没有健全的环境污染侵权诉讼机制.因此, 国家应审慎立法为"环强险"提供法律依据, 地方应因地制宜实施...

  • 卡尔·拉伦茨与伯恩·魏德士的漏洞理论比较评述

    作者:刘春 刊期:2019年第04期

    卡尔·拉伦茨与伯恩·魏德士在各自的法学理论著作中均针对漏洞理论开展了研究和分析,二者的漏洞理论虽在漏洞概念、范围、种类及漏洞填补方式等基本问题上存在差异甚至对立,但都认同漏洞是否存在是一种主观评价的过程。对二者漏洞理论的比较评述,目的不在于讨论孰优孰劣,而在于明确二者理论的差异有其各自的社会历史、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背景,对...

  • 政府与社会组织新型互动关系构建——来自香港“混合经济模式”的经验

    作者:郭智强; 招宇明 刊期:2019年第04期

    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释放社会活力,推进社会治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现实中仍存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协作不够有效的问题。借鉴香港政府与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的"混合经济模式",鼓励社会组织创新,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理分工基础上的有效协作,对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新型互动关系,加速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

  • 异地商会地方治理实践中的行动困境探析——以东莞市江西商会为例

    作者:李霖 刊期:2019年第04期

    异地商会在参与地方治理的实践过程体现出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一面,即在参与地方治理实践、不断承接地方政府转嫁出的治理职能时,却面临着行动选择上的困境,甚至有商会因不堪重负而陷入生存危机的现象。本文关注异地商会在社会转型这一制度环境下所面临的“体制内”和“体制外”双重合法性压力,分析其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面对环境中不同约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