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丛刊

东方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A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f Orientalism

杂志简介:《东方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东方文学、东方文化、东方美学、东方诗学、美学理论

主管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177
总被引量:686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 作为“世界文学”的“东方文学”——《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第二版中的东方选目

    作者:郝岚; 曲慧钰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基于《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第二版中的体例编排、文本选择和文学理念的考察,勾勒了文集中作为'世界文学'的'东方文学'的特征:其一,《朗文》中的东方文学呈现出所占比重大幅增加、翻译选本多样、权威性不容置疑、比较式阅读观念突出体现了世界文学多元构成的认识论转变;其二,文集在对古今东方文学给予同等关注和经典文本跨文化价值的不同选...

  • 刊首语

    作者:《东方丛刊》编辑部 刊期: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引发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与问题的关注,全球化视野中的'世界文学'概念、内涵与特征等题旨重新受到学界的重视。本辑'东方论坛''古典新绎''传播与媒介''东方访谈''东方文库'等栏目,将东方研究纳入这一宏阔语境,同时也体现了比较文学与东方国别文学的特色。

  • 关于东方文化史分期断代问题的思考

    作者:侯传文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从公元前3000年之前文明兴起至今,东方走过了先觉与早熟、恢宏与灿烂、衰落与嬗变、觉醒与转型、崛起与复兴五个发展阶段,这样的东方文明发展轨迹划出了东方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曲线,是东方文化史分期断代的客观基础和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划分的东方文化发展史的五个历史时期,基本对应于世界历史的上古、中古、近古、近现代和当代。在古代东方文化...

  • “丝绸之路”与中日文学、文化交流

    作者:黎跃进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丝绸之路'热持续升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岛国憧憬大陆的心理因素,也有文化追溯的社会诉求,更有民族集体现实欲望的驱动。日本的'丝路文学'是中日文学、文化交流有待拓展的领域,它涉及日本历代文学的各种文类,因其题材选择的独特性,在研究方法上有其特定的角度。以丝绸之路为视域探讨中日交流,必须引入'东海'的区域概...

  • 是“木偶”还是“棋子”?——从波斯文学翻译实例看文学翻译中的隐含政治性

    作者:穆宏燕 刊期:2018年第02期

    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是在伊朗之外拥有最多译本的波斯语诗集,其中一首描写'木偶演义'的四行诗,在翻译中或被篡改为'弈棋诗',或被译为表达'木偶被摆布'的无奈,或被彻底改写,在不同译者的译文中皆呈现出不同的潜在政治文化底色。以小见大,文学翻译作为一种主观的、带有强烈自觉意识的文化行为,其中隐含着浓厚的政治文化因素。译者对待被翻译作品...

  • 当代印度的中国文学译介——问题与挑战

    作者:狄伯杰; 郝岚(译); 王宏健(译)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以中印之间不间断的文明对话和极大的'具体化文化资本'为研究对象,以中国非哲学古典名著在印度的译介为切入点,进而把主要研究视角聚焦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等在印度的译介和传播。研究发现,这种资本的传播和流通一直以来都不太畅通,并因此导致了一种'文化失衡'。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印度中国研究的起步较晚、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

  • 民国期间印度现代文学的翻译

    作者:王春景 刊期:2018年第02期

    民国时期印度现代文学的翻译已较为丰富,除了泰戈尔外,其他的孟加拉语、乌尔都语和英语作家的创作都得到了译介;这些译本涉及小说、戏剧与诗歌体裁,大多是从英语或日语转译。对这些译本的研究能够丰富中国的印度翻译文学史。

  • “红”色帕慕克:文字、图像、博物馆

    作者:张虎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一般认为,文学是世界的'模仿'。可借助于小说、图像、博物馆、电影的合而为一,帕慕克的实验之作'纯真博物馆'却否定了这个假说。为什么?本文将追溯其来龙去脉,其中,最重要的是细密画的影响,这种神秘主义艺术给予了帕慕克两个灵感,即诗画同心和图像的弃'象'转'意'、企图与'主'合一。至于如何看待这件事儿,我觉得它是'小说之死'的一个寓言。

  • 婚约内的“意气美学”

    作者:丁晓敏 刊期:2018年第02期

    川端康成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失去'意气'之美的婚约内女性形象。按照九鬼周造'意气的构造'理论,作为'妻子'的她们在丈夫的视角下成为去审美化的必要存在。她们以静默的态度在婚约生活中扮演着服从者、付出者、不妒者的角色,最终在死亡中实现美的回归。同时,川端康成用佛禅虚无观阐释了婚约内女性追求意气美过程中徒劳的必然。这些要素共同建构了川...

  • 论谷崎润一郎与丰子恺的文学关联

    作者:张能泉 刊期:2018年第02期

    谷崎润一郎与丰子恺以文会友,寻求生活的艺术化是他们建构翰墨之缘的精神契合点。通过两人交往的史料梳理,旨在澄清和揭示谷崎润一郎与丰子恺之间的文学关系。他们这种间接的交流不仅丰富了文人交流的形式,而且也成就了一段中日现代文人的交流佳话,拓展了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新领域。

  • 13—14世纪西域人的东迁高潮与元代的文化走向

    作者:邱江宁; 周玉洁 刊期:2018年第02期

    13—14世纪期间,蒙古人的三次西征行动带来了大量西域人的东迁。西域人大量东迁对帝国的政治格局、经济面貌以及语言、交通、饮食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对蒙、元时期的文化气质与文化风格的变化也意义深远。本文认为,大量东来的西域人将携他们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与信仰来影响中土世界,而中土的文化需要借助西域人的力量才能通向顶层,产生影响力。...

  • 谢章铤的词学主张及其创作追求

    作者:陈水云 刊期:2018年第02期

    谢章铤是晚清聚红榭唱和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他论词与时派不同,追攀稼轩风,强调作词者之深情真气,但对浙派、常州派思想都有吸纳,一方面主张要'拈大题目,出大意义',另一方面也重视'惝恍缠绵''雅而有趣',他的创作正是这一观念的具体表征,从他的作品《酒边词》可以看出一个既表现怀才不遇之感又关切时事的真实的词人自我。

  • 元稹、白居易的郎官经历及其诗文创作

    作者:王永波 刊期:2018年第02期

    元稹、白居易分别于元和末、长庆初期回到长安担任郎官,其间多次职务升迁,随后又都离开长安到地方任职。长安郎官任职期间对他们的心态与诗文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制诰文体革新方面,元稹、白居易都提出了具体的理论并大力实践,制诰的形式与内容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代表中唐时期公新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两年左右的尚书省郎官...

  • 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传播的过程、研究方法及其特殊性

    作者:谢玉冰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国文学在泰国的传播主要集中于古典小说,尽管被译成泰语的中国诗体作品的数量也不少,对泰国社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与古典小说的传播范围相比仍属偏少,将之收集并作为研究课题的更少。笔者2012年的学术论文《泰译中国古诗在曼谷王朝的流传研究》是泰国首次较完整收集整理18世纪末以来泰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各印刷版本并加以研究的文章。经过对曼谷王...

  • 论《亚鲁王》史诗迁徙叙事的多维形态

    作者:蔡熙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苗族丧葬仪式上唱诵的《亚鲁王》史诗着力再现的是苗族的迁徙,可以说主要是一部苗族的迁徙史。《亚鲁王》史诗的迁徙叙事不仅仅存在于史诗文本中,而且也存在于苗族的其他表意文化形态中,如服饰图像,身体展演的舞蹈等,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多维的、立体的叙事体系。这种多维的、立体的叙事体系彼此关联,相互呼应,互融共生,使得族群记忆的印象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