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新中国国家电影的建构(1949-1966)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党的报告也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 “十七年”时期中国电影中的国家理论和国家形象研究

    作者:陈犀禾; 鲜佳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对"十七年"时期中国电影的理论背景和创作发展进行了梳理和研究,认为在建国初期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中就电影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论述。在这一新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中国电影在1949-1966年期间发展出了两种代表性类型: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和革命建设题材电影。这些电影是"十七年"时期中国电影的主流,以表现新政权的进步性和合法性,塑造了新...

  • 全球电影史里的跨国民族电影--冷战全球史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建构

    作者:李道新 刊期:2019年第05期

    由于各种原因,在对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电影予以整体观照和具体阐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欧美视域下的"非连续"性与国族视域下的"断裂"论。然而,如果将20世纪50-70年代亦即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中国电影,纳入与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电影及其内部相互比较生发的维度,那么,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则既是对1949年以前战争背景下中国早期电影的合法性延展,...

  • 也许这才是讨论世界的方式--与万玛才旦导演谈《撞死了一只羊》

    作者:杜庆春; 万玛才旦 刊期:2019年第05期

    杜庆春(以及下简称杜):看了这部影片,最大的感受是和你原来小说的风格气质是最接近的,先聊一下这部影片创作的来龙去脉吧。万玛才旦(以下简称万玛):对,可能是跟我小说最接近的一次电影创作。虽然以往的电影里面内核的东西跟小说有接近的地方,但在呈现上可能就相对比较远。之前有朋友看过我的小说,也看过我的电影,就会说这两者之间反差大。但这次...

  • 重建当代历史记忆的背面--简析影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作者:王一川 刊期:2019年第05期

    当代社会生活及其历史看起来离我们很近,记忆真切而又深刻,但事实上也充满疑虑和谜团,有待于诸如电影这样的大众艺术样式去做镜像般回忆和重建。看过影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观众,至今可能对其中的惊险和悬念场面记忆犹新,以及对其情节叙述中某些地方的跳跃性和零散性感到有些不适应。不过,静下来想想,它或许能引导我们对中国当代史或改革开...

  • “拍摄共情的中国工业电影”--郭帆导演访谈

    作者:周黎明; 郭帆 刊期:2019年第05期

    周黎明(以下简称周):首先恭喜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在票房和口碑上均取得如此佳绩,其中哪些是您预先想到的,哪些是没有想到的?郭帆(以下简称郭):所取得的票房成绩是我没有想到的。不仅是这部影片,包括当时《同桌的你》,我最初的预期都是不要赔本,特别是科幻片,只有这样才会有继续舶片的机会,才能让更多的投资人看到这个类型的可能性。还是要感...

  • 80后导演的青春征候与精神渊源--郭帆导演研究

    作者:李彬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5年,一直具有"科幻"情结的青年导演郭帆接拍了《流浪地球》。彼时中国电影正在宏观层面确立了新的战略方向,希冀重工业电影的崛起来调整产业结构以迎来中国电影工业变轨的契机。虽然在之前的作品《李献计历险记》中有过对科幻时空的尝试,并在《同桌的你》中书写了80后的青春故事,但面对《流浪地球》,郭帆还是立志要以工业化水准,根植中国文化...

  • “我”、见证人、叙事--从所谓的“VR纪录片”谈当下纪录片真实观的变革

    作者:魏伟 刊期:2019年第05期

    就技术发展角度而言,流行于国内学界和业界的所谓"VR纪录片"这一伪术语,是狭隘且不稳定的,无法触及纪录片艺术的审美核心。笔者认为,应将其纳入到交互纪录片的范畴中研究。在当前的新媒体语境下,数字媒介生态的发展必然改变人们介入生活的方式,从而导致人们对"真实"的认知产生变化。对于以"真实"为美学基础的纪录片而言,交互和拟真技术的运用改...

  • 社会事件纪录片的表达策略--以《交差》的叙事与美学为例

    作者:周佳鹂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以日本备受关注的纪录片《交差》为核心影像文本,从叙事角度探讨以社会事件为题材的纪录片的表达策略,以及该类纪录片在直面社会现实问题时建立导演与被摄者、人物与人物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讨论当这种沟通无法完成时是否能够以美学化的手法加以替代,反思此类纪录片过分突出美学诉求时会降低其触及真相的维度,削弱其社会批判的属性。

  • 新媒体语境下主旋律纪录片的影像审美与创新--以系列纪录片《中国村落》为例

    作者:宓鑫君 刊期:2019年第05期

    该文基于作者创作《中国村落》的经历,探讨主旋律纪录片如何实现叙事方式和影像审美的创新。《中国村落》是新媒体语境下的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坚持现实主义,以中国村落生活、文化、历史作为题材背景,以电影化的叙事方法和极具造型感的视听语言,探索地理景观的象征意义并传播村落文化,在达到实用性纪录片的宣传性诉求之外,力求在叙事方式和...

  • 中国“家庭录像式”纪录片的主题表达

    作者:杨卫平 刊期:2019年第05期

    无论是第一人称纪录片还是"私纪录片",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热潮后,在西方以及日本已成为纪录片中的重要类型。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部分独立纪录片导演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庭,用"家庭录像式"的影像,记录家庭日常生活。这类作品虽然数量有限,却探索并呈现了个人、家庭矛盾中自我认知、情绪修复、记忆重构等相关主题。中国"家庭录像式"纪录片还处于成...

  • 投资大潮中的“腾笼换鸟”--对2018年影院“关门潮”的思考

    作者:陶冶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8年末,中国影院"关门潮"的舆论对整个影视投资领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18年有三百多家影院关门,与2018年净增加1097家相比,2019年前两个月则出现了净减少的状况,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当我们对具体数据及其背后的事实展开研究之后,发现这一问题根本上是影院投资领域的一次"腾笼换鸟",是将资本从一线城市短兵相接的核心区抽离转战三四...

  • 2012-2016年的电影投资热--动因、影响及前瞻

    作者:蓝轩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12-2016年是我国电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在一系列宏观、微观因素的影响、驱动下,电影行业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电影投资热在推动我国电影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市场乱象和矛盾问题,其影响至今仍持续显现。在电影投资热业已退潮、影视行业持续盘整的当下,需要从内容供给、市场策略、发展模式、空间布局、市场环境等方面深挖电影发展...

  • 大数据背景下电影智能推送的“算法”实现及其潜在问题

    作者:王晓通 刊期:2019年第05期

    智能推荐算法以其精准、高效和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而被各大平台网站或手机APP普遍采用,这些推荐算法通过追踪用户行为和个人信息,自动实现对不同用户的精准推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推荐质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由于智能算法不能直接读懂电影本身,在提取电影的特征属性加以"向量化"的过程中,依赖于人工标注的文本,且存在一...

  • 舆情大数据在电影行业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崔岩 刊期:2019年第05期

    目前电影行业对舆情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推动了电影生产和营销推广加快向"按需定制"方向发展;第二是促使电影投资和交易更加客观理性;第三是有助于建立并强化用户关系,发展用户社区。根据亿万用户在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平台所产生的行为数据,分析用户的态度和行为,预测用户潜在需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