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外电影合拍片

    作者:赵卫防 刊期:2018年第09期

    提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内地与境外电影的合拍,启动于内地与香港地区的合作制片,璀璨于中国内地和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构筑起的全方位合拍体系。而与香港电影的合拍,一直都占据主体地位,两地合拍经历了多个坎坷时期。从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台湾因素也加入其中,三地电影再度互动融合,确立了华语电影的新主体。新世纪之后,中国内地...

  • 改革开放四十年合拍片:文化冲突的张力与文化融合的指向

    作者:陈旭光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中国电影合拍的历程几乎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同步,合拍片承担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传播、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等重要使命,成为中国电影的生力军。合拍片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成就很大,发展过程中问题也不少。本文对中国电影合拍四十年的方式、历程、意义与问题等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和总结,重点从合拍片的合作主体之间的文化关系的角度,...

  • 香港元素促进了内地电影的发展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一、根在内地 类成云(以下简称"类"):看之前的采访说您1990年的时候就来到内地,并改变了您的一生。文隽(以下简称"文"):对,我是1990年第一次到北京。1991年开始做我的第一部协拍片《告别紫禁城》,这部影片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第二集,用的是西影厂的厂标。当时在北京拍摄时,也有北影厂的人帮忙。到1992年拍《狭路英豪》的时候就变...

  • 升降之间的生之魅惑——《邪不压正》的俯仰美学与姜文的深微性灵

    作者:李道新 刊期:2018年第09期

    在《沟口健二的世界》一书中,日本电影史学家佐藤忠男曾经指出,导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摄影机为中心进行工作的导演,另一种是以表演者为中心进行工作的导演;小津安二郎属于前者,沟口健二则属于后者。以表演者为中心进行工作的沟口健二,因酷爱升降摄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价值判断的俯仰美学。

  • 再好的智慧也需要方法——《阿拉姜色》导演松太加访谈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一、缘起 崔辰(以下简称崔):您拍摄这样一个藏族家庭内部的情感故事,缘起于什么?松太加(以下简称松):容中尔甲老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头儿在去拉萨朝圣的路上遇见一头小毛驴,于是结伴前行,一路经历了很多人和事,驴子也长大了。老头儿抵达拉萨后,对一路陪伴他的驴子产生了情感,想把它带回老家,但如何把它带回家成为老头儿朝...

  • 张荣吉:每一部新电影都是新的成长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一、初遇电影 张燕:张导,您好,我看过您的《逆光飞翔》(2012)、《共犯》(2014)、《夏天19岁的肖像》(2017)等多部剧情长片以及《天黑》(2008)、《台北工厂》(2013)等短片。您还拍过《奇迹的夏天》(2006)、《五月天追梦3DNA》等纪录片,获得过"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请先谈谈您是怎样进入电影界的?

  • 迈向“有希望”的人生——评张荣吉电影作品的“自由”叙事

    作者:赵晶晶 刊期:2018年第09期

    张荣吉作为台湾年轻一代新锐导演,其艺术表达功力之成熟令人赞叹,他在纪录片、故事片,青春片、悬疑片等不同片种、类型之间游刃有余的自由切换,展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在内容建构上,张荣吉专注于青春故事的讲述,他的电影梦连接着现实与梦想、理智与情感、艺术和人生,他注重的不是扣人心弦的讲述、婉转曲折的情节,而是通过生活的真实、单纯的故事和...

  • 《夏天19岁的肖像》:好一锅乱炖

    作者:刘琨 刊期:2018年第09期

    《夏天19岁的肖像》中很多叙事细节经不起推敲,不乏破绽与故弄玄虚之处。张荣吉所擅长的、对细腻情感的拿捏在该片中也不见踪影。影片在主流的价值观念传达上也是凌乱的。

  • 现实邂逅叙事:新时期以来中国纪录片叙事分析(1978—2018)

    作者:孙红云 刊期:2018年第09期

    本文主要运用比尔·尼克尔斯建构的纪录片叙事范式和热拉尔·热奈特叙述视角理论,从纪录片的选题、拍摄对象的主体性、叙述视角和文本结构、纪录片的叙事与历史/现实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体制内纪录片在叙事学上一些集体特征和明显的变化。最后,文章认为中国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在当下显得尤其丰富多样,其与历史/现实的关系或...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纪录片美学之变

    作者:聂欣如 刊期:2018年第09期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纪录片大多沿用一种以旁白表述为主的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纪实美学的思想开始进入中国,到90年代成为中国纪录片最主要的表现方法。因此,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基本上是一种从观念表述到纪实美学的过渡。新世纪之后,市场经济对电视行业的冲击,造就了演绎(搬演)美学在纪录片领域的勃兴,纪实方法在电视台难以立足,非体制的...

  • 产业化视角下中国纪录片的历史进程与发展前瞻(1978—2018)

    作者:李智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中国纪录片的产业化,是经由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与市场化的发展脉络逐渐形成的。与西方国家电影和电视纪录片彼此交织的格局不同,中国纪录片的产业发展与中国的电视体制有密切关联,其时代背景则是国家改革开放,是改革所释放的市场活力在电视行业形成的资本流动的独特轨迹。近十年来,陆续出台的产业促进政策,带动了政府部门、电视媒体与民营资本的...

  • 印度电影的多语种生态与管理体制

    作者:谭政 刊期:2018年第09期

    印度电影是当下全球发展最为成功的民族电影之一,在电影产量、观影人次、市场份额等方面均较为成功,本文聚焦于其共荣生长的多语种电影生态多层面的政策协调管理体系,分析其具体构成并如何助力印度电影在南亚次大陆的顺利发展。

  • 国际化谋求下的印度新电影现象

    作者:付筱茵 刊期:2018年第09期

    在过去二十多年曲折的海外拓展与探索中,印度电影学界与业界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将印度电影的"印度性"与"全球性"、文化独特性与普适性截然对立起来的观念,渐渐形成了注意降低文化折扣,同时又强调打造差异品牌,试图兼具异质性与全球性的折衷共识,从而形成了近些年印度电影在题材内容、歌舞段落等方面的新变化与趋向。印度新电影,指的是近些年...

  • 时代变迁下的巴基斯坦电影业

    作者:王珊 刊期:2018年第09期

    巴基斯坦电影业的兴衰与该国的政治局势、社会变迁及经济结构密不可分。本文在对巴基斯坦电影业各个时期简要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巴基斯坦新电影运动,以及当前"一带一路"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大背景下巴基斯坦电影业所出现的新现象。

  • “国策”宣贯、个人理想与“中华电影”——1939年川喜多长政上海赴任始末

    作者:郑炀 刊期:2018年第09期

    川喜多长政是由日本军方指派,于1939年赴上海主持电影工作,对沦陷时期的中国电影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人物。对川喜多长政的评价,历来是相关研究中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通过从1939年川喜多长政与上海派遣军参谋高桥坦的历史性会面切入,梳理围绕此次会面的不同史料与记载所呈现出的歧义与偏差,并分析其原因,来客观展现川喜多长政上海赴任前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