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消费时代下的明星、偶像与粉丝经济——时代的焦虑——“小鲜肉”及其文化征候解读

    刊期:2017年第08期

    作为当下某一类别男明星的命名,与传统概念下的明星不同,“小鲜肉”体现出典型的时代性——它是在互联网与消费文化主导下产生,经由大众媒介与“网生代”群体的推波助澜,成为一道时代的文化景观。有关“小鲜肉”的生产、使用与消费的话题充斥着网络、媒介以及各种会议论坛,凸显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征候,其中包括性别政治、审美趋势、文化...

  • 明星的脸:当代明星文化的身体迷恋与物化崇拜

    作者:陈晓云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在当下电影界以及与之相关的娱乐圈,明星问题日益显示出自相矛盾的两面性。看似矛盾的明星现象,恰恰是处于构建过程中的本土电影工业的混杂与矛盾性的集中体现。当下明星文化对于“明星的脸”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身体迷恋与物化崇拜倾向。文化性与商业性的统一与悖谬,构成了对明星评判的基本价值维度。如何以明星学及相关理论为研究基...

  • 全媒体时代“小鲜肉”的男性气质与生产消费

    作者:巩杰 刊期:2017年第08期

    “小鲜肉”男明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这个时代审美转变的风向标。在全媒体时代,“小鲜肉”男明星生产的场域除了报纸、杂志、电影、网络等媒体外,演唱会、见面会、电影节和秀场汇等都成了明星生产、制造和营销的显性扬域。随着女性经济独立和文化话语权意识的崛起,温顺、颜值高的“小鲜肉”男明星成了她们的娱乐审美和消费对象。

  • 《明月几时有》:战时香港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石川 刊期:2017年第08期

    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上映后,票房未尽人意,口碑也两极分化。说好的,认为“本片再次肯定了许鞍华导演是中国影坛的瑰宝之一”(7月5日((纽约时报》评语);又说它“不仅突破了抗战影片的叙事模式,还挑战了同类经典电影的剧作法”(7月8日迷影网评语);说不好的,觉得它“剧情平淡、结构松散、节奏拖沓、人物性格蜻蜓点水”。

  • 《缉枪》:在类型与艺术之间

    作者:刘汉文 刊期:2017年第08期

    《缉枪》这部电影通过一场车祸引发的枪击案,展现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命运纠葛和枪支犯罪背后的现实人生。该片获得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雷米奖最佳动作电影金奖,之后又获得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然而影片上映后,却带来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 数字摄影有自己独特的美学

    刊期:2017年第08期

    数字摄影的优势 李:看你给我们展示的《妖猫传》的素材,觉得细节、调子、色彩都很完备了,那么后期还需要做什么呢? 曹:您说的很对,这些素材确实已经达到预想效果的95%了。后期主要就是调节场与场之间的光和色彩,以及其他一些特别的处理。

  • 模式融合、作者风格与文化变迁——美国新犯罪电影的跨类型、反类型与超类型

    作者:崔辰 刊期:2017年第08期

    1994年的《低俗小说》开启了美国新犯罪电影的时代。美国新犯罪电影通过跨类型的创作,完成了对黑色电影等传统犯罪类型的历史沿袭,在反类型的多元化中呈现新老作者的不同风格。相应时期美国社会的文化变迁是美国新犯罪电影类型特征变化背后的本质原因。

  • 后“9·11”时代的好莱坞犯罪片:意识形态与类型电影

    作者:夏清泉 刊期:2017年第08期

    社会、政治环境与电影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探讨“9·11”后美国犯罪片中出现的各种新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和社会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认为,“9·11”以后,美国社会经历了伤痛、反思以及后金融危机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交替盛行,这些因素对犯罪片的题材、形式、类型融合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流光溢彩的“黑色”——好莱坞犯罪电影视觉风格的文化、形式与自我更新

    作者:张斌宁 刊期:2017年第08期

    本文探讨好莱坞犯罪电影的基本视觉风格和流变趋向。通过揭示创作者如何将犯罪场景表征为既定的文化空间,分析其惯用技≯了及其形式上的更新,将其视觉风格描述为一种气质先导、深具历史意识的动态美学系统,探讨了其对作为视觉修辞的“黑色”风格的各种实践。

  • 建构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的三个关键

    作者:张宗伟 刊期:2017年第08期

    抓住“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三个关键,建构中国特色电影理论,是中国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必由之路。不忘本来,提醒我们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检视中国电影理论的历史,珍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增强“中国道路”的理论自信;吸收外来,要求我们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学习西方电影理论的成功经验,提炼青出...

  • “宏大理论”在中国的盛衰

    作者:刘亭 刊期:2017年第08期

    “宏大理论”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井喷”式的传播,到90年代中后期逐渐转向文化批评及产业批评,其间经历了从兴盛到衰微的过程。本文尝试通过梳理这一脉络,分析“宏大理论”对中国现代电影理论萌芽的影响及其表现特征,结合中国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语境,找出“宏大理论”在中国盛衰的根本原因及世界理论格局嬗变的外部原因,进而为中...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类型电影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包磊 刊期:2017年第08期

    作为制造社会神话的主要程式,类型一直以不同的形式与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潜滋暗长,或隐或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浸染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历时性进程之中,原作为一种宣教艺术手段的电影样式开始加速渐离国家权力话语的伴生形态,借助后现代和全球化的时代语境,抽离与进发出全新的美学范式,并在类型杂糅与互渗的渐变...

  • 概念的多维生产与理论化的思辨坐标——“华语电影”再思考

    作者:张韵 刊期:2017年第08期

    本文旨在将华语电影及其争论置于中国电影理论的概念地图中,从多维度的概念生产出发,回溯其历史维度的可考性、生产维度的主体性以及接受维度的差异性;在辨析话题生成的基础上,尝试从研究范畴与研究范式入手,找寻华语电影在中国电影理论版图中的思辨坐标,或可对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 新媒体与新技术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理论建设

    作者:徐燕妮 刊期:2017年第08期

    技术理论建设是构建中国电影理论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尽管中国电影理论在技术与美学、技术与文化、技术与产业的结合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就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态势和世界电影技术的新趋势而言,中国电影技术理论的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尤其缺乏基于本土美学以及微观理论的电影技术理论研究。中国电影技术理论要取得新的进展,必须直面新...

  • 对我国农村电影市场发展分析与策略研究

    作者:张小丽 刊期:2017年第08期

    本文在总结、分析“十二五”农村电影发展情况和让农民观众从看到向看好电影的成功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从市场经济学、公共文化服务、市场策略等角度对农村电影政策体系、公益电影放映、运营及保障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农村电影市场可持续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