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中国电影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张俊龙 刊期:2017年第06期

    随着2016年下半年票房增速放缓,国产电影质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于是,2017年当然地成为中国电影质量促进年。截至目前,我们看到国产电影“广有良驹”,质量上乘、口碑良好。

  • 《拆弹专家》:香港警匪片的类型生长

    作者:许乐 刊期:2017年第06期

    警匪片是香港最具本土特色的类型电影之一,也是最能和香港这座城市融合一处的电影类型。过去这些年,尽管香港电影经营惨淡,很多原本独具特色的电影类型都呈现颓势,动作片后继乏力,喜剧片新意欠奉。然而,在创作上异常艰难的警匪片却难能可贵地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 从《志明与春娇》到《春娇救志明》——轻言“成长与拯救”的“港味”爱情

    作者:杨柳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在香港电影市场最不景气、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之时,彭浩翔坚守本土,在2010年独辟蹊径,拍了一部“港味”十足的爱情轻喜剧《志明与春娇》。

  • 重访经典电影美学的坐标——《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访谈

    作者:刘佚伦 刊期:2017年第06期

    时间:2017年3月31日 地点:中国电影资料馆会议室 受访者:梅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电影编剧、导演) 采访者:徐枫(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制片人) 成长与记忆 徐枫(以下简称徐):你是60年代末生于内蒙古,但其实你是浙江人。

  • 找寻最合适的风格和拍摄方式——《罗曼蒂克消亡史》摄影指导杜杰访谈

    作者:辛然 刊期:2017年第06期

    时间:2017年2月25日 受访者:杜杰(摄影指导) 采访者:袁佳平(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教授)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创作 袁佳平(以下简称袁):《罗曼蒂克消亡史》拍了好些年才上映的?按理说有那么豪华的卡司阵容,应该很快就上映了。

  • 基于脑成像技术的电影视听及美学研究——以《精神病患者》为例

    作者:王宜文; 王娅姝; 王泉泉; 刘瑾 刊期:2017年第06期

    长久以来,针对电影视听特性的研究集中于理论和技术层面,但关于电影的视听设计如何影响观众,以及具体作用于观影心理的效果如何,却鲜有人触及。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采用被试者间相关分析的方法,对电影视听特性及美学展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影片的剪辑、镜头景别和镜头运动对人脑视觉区有活跃程度不同的刺激;影...

  • 电影声音理论的现代呈现及真实性研究

    作者:张晋辉 刊期:2017年第06期

    电影声音理论研究一直处于相对弱小的位置。关于声音的理论文章比起工艺技术方面的研究,从数量上是较为少见的。少见并不意味着缺乏,反而体现的是一种探索和进取的精神,以及学理性的深入思考。本文从一般电影学研究出发,撷取其中有关声音研究方面的重要观念、理论表述,从电影声音理论研究的现代性维度入手,探讨国际范围内关于电影声音研究...

  • 电影声音动态参与影片美学表现

    作者:商凌云 刊期:2017年第06期

    电影声音制作有规范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其中,对于响度和动态范围的要求是重要的技术标准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声音的动态范围也在不断提升,这也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大动态的声音参与电影叙事,推动与情节相关的情绪发展,也使动态范围超越了技术性范畴,成为影片美学表现的重要手段,同时为接受者带来独特的审...

  • 基于文化视域下的韩国犯罪电影及其现实表达

    作者:赵博雅 刊期:2017年第06期

    新世纪以降,韩国犯罪电影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大量同类型题材作品不断出现,业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这一时期的韩国犯罪电影以其基于现实反思的批判性和蕴含历史叙事的主题思想,将基于人性的考量,置于残酷的暴力美学与特定的戏剧性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引发受众在共识性层面的体验共鸣,从而体现其时代审美的精神维度。

  • “痛感”叙事、极端人物与社会问题意识——韩国犯罪片的叙事与文化思索

    作者:姚睿 刊期:2017年第06期

    韩国犯罪片的“痛感”叙事体现为:“追凶”与“复仇”引发的伤痛、公诉期造成的悲痛,以及“未解决”的结局带来的隐痛。韩国犯罪片的极端人物塑造,体现了创作者对公共权力的深层质疑,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的愤恨无奈以及对悲情化母亲的同情与共情。韩国犯罪片的叙事根源在于其“恨”的文化传统与近代创伤历史带来的愤恨与哀怨情绪。韩国犯罪...

  • 类型经验、空间隐喻与“去明星”的明星策略——新世纪以来韩国犯罪片研究

    作者:齐伟; 杨超 刊期:2017年第06期

    新世纪以来,犯罪电影成为韩国影坛发展成熟且值得关注的类型之一,在商业和艺术上均有不俗的表现。韩国犯罪电影在借鉴好莱坞与香港犯罪电影的类型经验之外,大胆进行本土化改写;在丰富犯罪电影的类型表达同时,也点染了“韩半岛”色彩。本文择取新世纪以来韩国犯罪电影中的典型文本,探究其类型经验、空间隐喻、明星策略;同时,辐射其背后蕴...

  • 纪录电影中的“预设立场”及“引导性提问”研究——以迈克·摩尔作品为例

    作者:宋泽毅 刊期:2017年第06期

    迈克·摩尔是纪录电影领域的奇才,国内对其作品的研究在影像观念、结构叙事或作者出镜等角度较为充分,本文拟结合较大历史跨度下的多部作品对迈克·摩尔影片中的“预设立场”及“引导性提问”进行基于作者研究的分析梳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展开:1.预设立场研究;2.引导性提问;3.两者在作品中的合力及结合国内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绪论部...

  • 是非的边界:论纪录片导演亚历克斯·吉布尼作品中的虚妄与真实

    作者:王婧 刊期:2017年第06期

    有着“美国最成功且最多产的纪录片导演”之称的亚历克斯·吉布尼近年来成为诸多国际电影节和电影奖项青睐的宠儿。自1980年他的电影处女作《被主导的课堂》创作至今,他共有35部纪录片作品先后问世。在人才辈出、高手如云的当今美国纪录片创作界,吉布尼凭借哪些优势异军突起?他的纪实作品蕴含着哪些异于他人的特征?这些特征又如何深化了影片...

  • 公众的眼睛——论纪录片导演马修·阿克斯的视角

    作者:关琴 刊期:2017年第06期

    本文着重于美国人物纪录片导演马修·阿克斯的视角选择。在大众文化语境下,作为一位深谙普通公众欣赏习惯和心理诉求的导演,其执导的纪录片处女作《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和《大卫·布莱恩:真实或魔幻》,无论是从主体选择还是影片结构,从叙事方法还是处理手法,都从公众的视野出发,折射出大众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

  • 用“视角”讲故事:导演伊丽莎白·怀特创作风格研究

    作者:徐智鹏 刊期:2017年第06期

    2016年11月,英国广播电视中心公司(BBC)推出纪录片《地球脉动》第二季,成为目前动物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最前沿成果。本文将以这一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集导演伊丽莎白·怀特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视角叙事”创作风格的提炼,解析动物题材纪录片看似自然流畅的故事背后高难度的电影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