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网络评分机制研究--“恶评”界定及其存在性检验水——基于2014--2016年370部电影的实证分析

    作者:刘正山; 易婧 刊期:2017年第05期

    2016年末以来的豆瓣电影“恶评”事件,争论各方并无严格的数据检验。而且,在学术界,“恶评”如何测度、网络评分人士是否存在偏好外国影片而轻国产片等问题,尚缺乏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分析模型,收集2014—2016年共570部电影的票房,以及豆瓣电影、时光网、M1905电影网、猫眼电影等四大网站电影评分情况等数据,经由回归分析和t检验,分析发...

  • “初始锚定”与“算法正义”——美国电影网络评分机制与电影产业

    作者:王伟 刊期:2017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当前美国电影网络评分机制的现状及其与电影产业的关系,分析电影网络评分对电影票房与非票房收入的影响,对电影制作从生产、发行到放映流程的影响,以及对奥斯卡与好莱坞共建的电影艺术与工业体系的影响。以此揭示隐藏在“初始锚定”和“算法正义”背后的电影网络评分得以出现的历史劝因及其实质,最终指向网络时代电影评价系统的建...

  • 跨国引介与本土化重构——国产版《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改编策略分析

    作者:于忠民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东野圭吾正是以其精辟的叙事理念、精妙的叙事方式、精确的逻辑推理、精深的主题构成、精英的人物取向铸就了他悬疑推理叙事的极致品质。他不仅为续写者留下优厚的话语资源,也为后来的改编者树立了难以逾越的标高。也就是说,当你想对他高品质原著进行视听的本土化改编时,尤其是在已有多个成功先例的情况下,后续者一定要有对“既成”的突破创...

  • “这部电影其实就像我的一场白日梦”——《八月》导演张大磊访谈

    刊期:2017年第05期

    张大磊(以下简称张):最开始想要拍这部电影是2008年,之前我有六年时间在国外上学。回国的头几年,基本上不会在家待很久。但是,2008年有一个夏天午后,我回到姥姥家,就像大家在影片中看到的那个环境。那天特别有感触,看着母亲用小勺给躺在床上的八十多岁的姥姥喂饭,突然感觉恍若隔世。

  • 当学术主体性进入影史写作领域——从华语电影争鸣说起

    作者:杨槃槃 刊期:2017年第05期

    本文在重新审视2014年以来华语电影争鸣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电影研究者的学术主体性如何真正进入影史写作领域的问题。

  • 重新审视民族电影和跨国电影——对中国电影/华语电影讨论的思考

    作者:向宇; 谢群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中国电影/华语电影讨论观点交锋激烈,但相关的理论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深化。中国电影主体性的建构需要避免国家主义的陷阱,民族性的探讨需要打破对恒定的、一元的民族性的迷信。民族性是流动的、多元的、混杂的,与现代性和跨国性并非绝对不兼容;跨国性并不意味着对民族性和民族国家主体地位的否定,但跨国视角下的华语电影研究需要更加重视跨...

  • 理论的“耗散”:从华语电影之争到中匡电影理论构建的路径规划

    作者:齐伟 刊期:2017年第05期

    “华语电影”及相关话题的争论,由来已久。2014年以来,该话题再度引发海内外电影学界的广泛关注。高频度的理论对话此起彼伏,论争的紧张感与理论的厚重感为我们重新思考构建本土电影理论话语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理论豁口。本文站在理论学习的立场,沿着这场“华语电影”论争在持续聚焦与变焦中为我们展演的问题谱系,在回溯、追踪和辨析话题生成...

  • 华语电影的理论争鸣与文化地形

    作者:郑炀 刊期:2017年第05期

    华语电影概念的提出和阐释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而海外学者的介入更增加了这一概念理论上的多元性。此后,国内学者与海外学者针对华语电影概念的理论争鸣过程,形成了既不平坦、又不平衡的华语电影文化地形。本文通过对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海外学者们的著述进行梳理和归纳,试图对华语电影的理论、文化地形进行鸟瞰。

  • 华语电影的说法和起源——回应近年的华语电影争论

    作者:许维贤 刊期:2017年第05期

    本文认为“华语电影”的说法其实最早源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加坡和马来亚。彼时的新马报刊媒体早已普遍使用“华语电影”概念,既包含中国大陆、港台和其他华人区域的中文电影,亦涵盖各地华人方言电影,对我们深化当代“华语电影”概念的生成提供一个历史化的维度。“华语电影”的起源是新马华人在独立建国前后创造的新词,以寻求一个自主的...

  • 努里·比格·锡兰:诗电影的余响

    作者:汪方华 刊期:2017年第05期

    新世纪,土耳其文化突然绽放于国际舞台,努里·比格·锡兰的电影和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将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在东西文化夹缝中难以突围的土耳其的国族困境、土耳其民众的生存境遇、智识阶层的困惑也随之异常清晰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作为土耳其电影艺术的传承者,执著于呈现土耳其智识者内心镜像的作者导演,一直受到戛纳国际电...

  • 努里·比格·锡兰对谈录

    作者:罗伯·怀特; 努里·比格·锡兰; 汪方华 刊期:2017年第05期

    长焦、景深镜头、画面的极简主义、偷窥视角,典型的努里·比格-锡兰的影像风格。在电影《安纳托利亚往事》中一个简短的镜头,男主角在浴缸中睁眼看到的画面最初是模糊不清的。对于疲倦的医生来说,澡堂的环境看起来那么陌生,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和小镇上的一切都很疏远,也漠不关心。

  • 往事如风——《安纳托利亚往事》的造梦艺术

    作者:常疌; 汪方华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地处地中海的土耳其,有着连接欧亚两大洲的独特地理位置,绵延千年的东罗马帝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此交汇,形成灿烂的安纳托利亚文明。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中部,苍茫的高原风景成为土耳其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土耳其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不算知名,但独特的地理和文化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土耳其电影风格。一直以来,

  • 努里·比格·锡兰作品年表

    刊期:2017年第05期

    《茧》(1995) 编剧、摄影:努里·比格·锡兰 剪辑:约瑟夫·阿尔迪马茨 主演:艾明·锡兰、法玛·锡兰图尔古特·托普拉克

  • 论《恋爱与义务》里新旧观念的冲撞与调和

    作者:黄钧妍; 张隽隽 刊期:2017年第05期

    1931年由卜万苍导演的《恋爱与义务》围绕着自由恋爱与家庭责任展开,虽对女性恋爱给予了一定的理解和怜悯,但最终还是以承担家庭责任为旨归,并给“恋爱至上”的摩登女性以严厉惩戒。这部在当时备受推崇的影片与时代话语紧紧相连。本文讨论其中的自由恋爱如何从反对“封建大家庭”的利器,转变为新生的中产阶级核心家庭的潜在威胁而遭到否定和...

  • 亲王格格、女明星、烈女、间谍:抗战前后公共话语中的英茵

    作者:年悦 刊期:2017年第05期

    本文从表演理论和身体理论的角度考察了在抗日战争环境中公共话语对女明星英茵形象的建构过程。通过对抗战前后报刊的梳理,探讨在民族危亡的特定历史场域里围绕女明星英茵所产生的各种论述,认为公共话语建构的有关英菌的流动性建立在有关家国民族主义的叙述之上。同时,分析有关英茵身体话语的讨论,指出英菌之死正是中国现代女性在都市空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