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聚焦质量 共赢未来——“第二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摘要

    作者:张宏森; 李国奇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中国电影新力量”这个词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现象或者结果:一批新的电影创作人才和管理人才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电影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年来,国内电影票房一次次刷新纪录,影院建设突飞猛进,

  • 《捉迷藏》

    作者:刘杰; 李迅; 路春艳; 图宾根木匠 刊期:2016年第12期

    时间:2016年11月3日 地点:中国电影资料馆会议室 创作背景 刘杰(以下简称刘):对于我来说,《捉迷藏》就像是我做导演的一次出轨。其实我很早就想过偶尔出轨,做个商业片,因为是对导演能力的一种锻炼。

  • “争议”的变动——《驴得水》的文本内外

    作者:原文泰 刊期:2016年第12期

    《驴得水》是近年来话剧"IP"热潮中的又一部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充满揶揄与讽刺的故事,刻画出一群性格各异、洋溢着复杂人性的角色,不仅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对时代症结做出批评,又用模糊、暧昧的话语互文,将观众对故事的想象进行了"在地化"的"引导"。

  • 作为次要情节(B故事)的爱情关系

    作者:姚睿 刊期:2016年第12期

    电影中的次要情节(B故事)是"关系型"故事,它为角色提供展现兴趣爱好、梦想与欲望的空间。将"爱情"视作一组人物关系而不是电影类型、风格或题材,对其量化和归类便具备了可行性。在当代电影中,爱情故事是最重要的次要情节(B故事),它与主线情节(A故事)交相辉映,能适时为主线情节锦上添花。在"欢喜冤家,日久生情""一见钟情,曲终人散"...

  • 当下中国爱情题材电影的类型融合与元素弥散

    作者:战迪 刊期:2016年第12期

    近年来,在国产类型片创作实践中,爱情题材作为典型的类型元素,广泛弥散于各种不同类型片中,以至于爱情类型与其他类型之间边际模糊,甚至难于辨认。研究认为,泛爱情叙事的技法,满足了观众的潜在认知心理,充当了戏剧化冲突的强大叙事动力,也在类型融合的进程中打破既有规则,实现类型的超越。然而,这一现象泛滥的背后,不仅潜藏着对爱情本质的狭隘化...

  • 中国非情节剧爱情片叙事研究

    作者:陈咏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中外爱情片按照叙事特点可分为情节剧式爱情片与非情节剧式爱情片。叙事的因果关系和闭合式结局是情节剧式爱情片的重要特点之一。笔者通过对中国非情节剧式爱情片的研究发现,其叙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叙事淡化因果关系及欲望目标;开放式结局与内在冲突;非线性时间与非连贯现实叙事。

  • 关注小人物的大艺术家

    作者:戴光晰 刊期:2016年第12期

    我国著名导演艺术家桑弧百年诞辰之际,本刊邀请多位电影导演、电影研究学者和亲属,撰文缅怀纪念这位中国影坛“第二代”前辈导演。桑弧自20世纪40年代从影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银幕生涯中,共创作了三十多部电影作品。他和同事们精诚合作,创下新中国电影三项“第一”,

  • 我的“桑导演”

    作者:张建亚 刊期:2016年第12期

    桑弧的电影成就早有公论,在看到各类美誉的时候,脑中总会浮现我的"桑导演"。1982年,我毕业后回上影厂,跟过白沉、谢晋等著名导演,更有幸的是跟随桑弧,从拍戏到后来继任他的职务,担任上影厂"第三创作室"主任,他仍作为顾问直至退休,他一直是我父执般的老师。

  • 大智若愚的桑弧

    作者:江平 刊期:2016年第12期

    桑弧导演是上影厂乃至全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因为与世无争,因为历尽沧桑,生活中的他若谦谦君子,又如一介书生,他在我的印象里永远是和蔼的长者形象:说话没高声,走路慢悠悠,举止言谈十分谦和。

  • 浮世的微笑

    作者:朱枫 刊期:2016年第12期

    桑弧先生是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中举足轻重的一位大家,也是上海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今年适逢桑弧导演诞辰100周年,对桑弧导演最好的缅怀,就是对他的电影遗产进行研究和学习。

  • 为父亲编文集《拍戏随笔》

    作者:李亦中 刊期:2016年第12期

    我小时候常缠住父亲,请他解答小伙伴问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姓李,你爸爸姓桑?"父亲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他本名李培林,"桑弧"是笔名,取自一首古诗"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可是,都市里见不到"蓬矢"与"桑弧"的实体。过了许久,我才明白这个典故含有的男儿励志的涵义。

  • 桑弧创作论

    作者:陆绍阳 刊期:2016年第12期

    桑弧编导的30部电影中,样式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戏曲艺术片,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编剧);第二类是根据"五四"以来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代表作有《祝福》《子夜》;第三类是喜剧片,代表作有《假凤虚凰》《哀乐中年》《她俩和他俩》等。桑弧的喜剧片呈现出"思想健康、格调清新、谐趣横生、深入浅出"的特征,他的文学改编电影...

  • 新时期桑弧电影现实上海想象中的城市形象

    作者:黄鹏 刊期:2016年第12期

    论文探究桑弧电影是如何通过叙述,特别是通过视听语言媒介,以空间与身体为关键展开想象,从对比的叙述方式到性别权力的斗争,从物质生活的想象性复苏到不断强化,从进步女性私人生活空间的逐步呈现的分析,进而呈现出新时期桑弧电影现实上海中的城市形象是怎样通过想象被赋予意义以及被赋予怎样的意义。

  • 20世纪20年代上海电影宣传体系的构建与多重运作实践

    作者:徐文明; 唐丽娟 刊期:2016年第12期

    20世纪20年代是上海电影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此时期,上海电影初步建构了自己的电影宣传体系,并进行了诸多运作实践,其中也出现了较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对20世纪20年代上海电影宣传人员、机构体系建构和上海电影宣传的多元化运作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当时电影宣传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 纪录片在湖北早期传播研究(1903—1935)

    作者:王光艳 刊期:2016年第12期

    纪录片依托电影而生,湖北是中国内陆省份,也是电影较早传入的地方之一,廓清纪录片在湖北的早期传播原貌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本文对1903—1935年电影在湖北的登陆、发展与辐射进行梳理,揭示早期纪录片在湖北的传播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