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香巴拉信使》

    作者:檀秋文(记录整理) 刊期:2007年第04期

    杨:你自己怎样定位你的这部影片? 俞:文艺片。 杨:你的第一部片子是《我的兄弟姐妹》吧? 俞:第一部是《我的兄弟姐妹》,然后是《我的美丽乡愁》。

  • “走出去”并“请进来”开拓少数民族电影新领域——电影《别姬印象》研讨会综述

    作者:裴旖旎 刊期:2007年第04期

    云南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在电影中也尽显她的独特风貌,令人深深向往。从《刘三姐》、《阿诗玛》起,云南少数民族电影中的神话色彩和传奇意味就成为引人入胜的看点之一,纯洁真挚的爱情故事则更是其展现的重点。由云南良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斥资拍摄的电影《别姬印象》在继承了传统少数民族电影特色的基础上,

  • 沙场点“兵”——新世纪军事影视现象检索

    作者:张东 刊期:2007年第04期

    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按照传统,这种时刻,通常也是人们对历史进行总结、回顾的时候。借着这个光荣的日子,我们在这里对新世纪以来军事影视的创作情况做一次梳理和回顾,并以此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

  • 李平分:想象与凝重共舞 平凡与伟大齐飞

    作者:李平分; 叶晟君 刊期:2007年第04期

    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牵扯面之广、领袖人物之多、事件之复杂,是很难想象的,当您第一次动笔写《大决战》时,是怎么平衡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又是怎样将现有的历史资料变成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艺术品呢?

  • 高希希:为战争英雄铺设人性的天空

    作者:高希希; 陈华 刊期:2007年第04期

    陈:在您所执导的影视作品中,军事题材占据着不小的比重,其中不乏塑造得极为成功的硬汉形象,比如《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英雄人物的塑造很容易走入固定的套路,您的创作理念有什么不同吗?

  • 宋业明:永远解不开的英雄情结

    作者:宋业明; 宫尚娟 刊期:2007年第04期

    宫:作为一名导演,从您的创作经历来看,几乎都是军事题材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是不是您很擅长拍这类影片?是什么吸引着您去创作?

  • 翟俊杰:于凝重中饱含温暖 于历史中照应现实

    作者:翟俊杰; 宝丰 刊期:2007年第04期

    宝:您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历史题材的影片,您怎样看待历史题材中的历史呢? 翟:我是一名军队的电影工作者,在创作中首先遇到的往往是军事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我觉得,拍这种题材的影片,既不能照搬历史,又不能拘泥于历史,而应尽量地接近历史,在事件中展现人物的性格风貌。首先,

  • 新世纪战争片述评

    作者:赵宁宇 刊期:2007年第04期

    中国战争片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过许多优秀的作品。进入当代,战争片的形态产生了若干变化,在观念导向、艺术追求、技术手段、故事讲述、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影视技术的进步和外国同类电影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战争片作用巨大。新世纪中国战争片,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反英雄”的出位、个体精神的彰显、类型因素的杂糅、纪实感的营...

  • 价值新发现——新世纪军事题材影视剧的突破与创新

    作者:皇甫宜川 刊期:2007年第04期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军事题材电影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随着电视连续剧这一艺术形式的日趋成熟,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也开始显现出发展潜力。进入新世纪后,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很快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发展态势和艺术突破,而军事题材电影也在相对平静的表层下继续表现出创新的迹象。这种突破与创新,其实质是源于创作者...

  • 阿兰·雷乃的艺术生命力

    作者:朱晓洁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期《当代电影》选择阿兰·雷乃作为封面人物,一是为了纪念这位法国电影大师85周岁诞辰暨从影60周年,二是为了弥补2006法国纪录电影展留下的遗憾。由于这次影展选映了雷乃的多部纪录片,主办方中国电影资料馆、法国东西方文化促进协会、法国驻华大使馆曾经邀清大师前来北京参加开幕式。开幕式于6月2日在西单文化广场举行,这一天刚好是阿兰·雷...

  • 驶向不安

    作者:苏珊·里昂德拉-吉格; 让-路易·勒特拉; 朱晓洁(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书有两个部分。可以把它看作像影片《吸烟/不吸烟》那样的双折作品,也就是说,读者可以随意选择先看哪个部分。没有第一第二之分,有的只是整理成书时不得已的先后之分。本书开始的部分是对雷乃作品的随笔评论,另一部分是我们在导演的善意合作下完成的访谈。他幽默地对我们说:“如果我要写一部有上下两卷的回忆录,

  • 建构的游戏:阿兰·雷乃电影中的结构

    作者:弗朗索瓦·托马斯; 刘绢绢(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1984年《至死不渝的爱情》在威尼斯电影节放映前,阿兰·雷乃告诉演员和团队成员们:“电影可能无法放映到底,可能中途就不得不重新打开放映厅的大灯。”因为电影中有一些令人困惑的插曲,并伴之以黑色背景上白色颗粒的涡流。雷乃喜欢对人讲起1939年公众对影片《游戏规则》(La R è gle dujeu)的反应,讲观众是如何愤怒地砸碎了座椅,并且明确...

  • 恐怖/幸福:转变——简评阿兰·雷乃的8部纪录短片

    作者:西里尔·奈伊拉; 单万里(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从《梵高》(1948)到《苯乙烯之歌》(1958),阿兰·雷乃十年间拍摄的8部短片都是纪录片。在所谓“现代性”的法国电影家当中,雷乃的这种一致性独一无二,其他导演拍摄短片主要是为了在电影中寻找虚构与叙事的新套路。其他独特性:当作者政策处在理论建设阶段,迫使所有渴望拍电影的人炫耀自由与“艺术愿望”时,雷乃的每一部短片都是受委托拍...

  • 入行——阿兰·雷乃访谈录

    作者:苏珊·里昂德拉-吉格; 让-路易·勒特拉; 巫明明(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这次访谈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避免向阿兰·雷乃(Alain Resnais)提一些他已经回答过很多次的问题。比如说,有几次的访谈都涉及到导演与音乐、图解文学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他的每部影片的创作……我们决定不再涉及这些问题,甚至也不从侧面提。阿兰·雷乃的和蔼可亲和随叫随到使得这次从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持续了一年的访谈成为了可能。

  • 萨沙·维尔尼的优雅风格

    作者:阿兰·雷乃; 徐溧遥(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我所有关于萨沙·维尔尼的最初记忆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的1948年或1949年的某一天,那天我们相识了。我不记得是因为一个电话,还是在楼梯拐角的一个偶遇,或者在一家酒吧的吧台边开始的。我那时刚拍摄完几部16毫米的柯达彩色胶片电影,是最早的彩色有声片之一,即把三层敏感的色彩重合在一个较厚的载体上(这该是在伊斯门彩色片之前)。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