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在“钟惦棐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赵实 刊期:2007年第03期

    2007年5月20日是著名文艺评论家、电影美学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首任会长钟惦棐逝世2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钟先生为丰富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繁荣电影理论做出的卓越贡献,发扬他求真务实、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与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在京联合举办了“钟惦棐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120余位文艺界、电影评论界、创作界人士及钟...

  • 钟惦棐的新美学和中国的新电影——论钟惦棐的美学思想和历史地位

    作者:陈犀禾; 潘国美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主张把钟惦棐的电影批评活动和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历史和实践语境联系起来思考,强调了钟惦棐电影美学思想的实践性品格。文章在讨论了钟惦棐的电影美学思想的基本要点后认为:钟老的美学思想(关注电影本体,主张语言创新,拒绝极左政治的教条,破除戏剧美学,主张影像美学)和80年代中国新电影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并对推动80年代中国电...

  • 两对基本概念:抽象观众/具体观众视觉性/文学性——从《电影的锣鼓》和《电影文学断想》开始

    作者:张颐武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钟惦柴论文《电影的锣鼓》、《电影文学断想》的读解,展开对钟惦莱电影观的分析。通过对于抽象观众/具体观众、文学性/视觉性两对核心概念的辨析和发掘,讨论中国电影史内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 钟惦棐素描:宣传干部、文人和思想者

    作者:陈墨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从三个侧面对当代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先生进行素描,宣传干部是他的政治身份和思想立场,终其一生,钟先生都是忠诚的中国共产党人;文人则是他的内在性情及其个性特征:钟先生多才多艺、博学多能,但他的电影评论可以说是文人影评,他的理论方式也是文人论理;思想者则是钟先生精神境界的真正核心所在,也是其所有文章的真正骨血所在。从宣传...

  • “钟惦棐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张文燕 刊期:2007年第03期

    2007年3月20日是著名文艺评论家、电影美学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旨任会长钟惦棐逝世2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钟先生为丰富中国电影美学体糸、繁荣电影理论做出的卓越贡献,发扬他求真务实、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与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在京联合举办了“钟惦棐逝世20周午学术研讨会”,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实,电影局局...

  • 中国电影的精神地图——论主流电影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

    作者:贾磊磊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中国的主流电影应当在不同的叙事形态中建立一种共通、共享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我们应当把和谐、仁爱、自然作为核心的文化观念来整合不同艺术作品的精神图景,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成为支撑不同电影叙事形态的共同根基。就像足球比赛不能在足球场外寻找规则一样,主流电影不能在一种没有边界的情况下进行影片的随意创作,不能够为追求奇...

  • 香港回归十周年电影专题研究:十年不易,一晃就十年——1997至2007香港电影漫谈

    作者:列孚 刊期:2007年第03期

    香港电影回归祖国已然十年。十年间,香港在中央政府直接支持和密切指导下安然渡过亚洲金融风暴、SARS等危机,逐步走向新的繁荣发展。而具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香港电影业,十年间也在两地日益频密的交往、合作中,在政策利好的局面下,拍摄了大量合拍片,以及诸多颇具特色的港产片。十年已过,我们有必要检视“九七”以来香港电影发生的变化...

  •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

    作者:李道新 刊期:2007年第03期

    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时间刻度,“九七”之于香港社会和香港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认真探讨1997年之后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是深入阐发“后九七”香港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蕴涵的重要途径。总的来看,“后九七”香港电影通过对时间元素的强力设计,执著地表达着记忆与失忆、因果与循环的特殊命题,展现出历史编年的线性特征...

  • “九七”后香港武侠电影札记

    作者:陈墨 刊期:2007年第03期

    香港回归已有十年,近十年来香港武侠电影处于高峰过后的相对低潮。然而非但薪火未尽,且在武侠电影的数码技艺、类型空间和传统变革等多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创新探索。本文将在这几方面对近十年来香港武侠电影的重要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并且提出自己的一点感想和希望。

  • 全球化语境下的类型突围——论香港青年电影导演的类型片创作

    作者:钱春莲 刊期:2007年第03期

    纵观香港青年导演在类型片领域的创作.他们已经认识到类型化制作作为文化产业体系中的一种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地建构审美期待,稳定受众群体,超越文化边界,成为快速高效的全球市场竞争策略。一方面,他们根据本土地域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结合自身的艺术观念和风格特长选择合适的类型模式,并在实际创作中体现出多元的风格特征和文化诉求。另...

  • 彭浩翔电影的黑色幽默和文化呈现

    作者:张燕 刊期:2007年第03期

    作为香港新生代导演群中的佼佼者,彭浩翔是香港影坛少见的“自造”型导演。基于对类型电影的个性理解和另类创造,彭浩翔电影形成了黑色幽默的独特美学风格,在叙事诸多环节都有具体体现。同时在其后现代式拼凑混杂的另类影像之下,彭浩翔电影还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蕴。

  • 叶伟信与香港电影这十年

    作者:许乐 刊期:2007年第03期

    叶伟信是香港电影这十年里出现的最为卓越的新生代导演之一。本文以叶伟信导演的十多部影片作为研究对象,在做文本分析的同时注重考察这些影片与香港电影文化生态之间的关联,希望能够借此对香港电影在这十年里的文化变迁有所管窥。

  • 陈木胜:转型中寻求发展

    作者:类成云 刊期:2007年第03期

    作为香港动作片的重要导演之一,陈木胜一直在积极地寻求发展空间和表达个性的方式。他从情感片入手,逐渐以自己特有的拍摄方式树立了动作片品牌,并以成熟的影像风格和叙事方式,富有个性的动作美学特色过渡到自由创作阶段,维持着商业和艺术的平衡发展。

  • 鬼才双生儿——彭氏兄弟的电影十年

    作者:洪帆; 张巍 刊期:2007年第03期

    香港电影的新生命力不仅在香港本土,更以其技术与精神整合亚洲其他地区电影资源而怒放于国际影坛。正如陈可辛因监制而联合港、泰.韩、日电影制作,谭家明因教书而传道于马来西亚,彭氏兄弟则以电影作者身份将香港惊悚片在泰国焕发出新生,并成功打入好莱坞,成为“后九七”泰国与香港最重要的导演。本文将检视这段历程,并试探讨其中意味。

  • 对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现状的探讨

    作者:吴思远 刊期:2007年第03期

    合拍片其实往往是从本地制作处于最坏环境的时候开始的。我以前也跟韩国合拍过电影,为什么呢?这跟投资市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韩国政府不愿意香港电影进入韩国市场,所以(香港电影)要进入韩国市场是困难的。但如果合拍便可以作为韩国片在韩国放映。又,如果香港电影能收到好几千万票房,哪里还需要合拍呢?但现在香港电影已经涉临绝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