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杂志简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655/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现代大地测量、地壳运动、地震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观测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国际刊号:1671-5942
国内刊号:42-1655/P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1
复合影响因子:0.67
总发文量:2796
总被引量:21059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4697
立即指数:0.088
期刊他引率:0.7508
平均引文率:13.1759
  • 重力异常场云计算软件系统

    作者:杨光亮; 申重阳; 黎哲君; 董非非; 王嘉沛 刊期:2018年第02期

    针对重力异常场计算中存在的处理流程繁琐、参数和坐标系统不统一等问题,开发一种跨平台的重力异常场云计算软件系统OnGra。该软件按照区域重力调查规范和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设计、重构、集成现有重力异常场处理算法和自适应提取计算区域数字地形模型算法,可依据野外重力/GNSS观测,批量、自动计算自由空气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

  • 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分析

    作者:伍吉仓; 王岩; 吴伟伟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1999~2015年GPS观测数据,获得ITRF2014框架下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菱形块体区域测站的水平速度场。结果表明,相对于欧亚板块固定,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方向总体上呈现由东向到东南向、再到南西向的顺时针旋转分布;从运动速度大小分布来看,则呈现菱形块体中间大两侧小、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态势。采用三角形法...

  • 基于GPS速度场的云南地壳应力积累特征分析

    作者:唐红涛; 贾鹏; 刘芳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2009~2015年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解算云南地区的地壳应变场,在红河断裂与曲江断裂选取两个GPS剖面,计算并分析两个断裂的应变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红河、曲江、小江等多个主要断裂应变场存在张、压交替的时空演化特征,近期曲江断裂南段表现为东西向拉张,红河断裂北段东西向拉张量值较大,约12.0×10^-8/a,云南南部主要表现...

  • 张培震院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作者:柳建乔 刊期:2018年第02期

    张培震院士等完成的“青藏高原及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形成过程”项目,2018午1月8日荣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整个高原尺度的变形格局、运动速率和应变分配,定量揭示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状态。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为研究对象,从构造变形、山脉隆升、盆地消亡和地貌演化等方面,系统解剖高原晚新生代的形成过...

  • 三峡重庆地区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作者:陈涛; 张锐; 黄世源 刊期:2018年第02期

    首次利用三峡重庆地区GPS、钻孔应变及数字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该地区水平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各站点相对丰都龙河站运动速率在0~3mm/a,呈现一定的右旋特征;整个区域表现为压性特征,区域主压应变方向为NW向及NE向;最大剪应变等值线在渝西南、渝东北及与渝东南分别出现高梯度带,与主要地震活动区域相对应。

  • 基于能量判据的剪切破坏型危岩主控结构面断裂扩展研究

    作者:张祎; 徐利军; 王浩 刊期:2018年第02期

    将剪切型危岩主控结构面按受力机理归纳为压剪和拉剪两种形式,其本质是Ⅰ-Ⅱ复合型裂纹的断裂扩展问题。应用最大应变能释放准则,建立危岩主控结构面开裂角吼和断裂韧度GR的计算方法。选取重庆万州首立山典型危岩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其断裂角与基于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的断裂角计算结果一致,主控结构面的开裂方向均是指向临空面方向,初步验证...

  • 改进的边坡变形非线性时变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

    作者:肖兆兵; 宋迎春; 谢雪梅 刊期:2018年第02期

    大地测量数据往往包含许多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所建立的函数模型产生病态,影响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研究边坡变形非线性时变系统的力学原理,利用多项式拟舍方法改进原模型,在参数解算过程中,考虑到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给解算结果带来消极影响,通过限制不确定度,利用rain-max准则,提高参数解算的准确性,并将预测变形结果与实测边...

  • 袁运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者:柳建乔 刊期:2018年第02期

    由本刊编委、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运斌研究员等完成的“空间高动态卫星精密定位及其综合测试理论与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项目荣获201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研制了空间交会对接卫星精密定位及卫星信息精密处理与系统测试一体化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我国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重大航天任务。

  • 灰色稳健总体最小二乘估计及高铁路基变形预测

    作者:陈洋; 文鸿雁; 覃辉; 王清涛; 周吕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最小二乘估计和部分变量误差模型的总体最小二乘估计不具备抵御粗差的能力。鉴于粗差可能同时出现在灰色白化微分方程的观测值和系数矩阵中,本文提出基于IGGⅢ抗差方案的部分变量总体最小二乘稳健估计。结合仿真数据和高铁路基观测数据,系统地比较稳健最小二乘、部分变量总体最小二乘、本文算法参数估计结果和算法稳定性。结果表明,本文算法...

  • 2017-06巴东Ms4.3地震序列视应力变化

    作者:陈俊华; 王秋良; 吴海波; 王杰; 张卫华; 赵凌云; 黄颂 刊期:2018年第02期

    采用固定台站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201706-16巴东Ms4.3地震序列16个ML1.8以上地震的视应力、拐角频率及震源破裂半径等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地震视应力值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序列视应力值与震级正相关.地震震源谱的高频成分不丰富,拐角频率和视应力值均远小于非水库区的构造地震.震源区地下结构较为复杂。

  • 太康Ms4.7地震构造初步分析

    作者:朱国军; 杨卓欣; 王志铄; 谭雅丽; 石金虎; 酆少英 刊期:2018年第02期

    对比分析石油地震剖面和高分辨浅层地震剖面,依据震源机制解、地震精定位结果,给出太康Ms4.7地震区深浅断裂的展布关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晚白垩世至古近纪,太康隆起发生NWW和NE-NNE向张剪性走滑断层活动,其产生的伸展拉张作用使隆起解体,形成目前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新近纪以来,在太康隆起整体接受沉积的背景下,构造活动强度有...

  • P波初动包络线增长率区域特征的初步讨论

    作者:廉超; 孔宇阳; 陈新强 刊期:2018年第02期

    使用B-△方法对日本东北地区265个地震事件进行分析,得到该地区P波初动包络线增长率,研究其区域差异特性。利用P波初动2~3S的数据,通过经验公式预测地震震中距;通过对P波初动波形拟合公式Bt·exp(-At)得到拟合参数A和B;在确定公式斜率值后,得到经验系数c值。结果显示,该地区记录到的地震波P波包络线增长率存在一定的深度依赖性,深度较...

  • 利用中级地震激发的自由振荡简振模研究我国大陆中部地区上地幔介质横向特性

    作者:王建国; 胡小刚; 柳林涛 刊期:2018年第02期

    选取2004~2015年发生在我国大陆附近的14个中级地震(6.5〈M0〈7.5),利用安装有STS-I宽频带地震仪的恩施、昆明和西安台记录值以及丽江和武汉台的超导重力仪数据,分别获取球型简振模观测值。根据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和横向均匀地球模型,计算各台站的球型简振模模拟值。比较观测值和模拟值在振幅和频率上的差异,分析我国大陆台站覆盖区...

  • 黄土河谷场地地形放大效应的研究

    作者:王良; 卢育霞; 马林伟; 孔德政 刊期:2018年第02期

    使用黄土河谷场地模型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各观测点PGA的放大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山顶和山谷各点的傅里叶谱以及谱比发现,在地形和土层共同作用下的放大效应是各自单独作用下放大效应的乘积。

  • GNSS精密单点定位成果的框架与历元转换方法

    作者:崔家武; 张兴福; 王峰; 周波阳; 魏德宏 刊期:2018年第02期

    虽然GNSS精密单点静态定位精度可达cm级,但其定位成果一般是某一ITRF框架下的平均观测历元时刻的坐标,通过框架及历元转换可获取地面点在任意ITRF框架及历元时刻的坐标。利用APPS、CSRS、GAPS、magicGNSS以及AUSPOS等在线GNSS数据处理软件对93d的单CORS站数据进行解算,并采用框架及历元转换方法将定位成果转换为CGCS2000坐标(ITRF97框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