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杂志简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655/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现代大地测量、地壳运动、地震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观测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国际刊号:1671-5942
国内刊号:42-1655/P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1
复合影响因子:0.67
总发文量:2796
总被引量:21059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4697
立即指数:0.088
期刊他引率:0.7508
平均引文率:13.1759
  • 基于大地测量观测的断层运动研究综述

    作者:季灵运; 朱良玉; 李宁; 汪翠枝 刊期:2017年第08期

    以基于大地测量观测资料研究断层运动为主线,分析讨论地震大地测量观测资料在分析研究断层不同孕震周期运动模式中发挥的作用。回顾断层位错模型的发展,包括弹性回跳理论的提出、位错理论在描述同震、震间和震后形变中的发展应用,总结地震大地测量观测在判断断层孕震阶段中的应用,为断层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支撑。

  • 青藏高原形成的地壳流变制约

    作者:邢乐林 刊期:2017年第08期

    2017-07—19《自然》杂志发表关于青藏高原形成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陈林等利用三维数值模型评估地壳流变对造山带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弱的亚洲地壳有利于应变向北传递,在碰撞带后方形成一个宽阔的造山高原;强的亚洲地壳抑制高原的形成,造山吸收大部分会聚量,同时强的亚洲岩石圈下插到印度岩石圈下方,形成一个反极性俯冲。将二者合并到...

  • 2016年青海门源MS6.4地震前的区域地壳形变特征

    作者:陈为涛; 甘卫军; 肖根如; 王阅兵; 连尉平; 梁诗明; 张克亮 刊期:2017年第08期

    选取2016-01-21青海门源MS6.4强震发震区域周围200km范围的10个连续GPS观测站和74个流动GPS观测站资料,分析研究2016年门源MS6.4地震之前的区域地壳形变特征:1)基于10余年GPS资料的速度场计算结果表明,发震区域所处的祁连-海原断裂系具有显著高于周边区域的地壳应变率和地震矩累积率。在发震区域20km×20km范围内,最大和最小主应变率分别为21.5...

  • BDS/GPS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及其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彬彬; 刘根友; 李正媛; 李甜 刊期:2017年第08期

    论述了BDS/GPS双系统组合下的单频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原理,并基于该算法实现一种实时远程变形监测系统。以理县某边坡变形监测应用为例,比较了GPS、BDS及其组合系统下的观测条件和阻尼LAMBDA算法定位效果:BDS的观测卫星数多于GPS,PDOP值相较于GPS也更加稳定;BDS单历元解标准差在N、E、U方向上分别为0.40cm、0.31cm、1.00cm,优于GPS的0.61cm、...

  • PS基线网络用于线性工程形变监测与分析

    作者:刘媛媛; 赵超英; 张勤; 朱武 刊期:2017年第08期

    针对SAR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在区域地表形变监测中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气延迟效应的问题,采用邻域差分的思想来减弱差分干涉相位中的自相关影响。采用附加距离限制的Delaunay三角网进行PS基线网络的布设,可以有效剔除距离较长的基线边和低质量的PS点目标,并利用邻接矩阵对PS基线网络中的重复边进行检测与删除,以提高程序的计算效率。首先利用...

  • 2016年门源MS6.4强震的发震构造及其对“天祝地震空区”的影响

    作者:李彦宝; 甘卫军; 王阅兵; 陈为涛; 张克亮; 梁诗明; 张永奇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在综合分析区域活动断裂活动特征、震源机制解、余震精定位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GPS观测数据,推断冷龙岭断裂倾向NE,而非部分早期研究推测的倾向SW。考虑到2016年和1986两次门源MS6.4强震相似的震源机制与冷龙岭断裂的位置关系以及冷龙岭断裂倾向NE等事实,可推测判定这两次强震的发震构造应为冷龙岭断裂;冷龙岭断裂处于祁连-海原活动断裂系内著名...

  • 土的天然密度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作者:孔宇阳; 廉超; 陈新强 刊期:2017年第08期

    选择3种不同强度的人造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基岩地震动输入,采用一维土层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两种不同土性的土层剖面,在一定范围内土的天然密度变化对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地表峰值加速度与土层的天然密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土体的天然密度增大,地震动峰...

  • 鲁西南聊考断裂带地震危险性评价与活动性分布

    作者:刘方斌; 曲均浩; 田兆阳; 刘承雨 刊期:2017年第08期

    利用1970年以来沿聊考断裂带及周边50km范围内的地震数据,结合历史强震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分别运用最大似然法和最小二乘法对研究区进行b值计算,圈出高应力累积区,并借助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概率评估方法以及地震活动性分布,得出以下结论:1)南段的范县、清丰、濮阳以及鄄城地区的b值维持在0.6~0.7之间,属于高应力积累区;2)未来50a内南段危险...

  • 2016年Mw7.1熊本地震震后粘滞性与流变分布特征

    作者:王伟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地壳和上地幔物质在大震、火山等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过程参数通常很难直接测量。Moore等人通过GPS等空间大地测量资料观测2016年熊本Mw7.1地震的震后变形来研究应力分布特征,揭示了该地区的地壳粘滞度以及力学强弱程度,表明大地测量技术可以在较广的时空范围直接测量岩石的流变参数。该成果刊登于2017—04—14的《科学》上。

  • 宁夏区域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作者:张锦玲; 朱新运; 马起杨; 金春华 刊期:2017年第08期

    利用宁夏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于宁夏区域2008~2014年210个ML2.0~4.9地震波资料,采用Brune模式,将台站获取的速度记录进行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及仪器校正,对速度谱在频率域积分得到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进而计算震源半径、地震矩等小震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各参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地震矩范围...

  • 沿河县上覆第四系堆积物下伏泥岩类型滑坡失稳机制分析

    作者:汪旭涛; 王凯; 朱念 刊期:2017年第08期

    建立小寨滑坡水文地质模型,模拟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渗流场分布及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该类型滑坡的失稳演化过程主要分为上覆Q4el+dl堆积阶段、接触带泥岩富水风化阶段和风化带富水软化阶段,风化带富水软化程度与滑体的高渗透性和滑床的隔水特性密切相关,是滑坡失稳破坏的决定性因素;滑坡的发生是因地表降雨下渗受阻,在上覆堆积层及下伏泥岩...

  • 基于地磁异常分析大别造山带东段构造特征

    作者:肖伟鹏; 王雷; 张毅; 王飞; 储飞; 潘浩波 刊期:2017年第08期

    以横跨东大别造山带东段的地磁总强度剖面数据和皖中西部地磁总强度加密点阵数据为基础,经过日变通化改正化极、局部与区域异常场的分离,基于分离出的区域磁异常场,使用近似线性反演公式,计算出剖面的居里面平均埋深24km,最大起伏6km。通过近30a的震源深度分析得知,研究区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1~30km,表明该区的“发震层”层位与“磁性层”层...

  • 火山爆发预测的新方法

    作者:邢乐林 刊期:2017年第08期

    2017-05—15《自然》杂志发表Shapiro关于深浅部长周期火山地震活动与流体压力转移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在俄罗斯Klyuchevskoy火山群发现两个明显的长周期源,一个仅在活火山之下,另一个在超过30km深部的岩浆库。在火山爆发之前,长周期地震活动存在系统性增加,其长周期活动性的快速转移表明深浅部岩浆库之间的液压关联,可作为火山爆发监...

  • 北斗三频中长基线模糊度解算研究

    作者:冯存永; 黄令勇; 董海政; 周茜健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在推导TCAR模型基础上,研究制约TCAR快速固定中长基线模糊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基于三频无几何无电离层组合快速解算中长基线模糊度的新方法。然后利用北斗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TCAR算法能够解决北斗短基线模糊度快速固定问题,而新方法可以实现中长基线模糊度的快速、准确固定。

  • GNSS对流层延迟推算可降水量的季节转换模型研究

    作者:易正晖; 王帅民; 王勇; 徐玉静; 刘备 刊期:2017年第08期

    利用台湾桃园(TWTF)站气象数据和对流层延迟数据开展可降水量和对流层延迟序列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特性。利用回归分析建立季节和全年转换模型,并利用各季节降水和无降水期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各季节GNSS可降水量与线性回归可降水量的RMS值小于1.5mm,最大误差不超过3.3mm,满足GNSS气象学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