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杂志简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655/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现代大地测量、地壳运动、地震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观测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国际刊号:1671-5942
国内刊号:42-1655/P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1
复合影响因子:0.67
总发文量:2796
总被引量:21059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4697
立即指数:0.088
期刊他引率:0.7508
平均引文率:13.1759
  •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地震诱发作用研究

    作者:魏二虎; 李智强; 殷志祥 刊期:2014年第01期

    以全球范围内1973-01—01—2012—12—30日里氏7.0以上地震为研究对象,引入有限离散函数微商,并定义了评估地震活跃性的数值R,根据IERS提供的日长数据,从新的角度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地震的诱发作用:1)地震发生在dLOD^+2/dMJD极值点以及零值点的几率远大于随机理论几率,表明日长变化速率变化快以及正负交换时会诱发地震的发生;2...

  •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作者:祝意青; 赵云峰; 刘芳; 刘练 刊期:2014年第01期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10年的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了新疆地区区域重力场及其动态变化,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力变化与天山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空间联系,重力变化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变形引起...

  • 国际金星探测计划进展和我国金星重力梯度计划的实施

    作者:郑伟; 许厚泽; 钟敏; 刘成恕 刊期:2014年第01期

    介绍国际金星探测计划及利用国际金星探测器跟踪数据建立的金星重力场模型,并建议我国将来金星重力梯度计划应采用SST—HL/SGG—Doppler—VLBI观测模式,卫星轨道高度最好为50~100km。

  • 联合GPS、InSAR建立同震地表三维位移场

    作者:徐克科; 牛元甫; 伍吉仓 刊期:2014年第01期

    通过GPS观测位移与InSAR—LOS形变的投影转换模型将GPS点位移归算到LOS方向。利用GPS点归算的LOS向位移,在构建Delaunay三角网基础上,进行三次内插,对InSAR-LOS形变误差进行纠正。基于非均匀滑动分布的位错模型,利用GPS观测数据反演断层参数。根据同震引起的地表位移在一定范围内方向具有一致性的特点,由断层参数正演同震位移场方向,将其...

  • 青藏高原东缘地应变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吕志鹏; 伍吉仓; 孟国杰; 乔学军; 徐克科 刊期:2014年第01期

    采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1年GPS监测站点的速度场结果,利用三角形法计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应变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三角形形状因子检验和应变显著性检验。根据块体应变变化特性将其分为块体内部、块体边缘和块体边界三个典型区域。对各区域应变结果的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成为区域内应变的高值区,反映自汶川...

  • 现今太原盆地重力变化与地表沉降

    作者:亥松柏; 申雷阳; 邢乐航; 李辉 刊期:2014年第01期

    利用重力复测资料和绝对重力资料分析太原盆地垂直形变趋势,结果显示:太原盆地垂直形变现今表现为沉降,且沉降速率呈下降趋势。2001-2006年太原盆地整体以21.8mm/a的速率沉降,是继承性沉降和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的综合效应;2009年以来断陷盆地北端的晋祠地区沉降速率约为6.6mm/a,以继承性沉降为主。

  • 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现今变形特征

    作者:刘瑞春; 季灵运 刊期:2014年第01期

    利用干涉图堆叠技术研究得到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2003-2010年的平均地壳形变速率场,结果表明:1)临汾盆地现今地壳形变场整体上表现为盆地下沉,两侧山体相对隆升的继承性变形特征,罗云山断裂为地壳形变速率差异的分界地段;2)罗云山断裂中段和南段的差异运动相比北段更为显著,最大差异形变速率分别为4mm/a和6mm/a;而在断裂范围内,变...

  • 山西地区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研究

    作者:塔拉; 陈阜超; 周海涛; 郭宝震; 郭良迁 刊期:2014年第01期

    对山西地区1980-2010年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获得垂直形变速率,并按照地质构造单元分块拟合,得到块体运动速率和块体边界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山西地区近30年来的地壳垂直变化和构造活动。结果表明,山西地区西部上升,东部下降。吕梁山块体掀斜抬升,太行山块体为掀斜活动,山西断陷带为掀斜下降。地壳垂直形变揭示出山西断陷...

  • 唐山断裂带三维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作者:孟庆筱; 王太松; 吕健; 董彦知; 郭宝震 刊期:2014年第01期

    基于跨唐山断裂带两条深地震物探剖面,建立精细的唐山断裂带三维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型,利用GPS及地应力观测结果进行约束;与区域M≥5.0地震震源机制解比对,以检验有限元模拟结果可靠性。对唐山断裂带等效应力场及XY平面剪切应力场的分析认为,唐山断裂带的深部断裂存在孕育较强地震的可能性,唐山断裂带北东段可能继续破裂。

  • 基于PS-InSAR方法反演北京地区地表沉降速率

    作者:罗三明; 杜凯夫; 畅柳; 万文妮; 杜雪松; 余敏; 杨博 刊期:2014年第01期

    选用27景ENVISAT降轨雷达干涉数据,利用相干点目标PS—InSAR技术进行时间序列处理,获取了北京及周边地区2006-2010年地表形变场。研究结果表明:1)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存在双桥、廊坊、燕郊镇、张喜庄、杨各庄、平谷和沙河镇等7个沉降中心,其中沉降速率最大的为北京的双桥与河北的廊坊,两个沉降中心区平均沉降速率(LOS)分别为-27.19±5.66m...

  • 宽频仪器观测的特定频段震颤波产生的原因分析

    作者:张燕; 吕品姬; 吴云 刊期:2014年第01期

    分析中国地震台宽频带倾斜仪、宽频带测震仪和PET重力仪秒采样的观测资料,结果显示三种仪器在记录高频震颤波方面具有一致性,通过对宽频带倾斜仪2008-2012—05月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观测到的频率为0.13—0.33Hz的高频震颤波产生的原因除了夏秋两季的台风外,还发现与近海海面,尤其是台湾海峡刮6级以上的风,黄梅台观测仪器都会记录到...

  • 新疆温泉井水温梯度观测实验及结果分析

    作者:何案华; 汪成国; 李晓东; 高守权; 赵刚; 邹广 刊期:2014年第01期

    对新疆温泉井井孔水温梯度和不同深度的水温动态观测的数据分析表明,观测井不同深度上的水温变化形态有一定的共性,如水温稳定过程均为对数曲线;但更多表现出差异性,如稳定时间复杂多变、不同深度段的井水温度微动态特征差异明显;水温梯度剧变带内井水温度显示出潮汐变化。结合该井的井孔柱状图及区域水文地质结构分析表明,这些差异性变化...

  • 盾构通用管片排版与纠偏控制的简化解算

    作者:潘国荣; 荣一夫 刊期:2014年第01期

    以盾构通用管片施工中隧道设计轴线、管片成型轴线、盾构机推进轴线三者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分析管片的排版和纠偏路线的设计,提出一种简化解算方法,并以某工程为例进行验算,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 基于建筑结构分布规律的点云孔洞修补

    作者:罗德安; 张腾波; 廖丽琼 刊期:2014年第01期

    顾及建筑立面的部件分布规律及相关的先验知识,提出了一种通过适度的人工诱导快速实现点云孔洞修复及补全的算法。算法首先在人工干预情况下快速获取建筑立面部件分布规律,继而借助分布规律预测缺失区域部件类型及候选位置,然后借助ICP算法将同类型具有完整数据的部件点云模型复制到缺失区域,最后通过边界融合实现孔洞的完整修复。实验证明...

  • Z字形断层系统剪切应变陡降时空分布的数值模拟

    作者:王学滨; 马冰; 吕家庆; 顾路 刊期:2014年第01期

    针对含Z字形断层的岩石标本,运用二次开发的FLAC-3D软件,研究了剪切应变陡降的时空分布,并对9种与剪切应变陡降和能量释放有关的量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断层拐折部位的破坏为中间断层的破坏创造了条件,中间断层的破坏造成了标本的整体失稳。区别于一些与能量释放有关的量,一些与剪切应变陡降有关的量在标本整体失稳稍前及失稳过程中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