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杂志简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655/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现代大地测量、地壳运动、地震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观测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国际刊号:1671-5942
国内刊号:42-1655/P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1
复合影响因子:0.67
总发文量:2796
总被引量:21059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4697
立即指数:0.088
期刊他引率:0.7508
平均引文率:13.1759
  • 地震预测中的电磁卫星

    作者:卓贤军; 赵国泽; 王继军; 汤吉; 詹艳 刊期:2005年第02期

    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低频电磁波(300kHz以下),监测低频电磁信号异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简要介绍了卫星观测到的震前电磁信号异常现象,分析了在地面进行电磁观测存在的局限性和通过地震电磁卫星进行电磁观测的优势.同时,通过比较已有的电磁卫星,提出了发展中国地震电磁卫星的一些基本设想.

  • 地震电磁卫星星座轨道优化设计

    作者:张雅声; 李智 刊期:2005年第02期

    根据地震监测任务对电磁卫星的需求,利用点数字仿真方法和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了电磁卫星星座.由4颗卫星组成的电磁卫星星座之空间分辨率约为700km,覆盖全球的观测用时周期为12小时.

  • 中国地震电磁现象的观测与研究

    作者:王继军; 赵国泽; 詹艳; 卓贤军; 汤吉; 关华平; 万战生 刊期:2005年第02期

    对近年来中国地震电磁现象(包括地面电磁场、大气电场、地磁脉冲和电离层扰动等)的观测研究进行了重点介绍.

  • 中国地震电磁现象的岩石实验研究

    作者:王继军; 赵国泽; 詹艳; 卓贤军; 汤吉; 关华平; 万战生 刊期:2005年第02期

    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岩石电磁辐射实验的一些现象和结果.

  • GPS掩星技术和电离层反演

    作者:周义炎; 吴云; 乔学军; 张训械 刊期:2005年第02期

    系统地介绍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组成和一些进行电离层反演的理论、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流程,并结合GPS/MET和CHAMP卫星的实测资料,计算了电子密度剖面,与用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表明,GPS掩星电离层观测具有精度高、覆盖范围大等特点;最后讨论了GPS掩星技术应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机理和前景.

  • 利用地基GPS探测震前电离层TEC异常

    作者:吴云; 乔学军; 周义炎 刊期:2005年第02期

    利用地基GPS测量获得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亚洲3次大地震震前VTEC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临震前10天之内,孕震区上空的VTEC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扰动,异常的增加一般出现在异常减少之前,但距发震时刻较远,该异常可能与太阳或地磁活动增强有关;异常的减少一般临近发震时刻,基本可以归结为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 2003年10月29~31日太阳耀斑对中国大陆电离层扰动的GPS监测与分析

    作者:乔学军; 郭利民; 杜瑞林; 王琪; 吴云 刊期:2005年第02期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中28个GPS基准站和中国周边地区10个IGS站的GPS观测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29日~31日期间,X10级太阳耀斑引起的中国大陆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本次太阳磁暴对我国不同地区电离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耀斑对中国大陆电离层的影响从29日中午10~11时开始,其影响强度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影响越大,...

  • 卫星热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邓志辉; 陈梅花; 王煜 刊期:2005年第02期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强地震前存在热异常,异常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异常的时空分布与异常区的地质构造、地理环境、季节、天气等因素有关.内陆地区的地震前常产生热红外异常,而沿海地区的地震前则更容易出现潜热通量异常.红外辐射可以通过卫星红外通道的传感器观测到,而潜热通量可以使用微波遥感观测资料计算或红外遥感与地面观测资料联...

  • 热红外极轨卫星地震监测系统综合技术研究

    作者:马照松; 单新建; 吴云 刊期:2005年第02期

    以2003年架设的NOAA/FY极轨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为基础,针对NOAA系列卫星,采用分布式处理方案,设计并建立了地震热红外卫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归档、查询、;自动生成全国夜晚地表亮温图像、全国白天彩色合成图像、全国每旬无云地表亮温图像等专题数据库产品;对任意选定的监测区进行热红外亮温动态跟踪和异...

  • 上网可查本刊来稿处理结果

    刊期:2005年第02期

  • 意大利达·努齐奥大学保罗博士应邀访问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作者:刘汉刚 刊期:2005年第02期

    应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姚运生研究员的邀请,意大利达.努齐奥大学(University“G.D’Annunzio”)教授保罗(Paolo Boncio)博士,于2004年7月8日至11日来我所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保罗博士作了题为《临汾盆地地震断层与地震灾害预测模型》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2002年9至10月间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饶扬誉博士在临汾盆地调查的合作研究...

  • 卫星热红外观测与发震断层不同段落交替活动特征分析

    作者:单新建; 屈春燕; 马瑾 刊期:2005年第02期

    利用NOAA卫星资料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热红外异常图像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增温异常条带在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落上具有迁移特征.地震前两天首先在库塞湖东西200 km范围内出现6℃左右的增温异常条带,在空间位置上与Harvard大学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野外考察所给出的宏观震中位置一致.地震前数小时,增温异常迁移到发震断层西段--太...

  •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在震害快速预估中的应用

    作者:张桂芳; 单新建; 尹京苑 刊期:2005年第02期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预估、评估和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震害评估和应急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建筑物的影像特征,设计了一种自动提取建筑物三维信息的模型;将提取出的建筑物三维信息,结合实验区人工调查的人口、经济数据,利用震害矩阵计算出不同类型建筑物在...

  • 地面重力时空变化向卫星高度的解析延拓

    作者:王丹; 李辉; 申重阳; 范春波; 杨光亮 刊期:2005年第02期

    为研究卫星在不同高度对地面重力变化的检测能力,利用地面获得的重力场时间和空间变化,采用空间域向上解析延拓原理,将地面数据向上解析延拓到数百千米的不同高度.计算分析表明,如果地表存在93×10-8ms-2的重力变化量,在450 km高度可观测到20×10-8ms-2的重力变化.所以利用卫星重力观测技术进行地震监测,其观测精度应优于20×10-8ms-2.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刊期: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