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杂志简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655/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现代大地测量、地壳运动、地震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观测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国际刊号:1671-5942
国内刊号:42-1655/P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1
复合影响因子:0.67
总发文量:2796
总被引量:21059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4697
立即指数:0.088
期刊他引率:0.7508
平均引文率:13.1759
  • 利用GPS观测资料划分现今地壳活动块体的方法

    作者:石耀霖; 朱守彪 刊期:2004年第02期

    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学中的热点.利用GPS观测的速率(或位移)计算网格点附近小区域的应变张量和转动的欧拉极,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计算的欧拉极进行分类,由此划分出地壳活动的次级块体.最后以中国大陆GPS观测结果为例.将中国大陆划分为9个活动块体,通过比较发现,所得结果与目前其他方法给出的结果大体一致.

  • 长江三峡库首区近期重力场动态变化

    作者:申重阳; 孙少安; 刘少明; 项爱民; 李辉; 杨光亮 刊期:2004年第02期

    利用向上解析延拓方法分析了1988~2003年底(首次蓄水后)长江三峡库首区重力场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首次蓄水过程中重力变化的基本特征.主要结论有:库区存在一定的重力变化背景和地壳密度变异条件;向上解析延拓方法能较好地分离不同波数域重力变化特征,其中长波数信息反映较深处或较大尺度异常密度体效应;首次蓄水过程中的重力变化显示强烈的库水...

  • 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在水库蓄水前后的变化

    作者:车用太; 刘五洲; 颜萍; 刘喜兰; 刘成龙 刊期:2004年第02期

    在系统分析长江三峡诱发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2001~2002年8个井台16个测项的地下流体正常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井网50km范围内两个中等地震震例,对比分析了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各测项动态的变化,发现水库蓄水对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是局部的,推测三峡库首区近期诱发中等以上水库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分析了受水...

  • 长江三峡库区地震地形变监测研究

    作者:杜瑞林; 邢灿飞; 伍中华; 李胜乐; 乔学军; 游新兆; 王琪; 孙少安; 申重阳; 凌模 刊期:2004年第02期

    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结合空间大地测量(GPS、InSAR)和传统大地测量的优点,在1998年以来的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和2003年水库首次蓄水中获取了大量监测成果.结果显示库区地壳运动的基本图像:垂直形变较为显著,主要来自因蓄水荷载而产生的形变,水平形变不明显,库区主要断层的活动性在蓄水期间有明显加强迹象.水准测量反映从1998年首期观测至2003年10...

  •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精密重力测量

    作者:孙少安; 项爱民; 刘冬至; 申重阳; 朱平; 杨光亮 刊期:2004年第02期

    介绍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精密重力测量和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观测资料表明:库坝附近水荷载的直接重力效应明显,最大重力变化约200×10-8ms-2,地下水渗透和地形变引起的间接重力效应,其影响范围离库岸约5 km;库首区的最大重力变化区域在香溪附近,蓄水后的重力场变化需要继续监视和深入研究.

  • 小波多尺度分解特征分析

    作者:刘少明; 申重阳; 孙少安; 陈步云 刊期:2004年第02期

    介绍了小波多尺度分析的数学原理,以三峡13期流动重力资料为例进行了小波分解.讨论了网格距对三峡流动重力资料分解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算平均点距的方法;讨论了小波阶数与重力变化波长的关系,根据网格距及小波理论计算了各阶小波及逼近对应的波长范围.讨论了重力变化区移动与数据延拓、网格加密、网形完整性以及小波计算起始点之间的关系....

  • 马鹿池断裂与官渡口断裂的成因关联分析

    作者:李细光; 姚运生; 秦小军 刊期:2004年第02期

    通过对三峡巴东马鹿池断裂与官渡口断裂的成因关联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在几何学、运动学、内部结构以及年代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平面上,二者没有相连;规模上,马鹿池断裂晚期比早期大,发育"花状"构造,官渡口断裂晚期比早期小,其滑脱面位于早期断裂带中,大地电磁测深资料显示二者在深部没有联系;运动方式上,马鹿池断裂晚期为左行走滑,官渡口断裂晚...

  • 三峡水库蓄水初期9次微震震源机制解特征

    作者:薛军蓉; 李峰; 王育 刊期:2004年第02期

    给出了三峡水库蓄水半年内库区9次微震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发震断裂滑动类型从蓄水前的斜滑型改变为蓄水后的倾滑型,地震构造主压应力P轴从蓄水前的以水平力和近水平力为主改变为蓄水后的以垂直力为主,构造主应力方位则不太集中.

  • 三峡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典型波形初步分析

    作者:狄莉莎 刊期:2004年第02期

    对三峡地区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记录的典型的天然地震、疑炮、一次爆破及一次滑坡等波形进行初步分析后认为:①数字地震仪器与模拟地震仪器所记录的地震波形特征基本一致;②三峡地区数字地震台网中心2003年5月19日至2004年1月所记录的多数天然地震事件是非构造型(由溶洞塌陷引起的陷落型)地震事件.

  • 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作者:许振栋; 陈传昌 刊期:2004年第02期

    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诱发了频繁的地震活动,至今延续时间已超过10年,目前还在继续活动.其间共诱发地震1 200余次,其中最大震级是1996年4月21日发生的ML4.1地震.根据诱发地震序列资料,对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时空特征、地震序列性质、地震活动趋势以及可能诱发的最大震级进行了综合研究.

  • GPS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在水库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刘根友; 郝晓光 刊期:2004年第02期

    形变监测点近似坐标的概略精度指标为GPS单历元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水库形变监测点形变特征,采用平滑处理方法,"GPS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可用于静态形变测量,这就将以往的"静态监测模式"与"动态监测模式"统一为"动静态监测模式".采用模拟实验和清江隔河岩大坝实测数据检验了"动静态模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单历元定位精度优于2 cm,两小时观...

  • 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成因类型

    作者:陈蜀俊; 苏爱军; 罗登贵 刊期:2004年第02期

    分析了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库水位变化与地震频度、强度的相关性;讨论了微震群的成因类型,其成因类型主要为岩溶陷落型、塌矿型、裂隙(层面)错动型和水诱发作用下的构造型.

  • 长江三峡水库巴东库段地震成因分析

    作者:韩晓光; 饶扬誉 刊期:2004年第02期

    根据对震区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长江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及蓄水后库区巴东附近连续发生的微地震活动主要为水库诱发地震,其中部分为构造地震,部分为蓄水引起的岩溶塌陷地震.

  • 三峡库区巴东马鬃山地振动观测与成因讨论

    作者:李峰; 薛军蓉; 韩晓光 刊期:2004年第02期

    在长江三峡巴东库段马鬃山村开展地振动现场仪器监测和宏观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该村近半年来持续发生的地振动、地声及民宅破坏等地质灾害,部分来自近邻构造地震的影响,而大多数是溶洞塌陷引发的非构造地震.

  • 高桥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作者:董建辉 刊期:2004年第02期

    应用地震学方法对高桥断裂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后高桥断裂的地震活动以中等频度、低强度的形式释放能量;②蓄水后的地震成因可能有3种,即水诱发型、天然构造型和岩溶型;③高桥断裂展布区可能是诱发构造型水库地震的潜在危险区,其东北段存在发生Ms3.0~4.0地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