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与评论

创作与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Creation and Criticism

杂志简介:《创作与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515/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小说园地、新锐之思、今日湘军 、文艺现场 、批评视界、影视镜像、文化广角、艺术纵横

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文联
国际刊号:2095-2554
国内刊号:43-1515/I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4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被引量:1293
H指数:9
  • 论现代中国小说对传记体的戏仿和拟用——现代中国小说修辞研究之一

    作者:王侃 刊期:2015年第12期

    史传是中国小说重要的源头之一。《左传》《史记》等史传典籍,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逸史、稗史,不仅为中国小说积聚了丰富的叙事经验,同时也为中国小说提供了与史传传统紧相缠绕的文类与修辞。无论是成熟于唐传奇的文言小说,还是成熟于宋元话本的白话小说,无不回荡在“史传”与“演义”的双重维度之间。近代以来,在梁启超等大倡“小说界革...

  • 以“批评”的名义发声——王侃访谈录

    作者:郭建玲 刊期:2015年第12期

    郭建玲:2014年,您的论文《翻译和阅读的政治——漫议"西方""现代"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体系的调整》获得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评委会评价您的论文选题新颖,以译介学的政治性入手,以论带史,探讨了中国当代小说在海外传播过程中西方中心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评判标准的影响,论文由小及大,辨驳充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翻译和海外传播,具...

  • 文本政治的美学分析——读王侃《翻译和阅读的政治》

    作者:梁海 刊期:2015年第12期

    一在谈起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时,"缺席"似乎成为了一个醒目而令人惊悸的关键词。在文学场域内,作家往往不屑于批评家对他们作品的指手画脚,认为那些高唱着各种晦涩理论的文学批评,在过度阐释中曲解了文本的内涵,甚至可能南辕北辙;而文学场域外的大众读者,面对学院批评家们高深莫测的面孔,也只能高山仰止、望而却步。

  • 躲避崇高:我们灵魂的不治之症

    作者:路文彬 刊期:2015年第12期

    崇高之于我们似乎已然成为了一个久违的话题,而在我看来,我们对于崇高实际上一直就是一无所知。目光首先需要转向普罗米修斯、撒旦等这些甘愿承受痛苦的形象身上,应当认识到,除了自由,他们所表征的其实还有西方那由来已久的美学意义层面的崇高概念。悲剧的显在价值之一就是这种崇高,它属于一种情感效果,又属于一种认知体验,更是一笔宝贵的西方文...

  • 试论“一夜成名”的余秀华现象

    作者:顾玮雯 谭五昌 刊期:2015年第12期

    一、余秀华的"一夜成名"2015年新年伊始,余秀华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草根诗人"一跃成为了网络大众热议的焦点人物,不管是曾经读过她的诗的人,没读过她的诗的人,还是本身爱诗写诗的人,抑或只是单纯被新闻吸引过来的旁观者,都纷纷敲起了键盘,参与了这一话题的议论之中。

  • 新诗现代性建设要考虑五大特质

    作者:王珂 刊期:2015年第12期

    新诗现代性建设既要考虑新诗的启蒙现代性建设,回答“新诗何为”;也要考虑新诗的审美性建设,回答“何为新诗”。新诗百年,一直有人从事涉及这个本体问题的新诗本体研究,甚至不断有人给新诗下定义。宗白华在1920年1月认为:“诗的定义可以说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

  • 诗性叙事与现实关怀——谭仲池长篇小说综论

    作者:田文兵 刊期:2015年第12期

    谭仲池的文学生涯从诗歌和散文创作开始,十多部声名显扬的诗文集早已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但正因为他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造成评论界对其小说创作的忽略。尽管小说创作是谭仲池近些年来的新尝试,但为了更宏观地评价谭仲池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有必要对其小说创作进行研究。

  • 警钟为谁而鸣:米岛变迁中的乡土挽歌——兼谈《米岛》之于王十月的“史学”意义

    作者:史习斌 刊期:2015年第12期

    一王十月的长篇小说《米岛》(作家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向我们展示了米岛的开荒元老米家、自办私塾的文化人白家、祖上是白家的跟随军师的花家和杂姓外来户马家"四大家族"的家族变迁和几辈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 想像、经验与建构——论王海雪小说创作的历史性思维

    作者:蔡青 刊期:2015年第12期

    美国学者彼得·盖伊说过:"在一位伟大的小说家手上,完美的虚构可能创造出真正的历史。"读王海雪的小说,总是让人不禁感叹于她笔下虚构的想像与历史的建构之间微妙权衡下的精准呈现,使人不由地想起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代表作《马丁·盖尔归来》。这当然不是指两者的创作技法方面,而是从某种叙事学的角度来看的话,她的作品接近了一种历史学角度...

  • 我的花鼓情缘

    作者:刘赵黔 刊期:2015年第12期

    湖南花鼓戏,解放前是禁戏,官府不让演。谁敢演出,就要抓演员坐牢,没收所有演出器具。只能在乡下偏僻处偷着演,称"躲躲乐活"。湖南花鼓戏艺人受尽了旧社会的摧残和磨难,解放前花鼓戏虽也进过几次省会长沙,但都是以楚剧班的名义。1950年,花鼓戏才真正在城市扎下了根。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艺工作,解放初,就在省会成立了省湘江文工团,演出了歌颂农...

  • 榘度谨严 超神尽变——当代花鼓戏“天后”刘赵黔的艺术人生

    作者:邹世毅 刊期:2015年第12期

    时在金羊开泰的1991年八月,菊黄桂香,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应邀进京演出,《桃花汛》《书房情》等剧目大受首都观众亲睐。饰演二剧主角桃花、嫂子的中年演员刘赵黔,以其独具特色的上乘表演,博得观众连声称绝而叹为观止。

  • 论中国当下电影市场对电影艺术的解构趋势

    作者:张丁心 刊期:2015年第12期

    电影市场作为以艺术为商品进行运行的载体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规律,它不仅与大众文化、精英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电影市场与电影文化的动态关系会出现新的结构趋势。

  • 李翰祥“黄梅调电影”的美学建构

    作者:吴迎君 刊期:2015年第12期

    1950年代至1970年代,香港电影在港英殖民政府"行政吸纳政治"的政治体制下,缔造电影工业上的"东方好莱坞",开辟出建构"文化中国"认同的多元化国族商业电影类型道路,继承和革新早期中国类型电影的"影戏美学"。一、彩色电影时期的"影戏美学"建构在1920年代开创出中国国族电影类型"古装片"的天一影片公司,移师香港重组机构,在1957年成立...

  • P图的艺术人文品性及其社会文化隐喻

    作者:王健荣 刊期:2015年第12期

    主持人语:P图,一个网络流行词汇,一个可以测试你时尚文化关注度与网络活动参与度的热词,如果你对此略知一二,或者索性就是一个P图达人,那么,恭喜你,你是网络文化的见证人与建设者。又或者不幸,你对P图一无所知,一头雾水,那我还是要恭喜你,因为你生活在一个没有时代纷扰的自在空间里,享受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般牧歌田园式的纯净生活。所谓P...

  • 美图秀秀:我们时代的“新身体叙事”

    作者:刘涛 刊期:2015年第12期

    当迈克·费瑟斯通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时,他或许没有想到,如今一款名为美图秀秀的手机APP正将这一晦涩的学术命题演绎为一个触手可及的现实问题。今天的手机制造商,纷纷在拍照问题上大做文章。透过一长串抽象的指标参数,手机的思路非常清楚,那就是重新界定手机的功能和意义。谈不上功能异化,这只不过是手机厂商在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