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评谭

创作评谭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创作评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8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 新世纪江西文艺二十年、人物、现象_文化消费中的“嗑cp”现象研究、现象、视点_“新世纪文学二十年”笔谈、视点、钩沉、谈艺、读诗...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796X
国内刊号:36-1080/I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1620
总被引量:290
H指数:5
  • 忧愤深广或者心事浩茫

    作者:王春林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先后两次阅读孙惠芬长篇小说《寻找张展》(载《人民文学》2016年第7期)的过程中,我都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数年前杨争光的长篇小说《少年张冲六章》。至今犹记,在当时,面对着杨争光的作品,我自己所陷入的那种价值评判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我清楚地意识到,杨争光的《少年张冲六章》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具有忧愤深广特质的优秀社会问题小说。

  • 我是谁?我曾经是谁?——陈继明长篇小说《七步镇》阅读随感

    作者:赵炳鑫 刊期:2018年第03期

    陈继明的长篇小说《七步镇》杀青了,于2018年第一期《十月·长篇小说专号》头条位置推出,足见《十月》的编辑对此作的看重。应该说《七步镇》是陈继明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谈到这部小说,还得从去年七月说起。在那个暑假,陈继明从珠海回到银川这个他生活了三十余年的地方,老朋友相聚,总免不了要问到他的创作。那时他就跟我谈起过这个长篇小说...

  • 大乘批评王春林

    作者:弋舟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日,夜读《古炉》,想起王春林有专著论之,遂遍翻书柜。折腾了半宿,遍寻而不得。我算是个有强迫症的人,这下好了,寻找《贾平凹〈古炉〉论》,成了比读《古炉》更要紧、更迫切的事。一本一本爬梳,终于找到—竟然是薄薄一册。之所以"竟然",只是因为此书的体量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印象中,这本书定然是大开本。

  • 活态批评

    作者:王迅 刊期:2018年第03期

    通常所说的文学批评,是指对文本的解读,对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的洞察、分析与总结。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是文本化批评,或书斋化批评。它通过抽象化的理论演绎或直觉式的体悟、冥想,破解隐藏在文本中的艺术密码,照亮作家的精神轨迹和写作意图。应该说,这是一种有深度的批评,一种揭秘式的批评,构成文学接受中最有效的环节。这时,批评家可能与...

  • “倾全灵魂以赴之”

    作者:马兵 刊期:2018年第03期

    马里奥·加尔巴斯·略萨在他的《给青年小说家的信》的末尾谈到了他对文学批评的意见,他先是肯定了文学评论"可以成为深入了解作家内心世界和创作方法的极为有用的向导",但笔锋随即一转,又说"无论什么成功的小说还是诗歌总会有某个因素或者领域是理性批评分析无法捕捉到的"。

  • 钢丝上的负重舞者

    作者:牛寒婷 刊期:2018年第03期

    我读过一篇王迅的文章,其间,他把评论家比作"钢丝上的舞者",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篇文章具体叫什么,他这么比喻有怎样的语境,现在我已经完全忘了,但我清楚地记得,看到它时我没忍住,扑哧笑了。当时,这个画面感十足的场景,执拗地从严肃的评论文字中跳了出来,仿佛在形象化地.

  • 当你老了,如何上完生命最后一课——答《深圳商报》记者问

    作者:王迅 刊期:2018年第03期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党的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老年生活主题慢慢从社会层面进入文学层面,在作家的创作中激起千层浪。2017年,年近八旬的台湾作家琼瑶在照顾丈夫的过程中,目睹其大受疾病的煎熬,深有感触...

  • 在焦虑与关怀中呐喊——评江腊生的《新世纪农民工书写研究》

    作者:龚祝义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7年9月,江腊生教授的文学评论著作《新世纪农民工书写研究》入选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著作类优秀作品。同时,该书还获得江西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托起这些名誉的,是本书所承载的厚重与深邃:它既有对当下农民工问题的突破性思考,也有对农民工历史的学术性回顾;既有前瞻性的总体研究视野.

  • “野性”的力量——评宋小词的《柑橘》

    作者:蔡家园 刊期:2018年第03期

    记得第一次遇见宋小词是在湖北青年作家的一个聚会上。她留着齐耳短发,衣着中性,又是说又是唱,噼里啪啦就像放鞭炮,在一帮或作深沉或作羞涩状的淑女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当时就印象深刻了,果然是文如其人—这丫头有点儿野性!湖北人的祖先楚人是不乏野性的,筚路蓝缕、标新立异、不拘礼法、一鸣惊人。

  • 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新突破——评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

    作者:童敏 刊期:2018年第03期

    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却在很长时期内未能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也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美国的学者率先打开了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学术之门。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开始关注这段几近被遗忘的文学历史。

  • 凝聚着生命意识的五个方面——2017江西诗歌创作论

    作者:刘晓彬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文学创作中,无论你的思路如何,主题是什么,归根结底只有一条,最终都会回到人性和生命这两个方面。同样,诗歌创作也不例外。关于诗歌创作,生活经历的体验与主体心理的构成等方面的融合度,则决定了诗人应该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知能力,而这种独特的艺术感知能力也相应地会影响诗人在创作中的审美视野等。

  • 古典:对现实的一种疏离——对三子古典意象诗歌内质的散读

    作者:汪峰 刊期:2018年第03期

    汉语言的魅力是语词在各个时代都有可能进行新的阐释或再生。语词的"再生性",使古典不断在新诗歌中出现可能。古典语词获得再生,反映了诗人在当代社会较重的压力下的一种疏离或潜逸状态,或在急剧生活的流里渴望一种慢的状态,诗人们渴望在古典的词意中安居.

  • 中国“新历史小说”的可能性

    作者:杨剑敏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新历史小说"的名义"新历史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曾经喧赫一时。作为中国先锋派文学的重要成员,它曾经有过耀人眼目的表演。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它的瓦解也和它的兴起一样突然和迅速。

  • 打破常态的电影《工厂青年》

    作者:朱爱民 刊期:2018年第03期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任何一门学科在何种程度上能够承受其基本概念的危机,这一点规定着这门学科的水平。"对于导演郭熙志来说,传统的电影经验和基础是不够用的,无法承受他对于拍摄的要求。他必须将已有的基础拆除,并重新建立。

  • 省略的悲伤和谦逊的歌唱——读雁飞的诗

    作者:陈离 刊期:2018年第03期

    我要讨论的雁飞的这一组诗,第一首的题目就是《一位歌手的谦逊》。"应该是一只黄啼吧/即便是一只燕子/也不失为这个春天/一位一流的歌手。"这应该是雁飞的自我定位和自我期许。一位诗人就是一位歌手,这很符合我对于诗人的想象。一个以诗歌为志业的人,当然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雁飞肯定有这样的艺术上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