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评谭

创作评谭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创作评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8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 新世纪江西文艺二十年、人物、现象_文化消费中的“嗑cp”现象研究、现象、视点_“新世纪文学二十年”笔谈、视点、钩沉、谈艺、读诗...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796X
国内刊号:36-1080/I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1620
总被引量:290
H指数:5
  • 湘西那地方给了我全部

    作者:彭学军; 周益民 刊期:2017年第02期

    周益民:听说,您童年有段时间是在湘西度过的。在很多人眼里,凤凰是个美丽又神秘的地方,如今回想起来,那段生活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 我还是想写一些表现人性和人生的东西

    作者:彭学军; 王雨婷 刊期:2017年第02期

    童书编辑和儿童作家:双重身份,同一份爱不迎合当下的阅读习惯,也不迎合当下的市场,彭学军坚持自己的写作,坚持她的叙事。她的小说不仅仅是写给儿童看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丝毫没有要俯身读一个儿童文学的感觉。

  • 寻找男孩心灵成长的密码——读彭学军“男孩不哭”组合作品

    作者:高洪波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就是超脱了自己的本色去写其他性别,比如写男孩。以前彭学军给我们的印象是专门写自己的童年记忆和女孩成长的,现在她拿出一个“男孩不哭”组合,这让我很吃惊。因为一直以来我阅读的时候总是根据自己的成长体验,发现十岁左右的男孩心中有好多秘密,可能女性不太容易了解。现在看来也没什么秘密了,都看破了。我觉得这是...

  • 真正考验作家的是其独特的艺术处理能力——读彭学军两篇新作

    作者:阎晶明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在阅读其他长篇小说的同时,也有幸阅读了彭学军的两部小说,而且这两部小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部是《戴面具的海》,还有一部是《森林里的小火车》。《戴面具的海》写作的创意其实并不新鲜。给正常的孩子增加一个面具,使他的生活从正常的秩序里面脱离,变成一个独立的或者被人格外关注的一个对象。然后小说开始把这样一个正常的孩...

  • 纯静美雅 意境悠长——读彭学军短篇儿童小说

    作者:徐德霞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是看着彭学军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她在文学创作上起步比较早,起初全部是短篇小说。她的一篇篇精致典雅、意蕴深厚、温馨优美的短篇小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很多人认识彭学军、喜欢彭学军,不是因为她近十年来创作了一部部长篇,而是她的短篇小说。可以说,在二十年间,她发表了数十篇短篇小说,每一篇都不负读者的期待,每一篇都能...

  • 好故事的力量——彭学军“男孩不哭”组合作品阅读笔记

    作者:刘秀娟 刊期:2017年第02期

    “现在也许是有史以来,对有志于当一名作家的人要求最严苛的时代。”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写道,维多利亚时代,“在一个典型的礼拜六内,我们的曾曾祖父母们只能读到或者看到五六个小时的故事——这是我们现在许多人一天的消费量。而到现代的电影观众坐下来欣赏你的作品时,他们已经消化了成千上万小时的电影、电视、喜剧和散文。你将怎样...

  • 一个好作家是如何养成的——彭学军创作印象

    作者:汤素兰 刊期:2017年第02期

    当我读到“男孩不哭”组合这几部作品的时候,我觉得彭学军是在跟过去告别,是走向未来的。我最早被她的作品震惊是她的短篇,是《春童秋景》,就是没有什么事情她也能讲得特别有意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作家是如何养成的,写短篇对一个作家写长篇是多么的重要。

  • 细数彭老大

    作者:殷健灵 刊期:2017年第02期

    彭学军是个美女。“彭老大”用在这样一个窈窕的美女身上似乎有点不雅。不过,彭学军的确是“老大”——在家里,她在三个姊妹里排行老大,两个妹妹从不叫她姐,都是老大老大地叫来叫去,很有点黑社会的味道。而在所有的儿童文学女作家里,她的身高也是老大哦,1.72米,标准的模特儿身材,据说这和她小时候上过体校、爱运动有关系。

  • 论席勒关于个体与人类关系的社会价值论思想

    作者:庞井君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个体和人类的关系是社会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的哲学家都必须深切关注和回答的问题。今天,愈益剧烈深刻的社会转型和日益加速的科技发展使这个问题更加复杂,传统的理论范式甚至面临颠覆和反转的危险。当我们重新追问这个问题时,我们的目光不得不追溯和停留在席勒(1759—1805)身上。席勒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 我从不怀疑文学可以拯救众生

    作者:路文彬 刊期:2017年第02期

    作为一个作家和文学教授,我常常会遭遇人们这样的发问: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即便是此刻就坐在大学中文系教室的那些专业学子们,对于这一问题也大多是深感茫然。曾经,我的一个朋友因为自己正在读中学的女儿酷爱写作,结果如临大敌般地向我求救,希望我能说服她的女儿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幻想的青春难道不是一场...

  • 漫长的鲁迅时代——抵达“真实的鲁迅”之境

    作者:李伯勇 刊期:2017年第02期

    吴中杰的《回归真实的鲁迅》,李泽厚、刘再复的对话《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鲁迅为什么无与伦比》,以及吴小攀的《刘再复的鲁迅研究》,都是有见地、富有思想力和精神信息的好文章。其中,吴中杰的《回归真实的鲁迅》,以“人文鲁迅”为基点,缜密地剔抉了自鲁迅1936年10月逝世后的八十年春秋,林林总总张扬“真实的鲁迅”的文章里,“人...

  • 赣剧首席作家武建伦

    作者:黄文锡 刊期:2017年第02期

    “首席”,是对资历、业绩、人品的综合评价。武建伦先生当之无愧。他从事赣剧编剧最早,向被同仁尊为良师益友。他创作的剧本,在几次历史转折关头为赣剧立下丰碑。他高情逸致,淡泊宁静,不图名利,不计职称,默默耕耘,不求闻达,走过大半生坎坷不平、艰难曲折的道路,甚至连出版物上的署名——包括笔名聿人、茧仁、野芹等,尽被删除,尔后又...

  • 以信史再现赣剧的瑰丽与奇特——评《赣剧史话》

    作者:蒋国江 刊期:2017年第02期

    江西省艺术研究院有几位数十年来一直孜孜不倦、皓首穷经研究古老戏曲声腔剧种的专家,陈汝陶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捧读到他的新著《赣剧史话》以及稍早前出版的《弋阳腔传统曲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 谁在说话(创作谈)

    作者:谢宝光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其实有点羞于谈论自己的写作。那些句子是可疑的,像一个人戴着面具在说话,我不确定那是不是我。很可能是另一个人,他变换着脸谱在戏台上唱念做打,台下观众满堂,磕着瓜子念念有词,我则躲在角落里不停地替他捏汗。戏若唱得好,那是他的功劳,与我没有关系;若唱砸了,这个锅要我来背。我知道,把写作比作唱戏,肯定会遭致不少非议。但这个...

  • 看见谢宝光

    作者:朝潮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最初读到谢宝光的散文,是2010-2013年在浙江作家网上。《风是一把解剖刀》《从大士院到滕王阁》《几个词的履历》《我没有地址》《数独》可能都是那时期(或更早)的作品。那时他二十岁刚出头。如此年轻。作品里的谢宝光,打扮精细,词笔风流,每一页的精神动态如同在隔世的山坡上看见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