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评谭

创作评谭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创作评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8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 新世纪江西文艺二十年、人物、现象_文化消费中的“嗑cp”现象研究、现象、视点_“新世纪文学二十年”笔谈、视点、钩沉、谈艺、读诗...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796X
国内刊号:36-1080/I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1620
总被引量:290
H指数:5
  • 文学要在更宽广的世界中存在——陈应松先生访谈录

    作者:陈应松; 胡颖峰 刊期:2016年第02期

    胡颖峰:您长居湖北,祖籍江西,请谈谈您对江西的印象。陈应松:我出生在湖北,对江西应该也不陌生,因为小时候常从我父亲口里听到过江西的许多事情,至少对余干是有认识的,所以我第一次回余干有十分亲切的感觉。那时候我父亲已经去世,但我见到我表姑父的时候,他的神态和讲话的口气完全像我父亲,而且方言我完全听得懂,让我有一种时空穿越感。我是在...

  • 符号创建与当代中国底层社会的文化困境——陈应松小说的文化符号学论析

    作者:彭松乔 刊期:2016年第02期

    "底层文学的意义就是把严峻的现实推向公众面前,把人们打盹的、东张西望的、羡慕财富和权力的目光拉向了社会上无助的人,从经济奇迹、富人、时尚、改革话题和霓虹灯装饰下的生活拉向了社会的最底层。"1作为一位深入中国社会底层、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作家,陈应松在对民生疾苦深情关注、对公平正义持续呼唤的同时,也从精神高度对当代中国底层...

  • 现实批判的锋芒与吊诡的艺术想象——关于陈应松长篇小说《还魂记》

    作者:王春林 刊期:2016年第02期

    就在我要动笔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从遥远的斯德哥尔摩传来了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针对阿列克谢耶维奇已经坚持三十年之久的非虚构文学写作,简短而有力的授奖词给出的评价是:"她的复调式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依照我的理解,这一授奖词,正是对阿列克谢耶维奇那样一种秉承俄罗斯文学一...

  • 孤绝的燃烧与安静的行走——陈应松印象记

    作者:张艳梅 刊期:2016年第02期

    四月芳菲,亦如倒影,亦如梦境。一个人,要认识多久,才可以说懂得;一条路,要走多远,才可以抵达生命的彼岸?那些怒放的鲜花与枯瑟的野草,是孤独的季节之旅,还是生死轮回的不离不弃?这个世界,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领悟每一粒沙与上帝之心的距离?每天醒来,人世依旧扰攘不曾沧海桑田,有多少写作者提笔写下愤怒的诗句,又有多少人把书斋想象为静默的...

  • 文学大师兄

    作者:宋小词 刊期:2016年第02期

    我是应松老师的家乡人,都是江汉平原地区的,县挨县,风俗习惯、方言饮食都一样。虽然早知道有这么一位正宗老乡,但我来武汉后却一直没有与他联系。在湖北的文友中,私下里关于应松老师的评价很多,大多都是说他性格暴躁,跟地雷似的,是一踩就炸的主儿。对于这样的主儿,我等无名小辈当然是绕道走,谁有胆儿踩"地雷"呢,万一炸了,不得粉身碎骨。

  • 《牡丹亭》的人文精神与现代诠释

    作者:龚国光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中国明代剧坛上,汤显祖像一颗璀璨明亮的星辰划破晚明社会的天空,《临川四梦》的问世,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开了人们的心扉,透进阵阵清新的空气,给人以激荡、遐想、沉思与启迪。尤其是《牡丹亭还魂记》,因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睿智、胆识与才略而尤显五光十色、异彩纷呈,让人们感到新奇、惊叹与无限感慨。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历时性。

  • 杂忆童庆礽先生二三事

    作者:徐新南 刊期:2016年第02期

    他是梁山伯,他是高文举,他是柳梦梅,他是张君瑞,他是班超……他,是童庆礽!他,因赣剧而成为表演艺术大师;赣剧,因他而呈现出别样的风景。童庆礽,一个与赣剧的辉煌紧密相连的名字,他与赣剧的约会,成就了一个美好的传奇。他使赣剧从乡野村姑化身为名媛淑女,从风雨草台登上大雅之堂,金戈铁马中糅进了儒雅之气,粗犷豪放中蕴含着俊逸之风。他第一个把...

  • 雪意冲开白玉梅——著名表演艺术家童庆礽和他的赣剧

    作者:蒋良善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有人说,童庆礽是为赣剧而生的。赣剧在还没有叫"赣剧"的时候,并不缺经久不衰的好戏,但它少了一种味,古朴有余,典雅不足,因为这之前它从未唱过大"西厢",也未进驻过"牡丹亭";童庆礽出现之前,赣剧也不缺身怀绝技的名角,但是缺了一股气,英雄气长,书生气短,因为这之前它从未结识过张珙,也未牵手过柳梦梅。1953年5月29日,这是一个永载赣剧史册的...

  • 文学洞穴里栖居的意识流

    作者:一石 刊期:2016年第02期

    文学创作中,作为确定概念存在的意识流技巧永远都有新颖的生命力,它呼应意识对应外界不可捉摸的变化,是将自然科学领域对生命认知的不确定性和社会人文理念里精神的神秘性联系得最为紧密的艺术创作技巧之一。意识流被大量运用到表现现实的艺术创作中时,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工具。在雕刻丰富多彩的各种艺术、主义的工具箱里,任何一个对重...

  • “我的过去一片朦胧……”—王小波历史叙事中的历史

    作者:王炜 刊期:2016年第02期

    1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具有先锋意识又在历史叙事上取得杰出成就的是王小波。历史叙事成为他写作的重中之重,而他的历史叙事完全可以归属于后现代历史叙事的范围。与现代主义历史叙事,特别是现代主义之前的经典历史叙事相比,后现代的历史叙事带有更大的实验色彩,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念,特别是关于历史小说的真实性观念。

  • 文化精神原乡与区域族群共同体想象的构建——江西文艺创作中的“红绿古”文化书写

    作者:龚奎林 刊期:2016年第02期

    每一个人都是故乡的宠儿,都是在文化地理中成长的思考者。而文艺家更是故乡文化孕育的盗火者,从他/她的幼年成长和童年生活开始,地方区域文化与族群意识就开始塑造其视野、想象与气质,传统文化血脉流淌在其骨子里,这种烙印是无法去除的,不管你是否愿意。所以,每一个文艺家无论是留在故土耕耘还是背井离乡寻找自己的未来,他的文化背景一定是出生...

  • 玫瑰年代——诗集《在黑夜中耗尽一生》序

    作者:傅菲 刊期:2016年第02期

    完全是出于一种纪念。纪念即将消失的青春。纪念一群消失的人。纪念就是一种告别。告别自己。告别不会再有的相逢。一九八八年初秋,我在上饶县城读书。一天中午,徐勇告诉我,江西诗人郑渭波来校作诗歌讲座。傍晚,我们坐在宿舍,给诗人泡茶,聊天。他穿黑色西服,扎一条红色的领带。他不停地用指尖把漫上来的茶叶,漾进茶汁里。第四节晚自习,在教室...

  • 井冈之子——读胡刚毅诗集《每个人都是一棵走动的树》

    作者:袁鹰 刊期:2016年第02期

    谁是井冈之子?广义地说,凡是在井冈山出生、成长,凡是在井冈山地区生活、工作、战斗过的男儿,都能自己或被别人称作井冈之子,那是没有疑义的。狭义地说,可能只有那些为井冈山流过血水、汗水和泪水的,那些将自己全部生命融入井冈山一草一木的人,才有资格担当这四个字而无愧色。我以为,胡刚毅是属于后者。他的双亲,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第一批响应...

  •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试论蒋泽先《邓小平的南昌岁月》的微观叙事

    作者:陈易 刊期:2016年第02期

    历史总是喜欢给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段时间贴上"特殊意义"的标签,但每一个后世看来伟大的一天一定也是太阳东起西落,每一个伟人也要经历衣食住行的人间琐碎。伟大与平凡看似相悖,其实只是两种观察视角,相辅相成,让我们更趋近于历史的本真。蒋泽先先生所著《邓小平的南昌岁月》,正是以这种平凡琐碎的视角,还原伟人邓小平下放南昌时的日常...

  • 断羽飘鸿何所依——读陈继明中篇小说《圣地》

    作者:赵炳鑫 刊期:2016年第02期

    读陈继明的小说《圣地》(发表于《人民文学》2016年第1期),竟至让我几次落泪。我很佩服陈继明能以精致简洁的语言传达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他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幽暗存在进行不懈的探索,这让我感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好的语言,文本就不成立。我以为,陈继明是写人性的高手,他具有斯蒂芬·茨威格一样洞析人性的眼光,能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