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评谭

创作评谭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创作评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8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 新世纪江西文艺二十年、人物、现象_文化消费中的“嗑cp”现象研究、现象、视点_“新世纪文学二十年”笔谈、视点、钩沉、谈艺、读诗...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796X
国内刊号:36-1080/I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1620
总被引量:290
H指数:5
  • 本刊启事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一、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文学原创刊物,发表文艺评论、散文随笔、诗歌等文体稿件。二、所有来稿请在文后署明作者真实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号码,以便我们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三、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侵犯由投稿者自行负责。本刊对来稿

  • 火车人生的韧劲叙事

    作者:江腊生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一般来说,轰轰烈烈的宏大叙事往往容易通过小说这种文体表现出来。当作家执著于渐行渐远,却又淡然如水的日常生活作个性的叙述时,最显其中的功力。《车头爹车厢娘》穿越时空,立足于一个铁路建设的临时住宅区,感受其中人性的力量和生存的韧劲。作家融入自己切身的岁月情感与人生体验,独辟蹊径以铁路、火车、铁路工人

  • 一部全新展示人生境界的独创佳作——孙海浪长篇历史小说《八大山人》评述

    作者:尤近明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八大山人》结尾,有这么一段对八大山人最后时刻的描写:寤歌草堂的画室里,仿佛寂静的山谷,显得特别宁静。忽然,房门"吱呀"推开了。一个瘦弱的女孩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她只有三岁半,以为老人刚刚睡醒,用手摸摸他那正在发烧的额头,说:"八爷爷,好烫、好烫啊……这里痛吗?"八大山人布满皱纹的嘴角露出了几丝微笑。他睁开眼睛,欲听听这个

  • 沉潜于苦难之下的自由悲歌——评李伯勇长篇小说《旷野黄花》

    作者:王春林; 范秀智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1《旷野黄花》以黄盛萱、黄朝勋、黄腾这祖孙三代在不同时代里三种不同的自由主义精神状态为潜在的叙事中心,呈现出一种拱门式的结构:黄盛萱的退守——黄朝勋的边缘化、黄朝劢的回归——黄腾最后的悔悟。可以说,黄盛萱有着自由主义最本能的、最初始状态的体现,表现为他固守的生命底色"静宁";黄朝勋是在经过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后真正地主...

  • 《荷殇》:伦理道德之殇

    作者:郭亮亮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将文学视为一种纯粹审美的思想潮流一直存在,但是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文学之于伦理道德的关系,却和文学之于社会的关系一样重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文学就是道德教化的教科书,对社会承载着价值引导和道德教化的现实功能。这在黎润林的新作《荷殇》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也成为了作品的一个异常鲜明的特色。

  • 哦——,陈富莲!

    作者:安然 刊期:2011年第02期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回望历史,我们难忘红色岁月中的风云与峥嵘,难忘那一位位为理想信仰而奋斗舍身的人们!为此,本刊特辟"走进红色岁月"栏目,以纪念缅怀那些在红色长河中的鲜活身影……

  • 碟记

    作者:章红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巴黎单身派对》喜欢看法国电影的一个原因是喜欢看里面的女人。法国女人真是优雅。她们的着装、仪态举止是剧情之外非常吸引我注意力的东西。我的同学贺奕曾就巴黎女人的美专门写过一篇博文:

  • 返影

    作者:曾晰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已经想不起来是何时迷上中国通俗小说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涌动的通俗文学的滚滚洪流,真可把喜爱它的人给幸福地淹没了。这些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遗帕遗扇惹相思"的香艳佳话,总是无数次地遭遇所谓的主流文人、高雅志士的鄙薄。鲁迅的《上海文坛之一瞥》及在其他杂文里曾多次对这类"一对蝴蝶,一对鸳鸯"的文章嗤之以鼻,鲁迅的母亲在他出...

  • 换个角度说刘项

    作者:张献党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分析刘邦项羽的成败,确实能够给人许多启迪。因为二者前后的变化太富有戏剧性了,所以他们的事迹史不绝书,世无不谈。小子看了他们的传奇,心痒难熬,决定别开生面地将他们作个比较。不为能够给人什么思考,只为聊作一种谈资。

  • 访台十日记(之二)

    作者:郜海镭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若非群玉山头见"(第四天,7月22日,星期四,晴。)今天,我们从台北出发,乘大巴直奔花莲县。江西有个莲花县,台湾却有个花莲县,没想到两字换个位,却依旧有着不少共同点。莲花背靠江西武功山,是一个旅游胜地;花莲面对太平洋,背靠台湾中央山脉,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盛夏时分,车窗外尽是生机勃勃的葱绿。我们向着台湾东部沿太平洋的地带进发...

  • 雪花的奔跑

    作者:樊健军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一腊月下旬,就是雪的领地了。一夜之间,它就将一个12岁的少年囚禁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天地苍茫,世间仅剩一片空旷的白。而那白又特别的留恋,来得急,去得却慢,十天半月都不见一丝道路的土色。雪花消融的夜晚,慢慢崩溃的孤寂,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少年已经模糊了。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作者:郭远辉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于清朝而言,它的绵绵文风要远逊于它的赫赫武功。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朝代,但它的文学余韵却似乎离我们很远,比明朝远,比宋朝远,比唐朝更远,甚至比魏晋两汉还远。幸亏有一个曹雪芹和一部《红楼梦》撑起了一朝文学的半壁江山,剩余的半壁由蒲松龄、袁枚、龚自珍、纪晓岚等瓜分。这个"等"字里,也许有一个人,我们并不十分熟悉,在小说大行其...

  • 小先生

    作者:熊福根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那年我14岁,初中毕业,到了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年龄。县知青办把我下放到离县城15公里远的一个生产大队去插队。父母却不同意,执意要叫我回老家的生产队。他们的意思是,老家人熟地熟,是块"热土",怎么说也比人生地不熟要好得多。于是县里就把我的"下放知青"改为"回乡知青"。后来我才知道,"下放知青"是政府安排去的,是有安置费...

  • 迎着那一粒微光——《水妖的歌声》序

    作者:陈世旭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水妖的歌声》作者何立文,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18岁师范毕业,然后做了12年乡村教师。在师范求学期间,他"狂热地爱上了写作,和许多怀揣文学梦想的少年一样,开始练习写诗,为发现某个灵光乍现的句子而反复吟诵,常常招致室友的嘲笑和讥讽"。能在校办文学社的社刊上发表一两首诗歌,是他"学习之余最快乐的事"。毕业,他在留念册志向一栏郑重...

  • 路标:尘埃之上(组诗)

    作者:朱者赤 刊期: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