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评谭

创作评谭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创作评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8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 新世纪江西文艺二十年、人物、现象_文化消费中的“嗑cp”现象研究、现象、视点_“新世纪文学二十年”笔谈、视点、钩沉、谈艺、读诗...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796X
国内刊号:36-1080/I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1620
总被引量:290
H指数:5
  • 卷首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这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忽然飘来一阵悠扬的钢琴声。它穿过走廊和客厅,直到卧室。这是高松先生的琴声,珍和克莱是他的崇拜者,这琴声是她们无法抗拒的……"与钢琴有关的电影,首先让人想起的大概是《钢琴课》。一个失去了说话能力的女人,她唯一的语言是用手指在琴键上发出的。后来,她被生活安排,带着六岁的女儿嫁到了一个荒凉的海岛上。丈...

  • 潦河源:我的知青生活

    作者:孙建平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潦河的源头有个地处赣西北角的山区小县,簸箕大的县城,两条短短的街在城中心划了个十字,短得走完它吸不完一支烟。说起小县城,我喜欢称它为潦河源。1968年,我初中毕业,正赶上插队落户。11月下旬,一辆大卡车把我们从南昌运到小城十字街口卸下,掉头就走了。原本静谧的小小街口一时间热闹异常,挤满了十几岁的学生娃娃,在寒风中守着自己的...

  • 丁伯刚散文(四篇)

    作者:丁伯刚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双井道上那时候我常常顺着修水河,独自一人行走在县城到双井村的悬崖古道上。双井是古代那位有名的诗人黄庭坚的故里,不过在我心目中,双井与黄庭坚没有丝毫关系,双井是属于我小叔的,我是来小叔家走亲戚的。多少年前,小叔与我们家族的其他许多成员一样,肩扛一把棉弓,在武宁修水一带的大山里做手艺,寻活路,四处漫游。有一天他来到杭口,...

  • 写作:皈依的心路历程

    作者:孙建平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九岁那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投井自杀身亡。在亲眼目睹了死亡的狰狞嘴脸之后,一个女孩的金色童年便黯淡了,结束了。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夜不能寐,在深深的黑暗里瞪大眼睛望着虚空发呆,努力地思忖着人为什么会生?为什么会死?还没生的人在哪里?死了的人又去了哪里?

  • 有关法斯宾德的传奇

    作者:扶桑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法斯宾德,一个德国人。1945年5月31日出生,1982年6月10日去世,只活了三十七岁。他二十岁开始拍片,二十四岁开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名字叫《爱比死更冷》。这不是好预兆。怎么能说爱比死更冷呢?在此后的十四年时间里,他一共拍摄了二十五部故事片,十四部电视片(包括连续剧)和两部纪录片。是"德国新电影运动"另外三位导演(施隆多夫、...

  • “闲”与“痴”(外二篇)

    作者:吕睿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当年,苏东坡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宋神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这正是秋高气爽的日子,夜里,东坡居士解衣欲睡时,看到月光自门缝射入,洁白的月光勾起了这位大才子的情趣,于是欣然起行。但四下无人与之同游共乐,他便到不远处的承天寺,找他的朋友张怀民去了。还好,张也未睡,两位雅士便一同在庭院中散起步来。说到这里,想必都猜出来了,这就...

  • 个性化和个人化(外一篇)

    作者:李伟明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多次和一些曾经爱好诗歌的朋友谈起现在的诗歌,大家都有深切的感受:诗歌写作几乎走进了死胡同。"看不懂"是某些现代诗的最大特点。不善藏拙者如我辈,面对那些经过某种手段排列组合的分行汉字,一面惭愧地承认自己的"低能",一面又难免厚着脸皮质疑:"诗人"所记录的,莫非是他自己那断断续续的梦话(梦话如果是连贯的,想来也应能看懂一些意...

  • 读董桥

    作者:欧阳娜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常读董桥的文章,每次都为《藏书家的心事》中的那个精妙的譬喻拍案叫绝:"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

  • 月涌大江流——评黄龙德长篇小说《月涌南江》

    作者:李伯勇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一国企改革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是世纪之交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05年11月我偶然得到这部长篇书稿,作者黄龙德已是中年,非文坛中人,与我素昧平生,当时我不敢寄予很大的期望。在我得知他是一个国企的党委书记,因企业的"破产"而赋闲在家,他"在企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亲身经历了社会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盛衰沉浮,领略...

  • 人性的苍凉与崇高——安然散文的一种解读

    作者:吴志昆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江西吉安籍女作家安然,新世纪才脱颖而出,而且是有别于这块红土地上建国以来大多是挖掘井冈山红色资源走向文坛的作家,她是以表现当下的现实生活而且首先是以网络小说初试身手并获得成功才被文学圈所认可的青年女作家。最近,她的篇幅不短的散文《你的老去如此寂然》荣获《北京文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老舍散文奖唯一的一等奖更让人刮目...

  • 阴刻的碑文

    作者:洪忠佩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一人与泥土的亲近,其实是一种宿命。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我正与父亲在向山的坡地上挖红薯。父亲抖落着薯根上的泥土,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就没有了后语。父亲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把锄头横在地沟上,顺势坐下,燃起一根香烟,久久地凝望着暮色里的村庄。

  • 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

    作者:徐淑红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夜里,从疼痛中醒来,眼前漆黑一片。扭开床头灯,起身,发现手机没关,上面清楚地显示凌晨两点二十分。去了一下卫生间,又到药箱里找了包药吃,重新躺到床上,疼痛仍在继续,无法入眠。我却没有像平时那样烦躁,而是很平静,任思绪纷飞。这几天在看的一本书里说到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论,他说生命的最终

  • 青瓦

    作者:洪洲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1又看到了久违的青瓦。看到了青瓦,就会想起童年的乡下,那些已记不住年代的寒暑假。瓦,是老家,是童年的一个极重要的分叉。水塘边,清水之下,碧草之上,一块块残破的瓦片,在水面削出的一串串涟漪,串缀了一个我们完整的童年。在一群大大小小的脚印簇拥下,我们的瓦片,下面是火,上面是知了,青烟香味,焙熟了一个又一个夏天。秋天的瓦檐里,手...

  • “点亮心室祭祀的长明灯”——读陶江长篇小说《轿谱》

    作者:褚兢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A在今天这个时代,伴随着城市文明的不断扩张,人们对物质的看重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物质的东西,是实体的东西,它似乎总能够以其外表的特征获得我们的青睐。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哪怕实体的物质,也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渐渐模糊直至风化它的背影。

  • 我读《山谷的风》

    作者:陆红梅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硬硬的山岩,烈烈的日头,风吹叶落,青山埋骨。山谷的风吹出的是一部劳动者的人生,劳动是无比神圣无比荣耀的一个字眼,我在这本书中看劳动看人心,看劳动之余的乐趣,看健康的疲惫无忌的谈笑。这是常年华的新书《山符的风》。书到我的手上,经过了从江南到江北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