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评谭

创作评谭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创作评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8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 新世纪江西文艺二十年、人物、现象_文化消费中的“嗑cp”现象研究、现象、视点_“新世纪文学二十年”笔谈、视点、钩沉、谈艺、读诗...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796X
国内刊号:36-1080/I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1620
总被引量:290
H指数:5
  • 卷首

    作者:汪泓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这是一期研究生论文专刊。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让学生掌握本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则是最为关键的。这就需要导师在课程教学及学位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系统的学术训练从哪里入手呢?以中国古代文

  • 《盼》

    作者:侯君波; 邹良材 刊期:2005年第12期

  • 伊格尔顿的身体美学话语与审美意识形态理论

    作者:尚丹露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界非常具有学术个性和建树的学者,以至于有人把他和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为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三巨头"。在伊格尔顿的全部著作中,《审美意识形态》一

  • 当代文学批评主体性建构的思考

    作者:唐冬琳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当代文学批评正面临着由于自身的简单化、媚俗化和边缘化所引发的种种指责和不满,这固然和商业性出版行为的加剧、大众文化消费模式的转变以及媒体炒作的误导等客观因素有关,但究其根源,是由于

  • 距离控制与方方小说主体关系的叙事分析

    作者:刘碧珍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任何阅读经验中都有作者、叙述者、其他人物、读者四者之间含蓄的对话。"距离控制"理论是由韦恩·布斯提出,讨论的主题是作者如何选择叙事技巧制造最佳阅读效果的问题。他认为:"上述四者中,每

  • 转折时期复古文学观念的诸元素

    作者:杨伯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唐玄宗天宝中至德宗贞元中是文学思想的转折时期。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会发现元和一代作家所持有的基本文学观念,多数已经在这时露出端倪。最明显的,就是元和时期以复古为导向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念,其中的一些基本命题,已经在转折时期得到充分讨论。

  • 论南朝萧氏父子对儒家文艺观的接受

    作者:曾睿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南朝萧氏父子(萧衍、萧统、萧纲、萧绎)自幼爱好文学,他们对文学的本质、艺术形态及其发展规律都做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他们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并不是只言片语的阐发,而是有着较为系统的论述。四萧之间是父子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唱和,相互提携,以诗文的形式交流切磋文学思想,因此在文学主张上有一定的传承性;对于一些文学问题都有相...

  • 姜夔诗中“法度”意识的江西诗派渊源与突破

    作者:王艺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南宋姜夔,诗词蒹胜,论诗亦妙。其诗论主要见于《白石道人诗说》和《白石道人诗集自叙一》、《自叙二》,而尤以《诗说》阐述的诗学观最为集中。《诗说》简短,不过千余字,却是宋代诗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姜夔自称曾"三熏三沐师黄太史氏",虽其后来跳出江西窠臼,自成一家,但作为姜夔诗学的底蕴,江西诗学的印记在其诗论中仍然有迹可寻...

  • 临川古代演出场所之变迁

    作者:肖爱民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在正式的戏台产生以前,临川境内早期表演场所主要集中在厅堂、戏场、勾栏、王府教坊等。一、厅堂厅堂是中国演出史上一种特有的演出场所,在戏台产生以前及戏台出现以后,这种表演场所及演出方式从

  • 在虚无中破碎与褫夺——19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颓废色彩之主题意象分析

    作者:涂薇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现代性本身包含的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悖论关系导致了虚无主义的产生。卡林内斯库将各种虚无主义归入于颓废概念的讨论。在颓废意识的中心,虚无首先意味着传统价值的破碎;其次,在传统的废墟上并没有出现新的替代物,或者可以借用黑格尔的这一表述:丰碑在坍塌之前就已经是一片废墟了。西方的虚无主义有其深厚的宗教背景("上帝死了"预示着...

  • 论废名小说的晦涩

    作者:钟骏良; 和雪渊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废名的小说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是他的晦涩。废名的文章一向被称为晦涩难懂,在《<枣>和<桥>的序》中周作人曾说道:"据友人在河北某女校询问学生的结果,废名君的文章是第一名的难懂,而第二名乃是平伯。"废名也知道自己的文章难懂,《莫须有先生传·自序》中写道:

  • “语言焦虑”与“文体突围”——试论李锐的汉语写作

    作者:徐阿兵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自20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以来,现代汉语作为一种新的书写工具、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思想观念,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品质。可以说,现代汉语从一开始就对中国新文学构成了外在规约和深层影响。此后,这一规约和影响不仅从未间断,而且日益加重了。如果对新时期(尤其是1985年以来)的文学创作稍作检点,我们将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

  • 论徐坤小说中女性意识与转型期知识分子的文化联系

    作者:陈燕华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徐坤是90年代以来崛起的一批被称为"新锐"的作家之一,她以其无可替代的独特性在文坛迅速占领一席之地。徐坤也是一位相当丰富的作家,在知识分子写作方面她被认为开拓了某种别具一格的解构风格

  • “自我”与“自然”——顾城诗歌的审美维度之一

    作者:江美玲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诗歌在本质上是精粹的言说,出示心灵(生命与精神)的质量。顾城以他独有的体验和表达,把诗的形式和存在的可能性,向"自我"与"自然"的方向延伸、拓展,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用诗歌构筑的童话世界。构筑顾城童话世界的材料,一是未被污染的大自然,一是孩子的心灵和眼睛。

  • 意象的讲述——论斯妤散文中的意象结构

    作者:方妤 刊期:2005年第12期

    <正> 散文的结构作为一种由生活事件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不仅仅是指文章的外部组织方式,更应是创作主体的意识、情感、思想,特别是独特的生命体验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我国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