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学刊

船山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Chuanshan Journal

杂志简介:《船山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19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船山学研究、湖湘文化研究、经典新诠、传统与现代

主管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4-7387
国内刊号:43-1190/C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1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1440
总被引量:2729
H指数:13
引用半衰期:9.5313
期刊他引率:0.9176
平均引文率:14.8991
  • 续谈冯友兰先生的“旧邦新命”——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作者:刘鄂培 刊期:2006年第04期

    冯友兰师(1895—1990)字芝生。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他的故居座落在唐河之畔的高台上。沃土千里,~望无际,清澈的唐河蜿蜒而逝。旖旎的风光,中原的水土抚育着他,度过了他的幼年时代。1911年他进入开封中州公学中学班。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1919年获公费留学,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

  • “人极立而道术正”——论王船山“立人极”思想的历史意义

    作者:邓辉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阐述了王船山“立人极”思想的基本含义,并从历史的理论及其实践两方面分别阐述了其“立人极”思想的历史意义。

  • 王夫之美学思想中的和谐观

    作者:陈国雄 刊期:2006年第04期

    王夫之对和谐这样一个有重要美学意义的范畴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与分析,认为“和谐”是在矛盾着的事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通过“主客体的合一”而获得的,更强调主客体的互动和谐,其和谐观主要体现在美的本质论与情景说中。

  • 船山对湘学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赵载光 刊期:2006年第04期

    船山学术尊张载也尊周敦颐,他认为二人的学术思路是一致的。他批判王阳明心学“阳儒阴释”,也批判朱熹理学末流“沉溺于训诂”,抱残守缺。他要弘扬的是周、张正学,同时也是弘扬与周、张学术一脉相通的胡宏、张拭湖湘学派。

  • “贞生死以尽人道”——王船山对张载“存顺没宁”生死观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杨雄 刊期:2006年第04期

    王船山把横渠学的主题概括为“贞生死以尽人道”。在王船山的哲学体系中,他既继承了张子的气化论,又进一步诠释了张子由气化之自然本体论而发展出的“存顺没宁”的生死观,从而继承并发展了张子的生死观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生死哲学体系。

  • 船山论“熟”

    作者:杨建祥 刊期:2006年第04期

    王船山基于孔、孟的“熟仁”观念,始终联结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展开了“仁之熟”辨和“义精仁熟”的底据挖掘,融入了“性与天道”意义中的德性存在辨识,赋予了熟仁之于德性生成锻炼的成人之道。

  • 船山诗学的汉魏六朝祈向及其文化渊源

    作者:萧晓阳 刊期:2006年第04期

    船山诗学崇尚真情,对汉魏六朝诗歌中的质朴自然之情加以推崇,呈现出汉魏六朝祈向。这一祈向体现了崇尚悲美与自然的精神,是楚歌中悲情的传承,对清代文学特别是道成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王船山文献资料的收藏及研究价值

    作者:谭耀 刊期:2006年第04期

    作为船山的同乡,我以王船山文献资料为专题的收藏,开始是基于个人兴趣,后来是对船山先生以身殉道的高尚人格和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的崇拜和神往。十九年来,已是小有所成,从金陵版《船山遗书》和光绪刊的《船山公年谱》,到现代的《船山学报》创刊号,以及名家的研究手稿等,共有七十余种,四百来册。

  • 建国初十年王船山研究述评

    作者:刘铁山 刊期:2006年第04期

    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船山学者焕发学术青春,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武器,进行古代学术研究,很快取得一批批划时代的成果。开创了王船山研究的新世纪。使王船山这个名字在全国乃至世界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为六十年代初期王船山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形成第一次高潮,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 王闿运教育思想的经学经世特征

    作者:章启辉; 刘平 刊期:2006年第04期

    王意闿运在晚清社会变革的历史场景下,致力于书院教育。他素怀经世之志,心系晚清时局,具有强烈的忧国·比民意识。其教育思想有着显著的经学经世特征:学以见行,学以成事;通经致用;扶倾救弊。

  • 对孔子诗歌功能观的继承与改造

    作者:王少青 刊期:2006年第04期

    综观的一生,他既受到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诗教传统很深的影响,后来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观,并用后者采改造前者,从而形成了的一条以革命功利主义为主线的文艺功能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是它的特点,不是它的缺点。

  • 中法之争期间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以《申报》舆论为参照

    作者:贺琤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中法之争中郭嵩焘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体现其外交思想中务实的精神实质,而这一点在清政府满朝虚骄的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然而,郭嵩焘希望在清朝国力衰弱的情况下能继续保有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在西方列强一步步进逼的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 书法之“神”

    作者:陈焕文 刊期:2006年第04期

    书品之神者,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有论:“学书通于学仙,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并提出“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为之。”墨迹早者为1908年的还书便笺,晚则为1976年5月的一件批示,时间跨越68年,数量达数万件,其中传世佳作近千件,主要为行楷书、行草书和草书,而代表其书法艺术的颠峰之作,则是他晚年留下的大量...

  • 谭嗣同“为父妾所虐”质疑

    作者:刘娟娟 刊期:2006年第04期

    多年以来,关于谭嗣同的研究中多提及其遭到庶母卢氏虐待,笔者认为此种说法缺乏依据,梁启超所言“谭君……为父妾所虐”有待推敲。

  • 杨度宪政思想略论

    作者:周向阳 刊期:2006年第04期

    杨度以进化论、工具主义、权威主义体认解读西方宪政文化,进而构建起其宪政理论的基本框架,参与了近代中国宪政文化品质的塑造。